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65章 求菜,等价交换

第65章 求菜,等价交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大司马府里,大权在手的王莽,还是时时觉得,心里有不少遗憾。

侍中王邑等亲随大臣不在身边侍候,四周无人,独自处理政事的王莽,不禁喃喃自语了起来道:

“如今吾虽然权倾天下,威慑四海,但除了礼制礼法制度以外,还没有在文治武功上,为大汉朝廷做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岂不令人遗憾。

这怎么能够显示吾的超常智慧,不凡的能力和赫赫功勋,让吾永垂青史呢?

没有尺寸之功,岂不是要让后人看轻吾王莽,说吾是依靠外戚身份,蒙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典,而威震天下吗?”

“侍中大人啊,请太保王舜大人,大司徒马宫马大人,大司空甄丰大人,太中大夫刘歆大人,严尤大人,右将军甄邯大人,速到大司马府议事。”

王莽想到这里,心潮澎湃,激动了起来,急忙大声吩咐门外的侍中王邑道。

王莽的亲信大臣,闻听王莽的召唤,很快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大司马府里。

很快地,王莽就将自己的想法,与王舜、刘歆等亲信大臣交流起来,头脑中很快就有了详细具体的计划。

王莽对大家谋划的这个计划,很是满意,不住赞叹。

王莽觉得此事事不宜迟,不久就向太皇太后和皇帝上书,提出自己的提议道:

“陛下:

臣以为,彰显大汉帝国的赫赫声威,宣扬两位陛下的丰功伟绩,莫过于大兴文治。

而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皇家文化设施,就是治理清明、大汉兴旺发达的显明标志。

臣建议,立即拨款,兴建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皇家文化设施,力求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彰显大汉皇家的盛德。

天下兴盛,以人为本。文化之胜,莫过于辟雍(太学)的兴旺发达。

臣请求对于辟雍(太学)的设施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改建、扩建。

在辟雍(太学)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增建教舍、宿舍至一万间左右,以供博士、学者们研究学问,以备朝廷扩招博士、学者,延揽天下英才。

如此,定能够弘扬大汉文化,体现大汉文治武功,让普天之下的官吏百姓,称颂大汉功德,让大汉朝廷的不朽功勋,远播四夷,永垂青史。”

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箕子,被王莽的宏伟计划震惊,下旨同意道:

“复兴社稷,中兴帝国,莫过于弘扬文化,大兴文治。

安汉公的建议深谋远虑,合符天心民意,有利教化,立即批准,迅速开始实施。”

这一次,王莽兴建皇家文化设施、兴办太学的提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有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小皇帝刘衎和安汉公王莽的精心谋划指挥,有了太中大夫刘歆等人的精心设计以及三公四辅的全力支持配合,大汉朝廷动用举国之力,兴建的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皇家文化设施,工程进展十分顺利,不久就顺利竣工了。

2

不久,安汉公王莽又下令,扩大太学的办学规模,增加师资力量,为延揽天下人才做准备。

王莽一声令下,太学的扩招工作,如火如荼地顺利进行开来。

汉朝廷在太学里,不仅设立了《乐经》、《礼经》、《书经》、《诗经》、《周易》等四书五经多项课程,还增加了教授四书五经的博士的名额,每一经各增加到五人以上。

王莽还下令在全国各地招聘经学人才,广泛征求延聘太学博士。

凡是能够精通一经,而且教授的弟子,在十一人以上的经师,以及家里珍藏有已经散失的《礼经》、古文《尚书》、《月令》、《兵法》、《史籀篇》、天文、图谶、音乐等古文典籍,通晓它们大义的士大夫,都可以前往公车衙门报到,接受朝廷的选拔,为朝廷选拔任用太学博士做准备。

汉朝廷的旨意下达以后,各郡县官吏,迅速将选拔的贤才、英才的名单进行统计上报。

结果,数量十分惊人。

具有某些方面卓越才能和学识见解的学者士大夫,不胜枚举,数以万计;有资格前往京师长安接受太学博士选拔,适合应聘担任博士的学者士大夫,林林总总,也数以千计。

一时,大汉朝廷全国各郡县,推荐选拔的著名的学者士大夫,纷纷云集京师长安。

这些学者士大夫,都雄心勃勃,渴望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王莽下令,命令这些有才能、有资格担任博士的学者士大夫,汇聚到朝堂之上,再次接受严格的选拔,为公卿大臣们,讲解阐述他们自己的的学问,接受大臣大儒的评议和质询。

王莽还专门派人,将这些学者士大夫讲授的言论和学说,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打算让他们订正一些流传的典籍上面的错误看法,统一一下各种分歧的学说,以完成一件文化史上的盛事。

王莽一系列振兴弘扬教育文化的举动,震撼了大汉官吏百姓,创下了有史以来的一大壮举。

汉朝廷官吏百姓,无不奔走相告,他们异口同声,称颂安汉公的睿智英明,并督促自己的家族子弟,勤奋学习,力争进入太学深造。

一生致力于弘扬大汉文化的太中大夫刘歆等学者士大夫,对王莽更是高山仰止、钦佩不已。

3

见大司马王莽,已经完成了一件亘古未有的文化史上的盛举,太中大夫刘歆,非常兴奋激动。

一天,刘歆前去拜访王莽,依然难以掩饰心中的激动和钦佩之情。

于是,刘歆又利用亲近王莽的机会,再次兴高采烈地向王莽提出祝贺和建议道:

“安汉公大人:

属下冒昧陈辞。在大人的大力主持下,明堂、辟雍和灵台等皇家文化设施,已经快要顺利建成了。安汉公大人你的丰功伟绩,震古烁今。

阁下的功绩越来越大,威望也越来越高,阁下的志向越发远大,也越发雄心勃勃,意气风发,令人钦佩不已。

子俊以为,大人还有更多、更大的事业需要去完成,但愿大人,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创一个更加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

多年来,黄河屡次泛滥,伤害朝廷大汉千百姓。

黄河屡次泛滥而造成的种种灾难,触目惊心,一直是历朝历代圣君贤相的心病。

如今,安汉公大人豪情万丈,信心百倍,诸事顺利。

如果安汉公大人,能够再做出一些兴利除弊,造福百姓的伟大功绩,如果能够顺利地完成这项惊天地、泣鬼神治理黄河的惊天伟业,一定会感天动地,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王莽听了刘歆的劝说,顿时心动不已,赞扬刘歆道:

“子俊大人言之有理!黄河屡次泛滥,荼毒生灵,吾一直深以为憾,发誓改变这种状况,拯救万千百姓。

吾将慎重地谋划此事,完成这一惊天伟业。

多谢子俊大人的提醒。”

王莽笑着,答应刘歆道。刘歆听了,更加兴奋。

4

心动不如行动。

在刘歆的劝说下,有了治河的冲动以后,王莽立即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

大司马王莽,迅速敦促小皇帝刘箕子发布旨意,在全国各地郡国,广泛征求寻找治理黄河的人才。

小皇帝的诏令一发,全国各地,甚至四方蛮夷、西域诸国的数百位水利土木专家,都应诏而至京师。

这数百位水利土木专家跃跃欲试,渴望为大汉朝廷建立治理好黄河这一惊天伟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5

京师长安大司马府邸旁边的聚贤堂内,人才济济,群贤毕至,汇聚一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