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66章 进城,杨掌柜的顾虑

第66章 进城,杨掌柜的顾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其实那时,以太中大夫严尤、刘歆为首的眼光独到、具有远见卓识的大汉朝廷的文武大臣,大都心知肚明,深知王莽的心思。

见安汉公王莽搁置治河,太中大夫刘歆等人,心里十分失望。

刘歆控制不住自己失望的情绪,不时与头脑一直非常清醒的太中大夫严尤等大臣一道,在私下里议论此事。

太中大夫严尤,对王莽的心思看得明白,直言不讳地说服好友刘歆道:

“子俊大人:

你不要为此事着急忧虑。

你也应该知道,治理黄河,绝非易事。不仅需要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如今,国库空虚,财力窘困,矛盾重重,人心不齐,怎么可能实现呢?

子俊大人聪慧,一定知道安汉公大人的心思。

在下猜度,安汉公大人声称治理黄河,其实力所不及,不过是一种获取民心、安抚百姓的策略而已。

安汉公苦心孤诣想要立即完成的,是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利和声威,永垂青史。”

“伯石大人看得非常明白,子俊如梦初醒。

既然安汉公大人的心思并不在此。我们何不帮助安汉公大人,完成自己的伟大心愿,然后,再说服安汉公大人,去完成治理黄河,造福后代的惊天伟业呢?”

太中大夫刘歆建议严尤道。

“子俊大人说得很对!安汉公大人志向远大,我们就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安汉公大人完成心愿吧!”

太中大夫严尤也赞同道。

2

到了此时,大汉朝廷的文武百官,很多都十分清楚王莽的心思究竟在哪里。

少傅大司空甄丰,大司徒马宫,右将军甄邯,太中大夫严尤,太中大夫刘歆等三公四辅大臣,秘密协商以后,纷纷向太皇太后提出建议,努力促成王莽完成自己的心愿。

于是不久,王莽亲密的战友少傅大司空甄丰,大司徒马宫等大臣,联合上书太皇太后,建议道:

“太皇太后陛下:

从前,周成王刚刚当政,年纪十分幼小,无法亲自理政,处理国事。

周公就代替周成王,处理国政七年。

周王朝国家的根本制度,才最终得以顺利地厘订完成。

而今,汉朝廷的情形,与当年周王朝相似。

安汉公大人辅佐大汉幼主,辅弼国政,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是已经确立了礼制礼法等各种制度。

明堂、辟雍(太学)和灵台等等皇家设施的兴建扩建,也仅仅只用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宣告大功告成。

这虽然托赖太皇太后陛下的英明领导和祖宗神灵的庇佑,但也与安汉公大人的精心安排,运筹帷幄,密不可分。

安汉公大人超越先贤的卓著智慧和能力,建立的赫赫功劳,由此可见一斑。

这也充分表明,安汉公大人的能力超群。

朝廷有安汉公大人当家作主,担任宰衡,实在是大汉天朝的幸运。

所以,臣等建议,应该再次提升安汉公大人的功勋和威望,讨论尊崇安汉公的九锡之法,把宰衡的地位,提高到所有的亲王侯爵之上。

如此,必然能够增强安汉公大人的权威,更有利于社稷复兴的千秋大业。”

太皇太后对这个建议十分认同,同意三公四辅的意见道:

“诸君说得很对!

安汉公大人的智慧能力十分突出,而又功勋卓著,对国家忠心耿耿。

的的确确,应该提高安汉公的地位,把宰衡的地位,提高到所有的亲王侯爵之上,有利安汉公大人领导群臣,建立复兴帝国的千秋伟业。”

太皇太后庚就下诏说:

“诸君:

就以你们的建议执行,请立即加以实施。

令三公九卿,诸位大臣,详细讨论研究尊崇安汉公的九锡之法。”

3

接到太皇太后讨论尊崇安汉公的九锡之法的诏令,王莽欣喜不已。

太中大夫刘歆闻讯,也急急忙忙地前去太傅府,祝贺王莽荣加九锡。

“恭喜安汉公大人!

安汉公大人位列宰衡,荣获九锡,是安汉公大人的盛德和功绩所致,理所当然。”

太中大夫刘歆,拜见王莽之后,立即笑嘻嘻地大声称贺王莽道。

“哪里哪里!吾王莽不过是做出了一点微小的成绩,离太皇太后陛下的期望,还很远很远呢!”

王莽谦逊地回答道。

“安汉公大人:

你就不要客气了。所谓投桃报李。太皇太后陛下对安汉公大人是如此恩宠信任,安汉公大人怎么能够不报答太皇太后陛下的深恩呢?”太中大夫刘歆建议王莽道。

“太中大夫真是吾的知音,吾正有此意。请问子俊大人,吾该怎么做呢?”

王莽诚恳地求教道。

“安汉公大人一向英明睿智,肯定了解太皇太后陛下的心思。

子俊以为,只要安汉公大人提议,提高元帝陛下的地位,太皇太后陛下一定会十分感激。”

太中大夫刘歆,建议王莽道。

“太中大夫果然高明,有伊尹太公的智慧,王莽感激不尽。”王莽赞扬刘歆道。

见王莽接受自己建议,刘歆喜不自禁,又与王莽闲聊起其他国事来。

4

送走刘歆以后,王莽按捺不住,立即奋笔疾书,奏请小皇帝(刘衎)道:

“陛下:

臣以为,做人的第一要务,就是知道感恩戴德,不能够忘本。

大汉近世先祖的贡献,有目共睹,我们至今依然享受他们的浩大恩德。

为了彰显大汉近世先祖的功绩和恩情,臣建议陛下,将宣帝陛下的祭庙,尊为中宗;将元帝陛下的祭庙,尊为高宗,作为我大汉朝廷的今世始祖。

根据儒家亲尽必废的原则,臣请求废弃宣帝皇父的祭庙,不再修建;降低南陵、云陵两地皇陵的规格等级,改成两个普通县,进行管理。”

小皇帝刘衎,赞同王莽的意见道:

“安汉公大人的建议有理。亲尽必废,是历朝历代的应有规矩。下诏批准。”

听到自己的丈夫元帝,被皇帝尊为高宗,太皇太后王政君果然十分高兴,对王莽很是感激。

5

到了此时,大汉朝廷安汉公王莽的德威,在北边已经感化了匈奴汗国;在东边已经招来了海外国家的朝贡;在南边怀柔了黄支等国;只有西边,还没有施加汉朝廷的声威。

每当与太中大夫刘歆、大司空少傅甄丰、太保王舜、右将军甄邯、大司徒马宫、太中大夫严尤等亲信,谈论到汉朝廷西边,还没有沐浴汉朝廷的阳光之时,王莽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和怅惘。

一天,眼见王莽心内怏怏,少傅甄丰很是不安,遂建议王莽道:

“宰衡大人:

属下冒昧陈辞。在宰衡大人的英明领导下,如今大汉朝廷的德威,已经感化了东夷,北狄,南蛮,只有西戎,还没有归顺朝廷,让人遗憾不已。

属下冒昧陈辞,提出建议,请宰衡大人派遣平宪等大臣,携带大量的金钱礼物,去招引边界以外的羌人,暗示他们,献出自己的土地,归属我大汉朝廷。

如此,宰衡大人的功绩,必将名垂千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莽听了大喜,赞扬少傅甄丰道:

“少傅大人真是吾之知音。建立这盖世奇功,也有少傅大人的襄助之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