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63章 破裂,餐桌上的争吵

第63章 破裂,餐桌上的争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时间慢慢过去,长子王宇自杀的阴影,逐渐在王莽心中淡去,大司马王莽也开始懊悔痛恨。

一天,王莽脸色阴郁,十分痛心地对太中大夫严尤等密友说道:

“诸君:

吾怎么才能够改变嫉恶如仇,太过性急的毛病呢?

吾望子成龙心切,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太过严厉,容不下与己相左的意见。

如今想来,多么令人懊悔啊!”

太中大夫严尤,一直密切关注着王莽的心理动向,希望王莽能够反省。

见大司马王莽有些后悔,太中大夫严尤急忙抓住机会,向王莽进谏道:

“安汉公大人:

严尤深刻理解阁下的处境和心情。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待,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

宇儿是个好孩子,就是太过仁慈善良、心地单纯。他直率坦诚,没有心机,才会经不住别人的蛊惑挑拨,违背安汉公大人的治国理念,最终酿成大错。

请大人节哀顺变,慢慢淡忘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振作起来,朝廷还需要你去支撑。”

太中大夫严尤,十分诚恳地劝王莽道。

“多谢伯石大人。吾在愤怒之下,专横滥权,滥杀无辜,已经严重地损害了吾当初好不容易建立的良好形象。

吾一定要认真加以补救,挽回吾丧失的东西,重树周公的光辉形象。”

王莽答应严尤道。

“如此甚好!安汉公大人一直胸襟宽阔,乐于纳谏,严尤一直十分钦佩。”

严尤趁机恭维王莽道。

王莽听后,脸色渐渐舒缓,有了一丝喜气。太中大夫严尤见状,稍稍放心,接着劝说王莽说道:

“安汉公大人:

严尤一直希望,做阁下忠心耿耿,知无不言的诤友,而不是只知道歌功颂德,吹嘘拍马的损友。

所以,如果严尤言语直率坦诚,有得罪冒犯安汉公大人的地方,请安汉公大人谅解。

不是严尤自吹自擂,朝中也许只有严尤,能够理解安汉公大人的苦衷和大人的伟大抱负。

严尤愿意忠心耿耿地帮助安汉公大人,完成这一惊天伟业,青史留名。

大汉不幸,皇天不祐,经历几代昏君庸臣的治理,日渐倾颓,满是疮痍,弊端百出。

外戚专权,官吏贪腐,土地兼并,买卖奴婢盛行,赋税锐减,经济凋敝,钱制混沌,豪族大姓违法乱纪,已经到了十分严重,严重动摇帝国根基的地步。

不经历革命性的改制,大刀阔斧的变革,大施对症猛药,已经难以根治沉疴积弊,清除旧患宿病了。”严尤为王莽分析道。

“伯石大人真知灼见,令人钦佩。大人所说的,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就是莽坚守礼制礼法原则,欲树立莽和朝廷的威望,强力推行改制法令,严厉治理,甚至不惜损害权贵利益,不怕得罪权贵外戚的根本原因。

如今,朝廷黑恶势力横行,拉帮结派严重,干扰政令畅通,挑战朝廷权威。

不强力打击,无情诛杀,怎么能够树立朝廷的权威和法制尊严呢?没有树立朝廷的权威,怎么能够兴利除弊,革新改制,建立千秋伟业呢?

可是,大臣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守私利。他们不理解甚至误解莽的举措,不理解莽为什么要在朝廷,树立领导核心的良苦用心。

他们不问是非,反而一味地责备莽一意孤行,改变祖宗规矩,专横滥权,滥杀无辜。”

王莽对大臣们对自己改制的不理解和误解,很是不忿,十分遗憾惋惜地对严尤说道。

“安汉公大人锐意进取,一心革新改制,真是圣朝之幸,是周公一样的盛举。

然而,严尤私下以为,大汉朝廷沉疴积弊日久,已经病入膏肓,气息奄奄,革新弊政,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滥施狼虎之剂。

大人完不可滥下屠刀,四面树敌,而应各个击破,分化瓦解旧的势力。

滥下屠刀,就会更加结怨,徒自增加更多的对手和敌人,不利于安定团结,同心协力地改制和分化瓦解对手,化解改制阻力。

必须循序渐进,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平衡各方利益,说服团结大多数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

尤其是改制当中,涉及损伤某些阶层利益之时,更应该慎之又慎。既要安抚,也要说服,不要一味地使用强制力量,使用蛮力,去压服他们。

给他们分析利弊成败,是非曲直,让他们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改制,乃是上上之策。

严尤发现,近些日子以来,安汉公大人有些太过心急,有些不够冷静。

常言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就像治疗一个重病危险的患者,如果一下子用上狼虎之药,不仅对医治疾病不利,反而可能送掉性命。”

严尤继续态度诚恳地对王莽说道。

“伯石大人,你真是吾之知音。天下积弊愈盛,吾心急如焚,的确有些操之过急。

然而,天下官吏百姓,因循守旧,沉浸于安乐享受的日子久也,经不起一点大的变故和改革。

每每吾推出一些利国利民的措施,都会遭遇强力的抵制阻力,让吾苦恼万分。

哎,人的青春有限,吾的大志难成!吾的心里怎么会不着急焦虑呢?”

王莽有些无可奈何地叹息道。

“坚守自己的利益,安于享乐的生活,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是人之通病。

只要慢慢改变,积少成多,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收获,大人大可不用忧心忡忡。

严尤以为,如今,安汉公大人的威望日隆,大可不必将主要心思,放在树立自己的威望上,而应该实实在在,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

比如确立礼制尊严,法令的公正执行,确立改制的大政方针等等,为今后的革新改制,清除沉疴,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

阿谀逢迎、歌功颂德之风盛行,并不是一件好事,只会让掌权者迷惑沉醉。

这些声音,虽然悦耳动听,但只会让掌权者妄自尊大,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天下智者、能者,无所不能,伟大光荣正确,英明盖世。

从此以后,当政者不知道自己的缺失,听不到百姓真实的声音,这是最为可怕的。

严尤希望大人察纳雅言,有容人之量,多多听取一些反对逆耳之言,对朝政一定更有裨益。”

严尤恳切地向王莽建议道。

“多谢伯石大人提醒,莽一定虚心接受。

有时,莽的确有些着急,不够冷静,莽一定改掉这些坏毛病。

请问伯石大人,你认为当前的为政之道,什么是最为重要迫切的呢?”王莽虚心地请教严尤道。

“安汉公大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察纳雅言的美德,严尤十分钦佩。

严尤以为,既然大人的威望日隆,德高望重,足以领导天下,大人就应该把握机会,开始重申治国的大义原则,与时俱进,革新吏治,兴利除弊。

世异则事异。不要墨守成规,固守利益格局,一心慕古,而应该有所创新,稳步推进,不要急于求成。

重点来说,确立了皇权的威严,确立了皇后之位,解决了皇帝继承人问题,稳定朝廷大局以后,就要从土地,赋税改革开始,休养生息,循序渐进,调动官吏百姓的积极性,解决朝廷的入不敷出等急迫问题,让朝政走上正轨。

如果土地改革、赋税改革的进展顺利,大人再推行其他改制措施,则阻力就会更小一些。如此改制,也就会更加稳妥恰当一些。

如今,土地兼并情况越发严重,全国土地,几乎都集中到了皇家宗室、皇亲国戚、地方豪族大姓手中,这是最严重的大问题。

土地兼并,赋税减少,已经严重地威胁了皇权,影响了朝廷的稳定,打击了百姓对朝廷的向心力。

不说别的豪族大姓,就是十万皇家宗室,在全国各地占据的土地数量,就十分庞大,数量惊人。而且,很多占有的土地,是违反朝廷规矩,朝廷法令,私自占有的膏腴之地,良田沃土。

其他皇亲国戚,地方豪族大姓占据的土地良田情况,也与此类似。

这些豪族大姓占据的土地增多,他们门下的荫附户,自然而然也就越来越多。一增一减,朝廷的赋税、户口的损失,必然是越来越严重。

朝廷的财政也就日益窘困,入不敷出,宫廷开支也会捉襟见肘,就非常正常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大司空师丹大人等三公大臣,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强力推行土地革新改制,希望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叹哀帝昏聩,利令智昏,宠信驸马都尉董贤等奸佞小人,带头违反朝廷土地、奴婢法令,违背朝廷规矩,违背大宗原则,不按规矩行事,大肆赏赐权贵,最终让大司空师丹大人制定的土地革新的法令,成为了一纸空文,让土地革新的努力,最终功亏一篑,祸害后世。

大司空师丹大人,也出师未捷身先死,被奸佞陷害贬斥,逐出朝廷。

如果当初,大司空师丹大人的土地革新取得成功,朝廷财赋户口正常增长,何至于有今天,朝廷入不敷出、举步维艰的诸多困窘呢?

幸好安汉公大人出山以后,应对有方,如今四海安宁,边塞也没有烽烟四起,朝廷的稳定局面,才能够勉强维持,不至于萌生变乱。

要是天下突然遭遇一场变局,天灾人祸出现,狼烟四起,朝廷处处捉襟见肘,又寅吃卯粮,无钱无粮,朝廷将拿什么东西去应对呢?

这就是严尤常常所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浅显道理。

如今朝廷的情况,是如此的严峻,事关帝国安危,社稷倾颓,但又不得不努力维持。

只有如同阁下这样,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英雄豪杰,才有这样的魄力和勇气,去推进革新改制。

严尤料想,土地改革,牵涉权贵豪族的根本利益,其中的阻力,必然也是很大很大的。

如果土地改制不顺,主次不分,先后不明,进展不利,就仓促地推行其他改制措施,必然会本末倒置,轻重不明,激发各种矛盾,严重影响改制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害国家兴盛大计。

所以,严尤私下以为,从土地改制开始,理顺赋税收入支出的窘困,循序渐进,先稳定朝廷以后,再推进其他改制措施,似乎更加恰当一些,请安汉公大人仔细斟酌。”

严尤侃侃而谈,建议王莽道。

王莽听了太中大夫严尤的建议,大受启发,兴奋地赞扬严尤说道: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伯石大人直言,令莽茅塞顿开。

稳定压倒一切。莽稳定朝政,确立权威以后,一定按照伯石大人的意见,去革新弊政,解决土地兼并严重、买卖奴婢盛行的一系列问题。

多谢伯石大人指教。莽立即下去,研究实施。”

王莽拍板说道。

严尤听了,心里很是高兴。

谈完政事以后,两人又胡乱闲聊一会私事国事,相谈融洽,两人尽欢而散。

2

于是不久,王莽就以太皇太后陛下的名义,征召深明古礼的少府宗伯凤等人进宫侍候皇帝。

王莽命令宗伯凤等人,专门去到皇宫内廷里,为小皇帝刘箕子(刘衎)讲解充任继承人的礼制规章、大义原则。

王莽还建议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臣以为,充任继承人的礼制规章、礼法原则,是国之准绳,立国大义,治国通典,不能不认真领悟履行。

臣恭请太皇太后下旨,命令所有诸侯、公卿、将军、侍中以及诸文武大臣,全部前去,参加宗伯凤大人的宣讲,接受皇家礼制礼法规章、大义原则的教育。

只有朝中大臣们,共同遵守皇家的礼制规章、信守大义原则,对内才能够教训年幼的天子,让皇帝走上正轨,对外才能够消除百姓的议论。

只有慎重表明朝廷惩治叛逆,维护礼制礼法的大义原则,才能够维护朝廷的安宁和稳定。”

太皇太后赞同王莽的主意,笑着答应道:

“安汉公大人的建议很好,朕坚决支持。请命令有关部门,立即实施,不得推三推四,有令不遵。”

3

在此之前,金日磾的二儿子秺侯金赏,都成侯金安上(是金日磾的侄子)的儿子金常,都因为死后没有嫡系儿子继承侯爵爵位,而被朝廷下旨,撤除了他们的封国。

秺侯金赏,是大将军霍光的女婿。

如今,为了笼系天下人心,安汉公王莽遂向太皇太后提议,给功臣确定继承的后裔,承继家族的爵位和血缘。

一天,大汉朝廷举行例行朝会,根据王莽的提议,君臣一道,讨论让失去爵位的功臣后裔,继承祖辈爵位的问题。

当初,朝廷本来打算接受王莽的意见,让金安上的孙子京兆尹金钦,过继给都成侯金常做后裔,去继承金常的都成侯爵位;

准备让金日磾的曾孙金当,过继给秺侯金赏,给秺侯金赏做后裔,以继承金赏的秺侯爵位。秺侯金赏,是金当的伯祖父。

朝会之上,京兆尹金钦,却出言不慎,认为对于亲生父母的感情,应该重于过继的养父、养母的感情。

这虽然本是人之常情,却不合符大汉朝廷一贯提倡的大宗原则,礼制礼法的规矩。

当时,京兆尹金钦,率先出班,当着文武大臣,表达自己的意见道:

“陛下:

臣以为,金当即使已经过继给自己的伯祖父(金赏)做继承人,但还是应该给他自己的亲生父亲和他的亲祖父,建立家族的祭庙,而应该派一个人为大夫,去主持他自己的伯祖父的祭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