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14章 谈话,让女婿和离

第114章 谈话,让女婿和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当初,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前后,王莽正在积极准备,篡夺汉王朝皇权。

那些日子里,陷入水深火热生活的大汉王朝的官吏百姓们,早已经厌倦了刘家几代皇帝的昏庸无能,对百姓的欺骗和压榨。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对皇帝的荒淫无耻,皇亲国戚的骄奢淫逸,贪官污吏的横行无忌,都是深恶痛绝,人心思变,渴望大的变革。

与此同时,为了谋求自己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善于趋炎附势的官吏百姓,于是争先恐后地向朝廷呈献符命,向王莽献媚,迎合王莽称帝的心意。

这些善于见风使舵,呈现符命的市侩,很多都如愿以偿,得到了荣华富贵,甚至被王莽封为了侯爵。

2

到了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登基,已经两年了,根基渐渐巩固。

到了这时候,有些人还在朝廷内外从事这样的交易操弄,希望能够获取掌权者的欢心,能够如愿以偿,升官发财,谋取家族和个人的宏大利益。

那些从没有干过这类勾当的正直吏民,对这种阿谀逢迎,趋炎附势行为极为鄙视。

他们互相开玩笑,嘲笑对方说道:

“兄弟啊,你看别人,依靠符命祥瑞,一个个都封侯富贵了。

怎么独独兄弟你,没有接到天帝的任命状,或者得到什么符命图谶啊?”

渐渐地,官吏百姓这些戏谑嘲弄的言论,传到了负责监视官吏百姓的司命陈崇的耳朵里。

司命陈崇听了这些议论,非常担心,忧虑妖言惑众,可能会乱了朝廷的大政。

司命陈崇,于是紧急向王莽奏报道:

“陛下:

臣最近发现,那些故意编造,并向朝廷呈献符命图谶的事件,已经越来越泛滥了。

微臣私下担心,这恐怕将为奸臣反贼,开辟一条追求利禄,作威作福之路,甚至可能为野心家所利用,用来危害社稷大业。

最后的结果,必然会混乱天命。

希望陛下颁旨,断绝其根源,以正视听。”

3

到了此时,王莽篡夺皇权的目的已经达到,地位逐渐稳定,对于当初帮助自己的这些祥瑞符命,也渐渐地感到厌倦,担心被人效仿利用了。

接到司命陈崇的奏书以后,王莽非常重视,立即派尚书大夫赵并,去负责审查各种祥瑞和符命。

王莽下旨说道:

“布告天下:

凡不属于五威将帅所颁布的符命图谶,胆敢擅自制造和传播虚假的符命图谶者,一律逮捕入狱,以妖言惑众,毁谤朝廷论处,严厉处置。”

从此以后,颁布符命图谶,成为了朝廷的特权,官民私下谈论和传播符命图谶,成为了新王朝的一项禁忌。

很多人因为私下谈论符命图谶,被妖言惑众,毁谤朝廷论处入狱,甚至被逐、被杀。

4

朝廷文武大臣都心知肚明,清楚皇帝之所以禁止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谈论和传播符命图谶,乃是防止符命图谶,被野心家加以利用,以确保自己的新生朝廷的稳定。

王莽没有想到,他虽然已经下旨禁止了人们公开谈论和传播符命图谶,但王莽自己的朝廷内部,并没有像王莽所设想的那样,始终保持稳定,保持和谐,保持团结。

内部分裂的巨大麻烦,首先就来自于过去拥戴王莽上台、篡夺皇权的亲密战友。

承新公、大司马甄邯,大司空、更始将军甄丰,国师刘歆(刘秀),太师王舜,太中大夫严尤,侍中王邑等大臣,都是王莽的心腹死党,老战友。

他们首先向太皇太后提议,让王莽拥有高位大权,拥有安汉公的名号,当上宰衡。

他们还不断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竭力赞美和吹捧王莽的功德,表彰王莽的政绩。

安汉公和以及宰衡的称号,以及赐封王莽的母亲、封赏王莽的两个儿子和侄子,孙子的主意,都是出自于大司空甄丰、国师刘歆等王莽集团核心人士的共同策划。

而甄丰、甄邯、王舜、刘歆等人,最终也得到了王莽的厚重回报与恩赐,安享荣华富贵,名利双收了。

但他们心中,一直忌惮刘氏皇族的报复,担心汉王朝宗室报复,并没有想要王莽居位摄政,乃至登上皇位。

提出让王莽居位摄政,荣获九锡,登上摄皇帝之位主意的,来自于王莽部下的另外一个集团,泉陵侯刘庆、前辉光谢嚣和长安令田终术等新贵的建议。

王莽登上摄皇帝之位,羽毛渐渐丰满以后,野心也越发膨胀。

起初,王莽的内心,只不过是想要代掌大汉朝廷大权,做假皇帝(摄皇帝),并不敢篡夺大汉皇帝的皇位。

甄丰、甄邯、王舜、刘歆等人不敢反对王莽的主意,只好顺从王莽的意图,并最终帮助王莽,完成了当上摄皇帝的心愿。

王莽也没有忘记,这些亲信党羽们的浩大功绩,就再封赏王舜和刘歆(刘秀)的两个儿子,以及甄丰的孙子以爵位,作为对他们忠心耿耿地拥戴自己的回报。

后来,甄丰,刘歆(刘秀)等人,位极人臣,官职爵位已经尊显,欲望已经逐渐满足,他们开始心满意足,不思进取了。

而他们知道,刘氏宗室的力量和人心向背,知道太皇太后的维护汉室的心意。

甄丰,刘歆等人,开始越来越忌惮王莽掌握更大的权利,越来越担心,汉王朝的十万皇族宗室子弟和天下英雄豪杰群起报复。

所以,甄丰,刘歆(刘秀)等人,一直心存畏惧,不敢明目张胆地拥戴王莽,篡夺大汉的皇位。

而那些平日里,与王莽的情谊比较疏远,并不在核心集团,而企图一心向上爬的时新人士,泉陵侯刘庆、前辉光谢嚣和长安令田终术等人,却抓住了时机。

他们顺应形势,纷纷制作和呈现符命图谶,千方百计地鼓动王莽,登上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最终篡夺了刘氏的皇位。

最终,王莽主要依靠这些新贵拥戴支持的力量,抓住有利的机会,才终于如愿以偿,得偿心愿,正式篡夺大汉皇位,建立新王朝的。

当那时,王莽的野心膨胀,违背王舜、刘歆、甄丰等亲信心腹死党的意愿,一心一意地谋求最高的皇帝权位,罢黜太子刘嬰,接受禅让,正式夺取大汉的皇位以后,王舜、刘歆、甄丰等亲信的内心,越发忐忑不安,越发恐惧不已。

王莽至此,更加亲信新贵,和他原来的心腹党羽王舜、刘歆、甄丰等人,开始有了一些裂痕。

5

大司空甄丰的性格,一向刚强正直,说话也直言不讳,得理不饶人。

为了对朝政有所裨益,大司空甄丰,不时说些直言进谏、忠言逆耳的话语。

王莽听了大司空甄丰的谏言,心里很不畅快,越来越不喜欢甄丰。

大司空甄丰一片忠心,为王莽进尽忠言,却不被王莽理解采纳,怏怏不乐,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王莽,对皇帝敬而远之。

王莽心知肚明,也察觉到了大司空甄丰的情绪变化,知道大司空甄丰对自己心存怨恨,对大司空甄丰的所作所为,就更加不满意,常常对王邑说道:

“侍中大人啊:

朕一向宽以待人,厚待臣属。大司空甄丰这个家伙,居功自傲,傲慢无礼,对朕缺少起码的尊敬,真是岂有此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朕把他惯坏了!

朕要让甄丰这个家伙知道,谁是真正的老大,谁是真正的主人。”

“至尊陛下说得很对!

大司空刚正坦诚,就是有些居功自傲,陛下也该杀杀他的锐气。”王邑赞同道。

听了王邑的意见,王莽开始打算,好好地教训教训一顿甄丰,让甄丰向皇帝低头认错。

王莽希望,通过排挤和打击一下甄丰,能够促使甄丰屈服低头,让甄丰重归自己的阵营,不生异心。

王莽于是假借符命文辞,下旨,把位居三公四辅高位,担任太阿、右拂、大司空的甄丰,降职担任更始将军一职。

甄丰被调任担任更始将军以后,就与当初在长安街市卖烧饼的王盛和门吏王兴,处于同等的地位了。

甄丰大受挫折,闷闷不乐,甄丰、甄寻父子,皆深以为耻。

但面对王莽的有意打压,甄丰、甄寻父子,虽对王莽心怀不满,却都默不吭声,态度倔强,依然不肯向王莽低头认错,不做任何的认错表示。

王莽见甄丰不肯屈服,越发认为甄丰不给自己这个皇帝面子,心里恼恨不已。

6

更始将军甄丰的儿子甄寻,那时正在朝中,担任侍中、兼任京兆大尹的职务,封爵茂德侯。

眼见父亲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侍中甄寻甚为不满,自思道:

“陛下对我们父子两人,已经有了芥蒂和疑心。陛下一向痴迷符命图谶,常常喜欢按照符命图谶、儒家经典的指引和圣贤做榜样,去行政做事。

我何必利用陛下的弱点,获取一些权力,以挟持陛下有所忌惮,不要针对我们父子,保全我们父子和家族呢?”

甄寻自以为得计,遂秘密制作一系列符命图谶,以儒家经典上的圣贤做先例,上奏王莽说道:

“陛下:

臣私下以为,新王朝的应运而生,完全合符周王朝的先例,岂能够不按照先贤的制度,去严格执行呢?

按照周王朝的圣王先贤厘定的制度,臣建议陛下,把京师常安三辅以及附近的地区,以陕县为界,划分为两个地区,分别由两个行政长官,去进行治理,如同周王朝的旧例。

这样做,才符合圣贤典籍上面的有关制度规定。

臣斗胆建议陛下,请求陛下下旨,任命更始将军作右伯,任命太傅平晏大人作左伯,仿照当初周公、召公的成例,来进行治理。

如此,新王朝必定拥有像周王朝那样的千秋基业,永远永远传承下去。”

“甄丰、甄寻父子这对恶贼,简直是欺人太甚。居然照葫芦画瓢,来牵制挟持朕。

可是,这个恶贼父子的建议,的确是出自圣贤典籍上面的记载,怎么能够违背呢?

如果朕否定这个方案,岂不是让天下百姓,笑话朕,非议朕没有按照先贤的意见办事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