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06章 种菜,三十亩荒地

第106章 种菜,三十亩荒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大新皇帝王莽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想到,他的一厢情愿,由上而下的货币改革,有可能完全达不到他预想的目的。

天下的贤明士大夫,都看得明白,非常清楚,新王朝的货币改制,违背流通交换的规律,新王朝想当然地发行的新式大额货币,货币的轻重、币值,都并不合适交换流通的规律,对交换流通极端不利。

加之大新王朝的新式货币,技术含量不高,十分容易盗铸,小钱与以前的“大钱五十”这两类货币,又没有什么信誉可言。

因此,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十分抵触和排斥大新王朝铸造的这些新式货币。

市场交易买卖之时,他们依然在暗地里使用、并且储存大汉朝廷的错刀币、契刀币、五铢钱等。

新王朝的货币改革,最终就这样成为了疯狂掠夺人民财富,攫取天下财富为王氏家族等大豪强所有,聚敛天下的财富的工具。

王莽的货币改制,最终成为了大新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酿成了天怒人怨,社会混乱,王朝动荡的危险局面。

然而,王莽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却始终并不承认自己的货币改制存在诸多问题,而是陶醉于新式货币铸造发行成功的喜悦中。

2

未央宫王路堂里,大新皇帝王莽又开始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除旧立新,解决紧迫的国家衰颓问题,制定长远的治国方略了。

王莽久在汉朝廷任职,其实很早很早以前,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大汉朝廷存在的危机以及危机根源之所在。

汉朝廷末年以来,土地兼并和奴婢买卖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朝廷赋税的征收,百姓的生活,社会的安定,拖累了大汉国运的昌盛。

土地兼并和买卖奴婢问题的日益严重,带来的最最明显的影响,就是纳税的国家户口大幅减少,从而使国库和皇家内库的收入,也急剧减少,宫廷和朝廷的开支,越发变得捉襟见肘。

汉朝廷的财富,也随之日益集中于大的土地拥有者,豪族大姓,皇亲国戚的手中,致使汉朝廷积弊很深,豪族势力尾大不掉,改制措施阻力重重,一直无法顺利实施。

想到这些窘迫的问题,王莽忧上心来,喃喃自语道:

“朕一心为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为什么朕就不能够大刀阔斧的改制,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为天下百姓谋利呢?

朕蒙天帝的恩宠,赐予朕无穷的智慧和勇气。

既然朕已经下定决心,就一定要兴利除弊,改革前朝的弊病,创造一个崭新的帝国。

哪怕是各个利益阶层,竭力反对朕的改制,朕也要不为所动,锐意进取。

朕要把天下土地,通通收归国有。土地、奴隶、婢女等,都不可以自由买卖,恢复圣明的周王朝的井田制度。

如此,天下归公,一统天下,朕何忧百姓不富,黎庶不归,天下不宁呢?”

3

王莽就这样独自思索,在心中设计好了大新帝国改制的宏伟方案。

王莽心急火燎,迫不及待,已经等不及与自己的亲信大臣,认真细致地商讨,详尽的改革措施了。

他决定当机立断地下诏,宣布实施土地国有、废除奴婢买卖的重大改革了。

不久,王莽就正式颁布诏书,发布实施国有、废除奴婢买卖的国策说道:

“布告天下:

朕爱民如子,与百姓唇齿相依,长期以来,一直密切关注着天下百姓的生活。

无地少地百姓的窘困生活,奴隶婢女的悲惨处境,一直牵动着朕仁慈善良的心灵。朕为此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朕研读古代圣贤的典籍,知道古代王朝,一个农夫分田一百亩,按收成的十分之一交纳租税,就能够使国家丰裕,百姓富足,天下安宁。

为圣朝歌功颂德的舆论,也大兴起来了。

朕十分敬慕这一天下大同、百姓安乐的盛景,决心效法先贤的英明治理,进行改制。

可是朕发现,到了秦王朝以后,历代君王为了一己之私,开始带头破坏圣人的英明制度,开阡陌、废井田,并吞土地的现象日益加剧。

人们的贪婪之心也不可遏制,道德堕落,奸诈卑鄙的行径,也随之发生了。

由此导致的严重问题是,强者占田数千亩,而贫者竟没有一丝立锥之地。

朕深为叹息,大感不平,为穷苦百姓的遭遇忧心如焚。

豪强大族们又与官府勾结,借助官吏的力量,设置买卖奴婢的市场,把奴婢与牛马一道,关闭在栅栏之内,被地方官吏和豪强恶霸们控制,专横地裁决他们的命运。

这些暴虐悲惨的举动,违背了天地之间的生灵之中,人类的生命,最为宝贵的原则。朕对此十分痛惜哀怜。

汉王朝建立以后,休养生息,减轻土地税,按三十分之一征税。

但是,经常有代役税等额外的赋税增加,就连病残而丧失劳动力的百姓,也都要足额交纳赋税。

百姓凋零,无法生存,被迫流离失所,成为流民,惨死四野,朕哀伤同情不已。

加以土豪劣绅的侵犯欺压,利用租佃关系掠夺百姓的粮食和财物。

于是,汉朝廷名义上按三十分之一征税,实际上征收了百姓十分之五的重税。

重重的苛捐杂税之下,百姓唯有累死在烈日酷寒之下,也不得安宁。

富人财主之类的豪门大姓,他们的狗马,也有吃不完的粮食。

因而这些豪族大姓,骄奢淫逸,变得越发桀敖不驯,目无法纪。他们违法乱纪,为非作歹,争作邪恶的事情,可谓罄竹难书,多得不胜枚举。

穷人却吃不饱酒渣糠皮,因贫困而作小偷、强盗之类邪恶违法之事的,也是层出不穷,难以数尽。

他们都陷于犯罪的罗网,刑罚因此不能搁置不用,牢狱中常常人满为患。

朕痛惜哀叹,接受禅让以后,就对天发誓,要扭转这些凄惨的现实,建立一个大同世界。

长期以来,朕认真探究,产生那些严重弊病的根本原因之后,越发为天下百姓的疾苦而忧心如焚,食不甘味,睡不安寝。

朕崇尚爱民如子,天下大公的美德,对以上种种严重弊端,朕忧虑成疾,常常对天发誓,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改革以上的社会弊病。

现在朕决定,立即颁旨,实施改变那些弊端的改制措施。

从即日起,新王朝将把全国的所有田地,统统收归国有,重新进行分配,改名叫‘王田’,奴婢改命为‘私属’,都不准自由买卖。

天下百姓,那些家庭人口中,男性人口不满八人,可是占有的田亩,却超过了一井(九百亩)的人家,应自觉自愿,把自己家里多余的田亩,分给他们的亲属、邻居和同乡亲友,达到公平合理拥有土地的目的。

原来家里没有田地,或者拥有田地不足数,现在应当按照朝廷的有关规定,可以分得田地的平民人家,就按照朝廷分配土地的有关规定,公平合理地加以重新分配,由官府分给他们应有的土地。

朕颁布圣旨,明令天下,敢有公开地反对井田制的实施,毁谤这种圣人首创的土地国有制度,无视朝廷的法令法律,非议朝廷井田制的实施措施,煽动和惑乱民众闹事的,朕将下旨,依照法律,把他们流放到四方极远的地方去进行安置,惩罚他们的罪行。

朕让他们这些胡言乱语,妄议朝廷之辈,违法乱纪,为非作歹之徒,去与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作伴为伍,如同朕的始祖舜帝,惩罚四凶的旧例一样。”

4

王莽的土地改制诏书一发布,立即激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欢喜有人愁,成为了百姓热议的话题。

天下无地少地的穷苦百姓,是一片欢腾,大声叫好。那些无地或少地的百姓,他们额首称庆,奔走相告,齐声赞颂王莽新王朝的善政。

而豪族大姓,贵族王侯,有的坐观局势,有的蠢蠢欲动,有的冷眼旁观,漠然置之。

那些官僚地主,地方豪族和大土地所有者,貌似镇定,实际上一个个都忐忑不安,心里没底。

他们利用自己与官府、朝廷的关系,急谋与皇亲国戚,大臣官吏商议对策,寻找自保的良策。

王莽的土地改制诏书突然一发布,就连国师刘歆,太中大夫严尤等王莽身边的亲信大臣,都大吃一惊,没有想到一向优柔寡断的王莽,这次会这样果断决策。

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十分清楚王莽的心思,急忙与太中大夫严尤商量道:

“哎呀,伯石大人,大事不好。

陛下的土地改制措施,太过激进,恐怕会难以进行下去,臣一定要努力劝止。

朝廷施行井田制的土地国有制度,施行这个土地改制措施,表面看起来,保障了下层无地少地百姓的利益,似乎全是利国利民的善政。

实际上,皇帝的本意,恐怕并不在此。

吾实在担心,如果打着土地国有的名义,欲把天下的土地和财富,通通变成为皇帝陛下的产业,恐怕就会触怒豪族大姓,招惹众怒,得不偿失啊!”

太中大夫严尤也赞同刘歆的意见,忧心忡忡地说道:

“国师大人忧虑得对。

最近一些日子以来,陛下诸事顺心,一帆风顺,感觉十分良好,不再将国师大人和在下的意见,看在眼里了。

土地改制这样的国家大事,陛下居然也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将我们撇在一边,难道陛下已经冷落我们了吗?

陛下的土地改制措施,严重损害了豪族大姓的根本利益,令人忧心啊!

陛下的土地改制措施公布以后,那就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回旋余地,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如果大土地所有者抗拒圣旨,带头违背改制法令,那恐怕就会天下大乱;

如果无地少地的百姓,根本不能够分得土地,穷苦百姓,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恩惠,到头来,恐怕天下百姓就会非议皇帝的改制措施,明是利民,为天下百姓谋利,实是变相地剥夺那些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和财富啊!

陛下这样的改制措施,太过激进,没有循序渐进,将会两头不讨好,彻底丧失人心,召来百姓的怨恨啊!”严尤也忧心忡忡道。

“伯石大人分析得很对。

子俊以为,实际上,更大的危机,不仅仅在于平民百姓的不满和怨恨啊!

像皇族宗室,刘氏家族,皇亲国戚,那样一些有钱有势,土地广大的豪族大姓,才是陛下最大的忧虑啊!

要让豪族大姓,皇亲国戚们,带头遵守法令,分割自己的土地,甚至失去他们的土地,他们心甘情愿吗?

当年,大司空师丹大人的土地改制功亏一篑,就是皇亲国戚、豪族大姓的阻挠所致。

子俊可以预料,豪族大姓,皇亲国戚们,肯定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朝廷的宰割,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土地权益的。

这些豪族大姓,皇亲国戚们,家族人口众多,依靠广大的土地收入得以生存。如果他们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最终将同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一样,陷入困顿与凋敝之境。

他们肯定不愿意这样做的。

为了自保,为了维护他们各自家族的利益,谁能够保证,那些豪强大姓们,不率先暗地里或公开地群起抗拒改制措施呢?

难道他们不会想尽千方百计,规避法令法律的制约和限制,阻挠新法的实施呢?

当初,陛下不听伯石大人的意见,实施钱币革新之时,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可是,我们的至尊陛下,却盲目乐观,一直没有预料到这些可能出现的重大危机。

如果朝廷的新政,发布的政策、法令,不能够充分考虑照顾到朝廷各阶层的利益,势必造成新的分配不均,引起了天下人的公愤。

不仅仅是像刘氏旧皇族那样一些大姓,豪族地主,会因为朝廷剥夺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而不满意皇帝的土地国有政策。

就是那些无地少地的小民百姓,也会因为,并没有得到朝廷所宣称分配的,真正的土地和财产等实惠,也会对新王朝的出尔反尔,不信不义,怨声载道,愤愤不平,甚至奋起反抗,发泄怨恨。

子俊以为,这才是陛下应该深深忧虑,着力考虑,立即解决的大问题。”

刘歆说到这些,严尤不禁悚然一惊,赞同道:

“国师大人分析得很对。我们必须立即进宫,把这些利害关系,禀告至尊。

如果土地改制激怒了天下官僚豪族,忽悠了天下百姓,激起民变,引起叛乱,那就悔之晚矣!”

5

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与太中大夫严尤一道,急急忙忙地赶到未央宫王路堂,将他俩的不详预感,告诉了王莽。

王莽沉思了一会,对刘歆、严尤说道:

“两位爱卿,多谢你们的提醒。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