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64章 打脸,她成了恶人

第64章 打脸,她成了恶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太师府里,太师孔光、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领头,将朝廷重要的文武大臣,召集到了一起,共同研读安汉公王莽谦逊退让、辞让朝廷赏赐的奏章。

读完王莽的奏章以后,大臣们都十分钦佩。

太师孔光露出一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表情,率先发言,对太保王舜等三公四辅大臣说道:

“诸君:

虽然安汉公大人如此谦虚退让,不肯接受太皇太后陛下的赏赐。

但朝廷自有奖善罚恶,惩恶扬善的规矩。我们怎么能够损害朝廷的赏罚原则,埋没安汉公大人的赫赫功勋呢?

诸君以为,孔某的意见如何呢?”

“太师大人见识高绝,言之有理。

的的确确,治理国家,必须遵守奖善罚恶,惩恶扬善的规矩。我们绝对不能够因此,而埋没安汉公大人的功劳,给后代子孙留下话柄。

不如我们三公四辅,和诸位大臣一道,再次联名,向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上书,提出封赏安汉公的建议。诸君以为如何呢?”

大司徒马宫建议道。

太保王舜、右将军甄邯等三公四辅大臣一致同意道:

“两位大人的建议很好。事不宜迟,我们应该趁热打铁,促成这件美事。

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大功一件。”

太师孔光,遂代表太保王舜、大司徒马宫等三公四辅大臣,上书太皇太后和皇帝,向太皇太后和皇帝建议说:

“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

臣等以为,先前朝廷对安汉公大人的赏赐,还远远不足以表彰安汉公大人的浩大功绩。

虽然大公无私、谦虚辞让,是安汉公的一贯作风和美德,但两位陛下为了国家大义原则,到底也不可以听从安汉公大人谦逊避让、没有私心的意见,而让朝廷一贯恩赐功臣,奖善罚恶的美名受损。

臣等以为,忠臣的气节,有时应该使他自己屈服于大义原则才好。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主上奖善罚恶的大义原则得以伸张,以使臣子的善良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臣等建议,应该立即派遣大司徒、大司空等三公四辅大臣,拿着皇帝颁发的符节,奉皇帝的命令,去征召安汉公大人,赶快入宫,接受朝廷的赏赐,继续领导群臣,为国做事。

陛下还应该一并下令给尚书府官员,拒绝接受有关安汉公的任何推辞退让的奏章。

只有如此,才能够维护朝廷奖善罚恶的大义原则,更加彰显安汉公的高洁情操和崇高美德。”

太皇太后听后,深以为然,笑逐颜开地赞扬太师孔光等人道:

“孔太师,王太保:

你们一心为国,真是朝廷的忠良之臣。你们的见解,的确超人一等。

虽然如今,财政困难,内库囊中羞涩,但赏赐功臣义士的东西,一样也不应该缺少。”

太师孔光的奉章,很快被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刘箕子批准实施了。

王莽再也无法拒绝,这才回到大司马府里,正常办理朝廷公务。

2

接受太皇太后的懿旨,开始在大司马府衙重新办理公务之后,王莽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上书太皇太后和小皇帝,继续辞让朝廷增加的召陵、新息、黄邮聚、新野几地的公爵封土。

太皇太后依然坚持,颁布懿旨,不准王莽辞让所增封的封地。

王莽无可奈何,只得勉强接受。

不久,王莽就从朝廷给他女儿王嬿增加的三千七百万的皇后聘礼中,提出了一千万的彩礼,前去送给了太皇太后左右最亲近的胡宝宝,胡逊,颖儿等侍从亲随。

胡宝宝,胡逊,颖儿等侍从人员,无不喜笑颜开,称赞王莽的慷慨大度。

3

为了讨取姑姑太皇太后的宠爱信任,得到太皇太后身边诸位侍从的好感评价,王莽所用的手段,数不胜数,可说常常是绞尽了脑汁。

甚至有时,在太皇太后身旁供太皇太后支使,说笑取乐的弄人小子胡宝宝等人生病了,具有大司马、安汉公崇高身份的王莽,竟然也会降低自己的身价,亲自携带贵重礼物,前往弄臣小子胡宝宝的家里或者宫中的驻地,去探望、问候,态度毕恭毕敬。

除了弄臣胡宝宝,总管胡逊等太皇太后亲近的侍从以外,就连太皇太后身旁那些微不足道的常侍随从,王莽也都常常想尽千方百计,使用各种方法,致送他们数以千万计的金钱和财物,去收买和拉拢他们,讨得他们的欢心。

安汉公王莽,用尽心机讨好太皇太后身边的人,就是希望,能够获得太皇太后的全力支持和充分信任。

王莽取悦太皇太后,给予太皇太后侍从的种种赏赐的恩赏手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从此以后,太皇太后耳边听见的,都是左右侍从,一致赞美、歌颂安汉公王莽的声音。

安汉公王莽豪爽贤明,大公无私,谦逊退让,一心为国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大汉宫廷。

4

到了此时,受到王莽恩惠的官吏百姓,贵族外戚,无不对王莽心悦诚服,由衷感激。

安汉公公爵府里,大司马王莽与太中大夫刘歆等亲信大臣,再次聚到一起,促膝谈心。

面对日隆的声威,王莽表现得越来越谦逊清醒,时刻警醒自己。

王莽用一种十分坦诚,发自内心的语气,谦逊地对刘歆说道:

“子俊啊,最近,吾受到太皇太后陛下的恩惠,实在太多太多了,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常思报答太皇太后陛下的恩情。

吾自己虽然已经独揽朝纲,但太皇太后陛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崇高的威望,依然对朝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如果没有太皇太后陛下的支持和宠爱,吾王莽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吾要常常感恩,时刻警醒,非常清楚地领会到这一些道理,以免背弃太皇太后陛下的恩情。

可是,吾常常思考,努力寻求处理好与姑姑太皇太后的关系,报答太皇太后的恩情,却不知道从何做起。

请问子俊,你有什么指教吾的?”

王莽谦逊地问刘歆道。

“安汉公大人,属下冒昧陈辞。

安汉公大人知恩图报,令人钦佩不已。子俊以为,报答太皇太后的盛大恩情,不如从这些方面做起。

据属下所知,太皇太后陛下一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很顾及自己公正无私的美好形象。

平日里,太皇太后陛下很在乎天下人对她的看法,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对朝廷产生不好的影响。

所以,太皇太后陛下时常担心,天下人会在私下议论陛下的不是,指责陛下自私自利,徇情枉法之类,说陛下缺乏一秉大公的胸怀,没有秉公办事,没有一切为朝廷作想的心思等等。

因此,太皇太后陛下对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不希望给别人留下话柄。

吾猜测太皇太后陛下的内心,实际上也非常希望,能够给予自己宠爱的亲属们一些赏赐和恩遇。

太皇太后陛下自己,却常常拗不过情面,拗不过一心为国的大义原则,无法直接开口,主动提出,给予自己宠爱的亲属朋友,一些赏赐和恩遇的意见。

安汉公大人,你何不站在太皇太后陛下的角度,为陛下着想一下,主动为太皇太后陛下分忧呢?”

刘歆摸准了太皇太后的心理,建议王莽道。

王莽恍然大悟,称赞刘歆道:

“子俊大人,你足智多谋,真是吾的张良萧何。吾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多谢子俊,吾知道怎么办了。”

王莽听了,如梦初醒,立即行动起来。

5

不久,大司马王莽,就上书小皇帝刘箕子,向皇帝提出建议,主动为太皇太后的亲属请求赏赐说道:

“陛下:

太皇太后陛下一秉大公,公而忘私,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威,为自己的亲属谋利,品德可谓高尚,古今罕见。

如今,太皇太后陛下的年事已高,而太皇太后的姐、妹等近亲,也大都接近古来稀的年纪,来日无多。

臣请求陛下下旨,晋封太皇太后陛下的姐、妹分别为君的爵位,让太皇太后的姐、妹,各自享有自己的汤沐邑,以表彰太皇太后陛下对大汉帝国的伟大功绩,彰显太皇太后陛下和皇帝的恩情,安慰为国立功的功臣烈士。”

小皇帝刘箕子没有疑虑,立即批准道:

“安汉公大人的建议很好,照准实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