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56章 流言,败坏她的名声

第56章 流言,败坏她的名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正月,很快就来到了。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大司马王莽的权力日益巩固,大汉朝廷的政事,也逐步进入了正轨。

元始元年(公元1年)的正月新年刚过,大汉全国臣民还沉浸在节庆的欢乐之中时,大司马王莽和亲近的大臣,就已经忙碌了起来。

近段时间,王莽心情舒畅,踌躇满志。

他的精神奕奕,精力十分旺盛。

常常是几乎整天时间,王莽都不知疲倦地呆在大司马府里,或者与智囊同志精心商谈,处理国家大事,或者与亲信密友,日日夜夜地聊天畅谈,筹划方略,欲奋发有为,革新弊政,振兴大汉帝国,留下一世英名,流芳百世。

今天,一切照例。

大司马府里,大司马王莽与智囊严尤、刘歆、甄丰等亲信大臣,亲切地寒暄一会以后,就转入了商讨的正题。

刘歆率先发言,建议王莽说道:

“大司马大人:

托太皇太后陛下的洪福,在大司马大人的英明领导下,朝廷已经步入正轨。

虽然开局良好,但现今之下,汉朝廷君臣,依然不可掉以轻心,而应慎言慎行,戒骄戒躁。

子俊私下以为,当前的当务之急,欲行大义于天下,必先加强大司马大人的权威才是。

要让天下臣民,都感受到太皇太后陛下和大司马大人的恩德和威望,从而心悦诚服,心向往之。

如此,则积弊易消,大业可成。”

刘歆的发言,很对王莽的心思。

王莽果然十分欣赏,笑着赞扬刘歆道:

“君言非常恰当,无威不足以立德,无德不足以立国。

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德,光照天下,吾一定要让大汉军民感恩戴德,铭记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大恩典。

多谢子俊谏言。吾知道怎么做了。”

王莽的心情,更加舒畅,与刘歆十分投机地深谈了下去,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感觉。

2

此时,大汉朝廷的各级地方大员,二千石高官,虽身在外地,但大多有亲人耳目,在京师长安三辅居住。

这些地方大员,二千石高官,几乎个个嗅觉敏锐,堪称人精,清楚大汉朝廷的风向和潮流。

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新年刚过不久,益州刺史万俟然,就派人上京,向朝廷禀告喜讯说道:

“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

臣等负责护送的越裳氏蛮族部落进献的贡品,已经顺利地送到了京师长安,真是莫大之喜。

恭贺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和大司马大人的英明治理!

如今,汉朝廷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万国来朝,蛮夷归顺,可谓盛世降临。”

这个名叫越裳氏的蛮族部落,位于大汉王朝的南方边疆之外。

越裳氏部落的辖地边界,距离大汉朝廷的京师长安十分遥远。

要通过好几道翻译,才能够勉强弄懂他们的语言。

越裳氏蛮族部落派人,跟随益州刺史万俟然的部下官员进京,前来向大汉天子进献的,是他们蛮族部落首领,认为十分稀罕的一种吉祥之物,一只白野鸡和两只黑野鸡。

得到越裳氏部落,向朝廷进贡奇异野鸡的消息,大司马王莽十分兴奋。

大司马王莽立即兴冲冲地进宫,向太皇太后报告了这个惊人的好喜讯。

太皇太后得到王莽的报告,果然非常高兴,喜笑颜开地赞扬王莽说道:

“巨君啊,你的治理成绩不小啊!

自从你重新担任大司马之职,不过才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创造了奇迹。

就连越裳氏部落的蛮族子民,也感激你的治理,真是可喜可贺啊!”

王莽见太皇太后高兴,更加得意。

王莽微笑着,十分谦逊地对太皇太后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这一切都是太皇太后陛下的盛大恩德所致。

臣担任大司马之职,不过才几个月时间,这哪里是臣的功劳呢?

这是在我们的伟大领袖,英明的太皇太后陛下的正确领导下,所出现的祥瑞之兆。

越裳氏部落首领,向我大汉朝廷进献稀罕的贡品,这预示着太皇太后陛下的治理盛德,已经感动了四夷,蛮夷心悦诚服,心向往之。

臣建议,请太皇太后陛下,立即向天下官吏百姓下诏,宣扬越裳氏部落首领,向我大汉朝廷进献贡品之事,并用白野鸡,去祭献皇家宗庙,感谢祖宗神灵的护佑之功。”

太皇太后见王莽推辞功劳,将功劳归于她这个太皇太后,心里美滋滋的,更加高兴,也谦逊地推辞说道:

“巨君啊:

如今帝国治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呈现和谐盛世,令人感叹欣慰。

说实话,哀家不过是一个颐养天年的老太婆,不问世事,问政很少,这哪里是哀家一个人治理的功劳呢!

如果没有大司马大人的辅佐,没有群臣的尽忠职守,没有百姓的辛勤努力,哪里有天下大治的胜景呢?

大司马大人所奏,深合朕意。

兹下诏,立即颁旨实施,宣扬圣朝治理的功绩,弘扬大汉朝廷的正能量,让千秋万代的后世子孙,都牢记祖先创业的艰难,守成的不易。”

3

太皇太后陛下的懿旨颁布之后,汉朝廷地方官员和庶民百姓,地方贤达,士大夫等,立即会意。

他们难掩心中的感激,纷纷上书皇帝和太皇太后凑趣,称赞大司马王莽治国理政的浩大功劳。

朝中大臣们也不甘落后,不约而同地纷纷上书皇帝和太皇太后,称颂朝廷治理的功绩。

大臣们在称颂皇帝和太皇太后伟大治理的同时,对大司马王莽的功劳,更是尊崇备至,竭力称颂大司马王莽等人治理帝国的丰功伟绩,异口同声地赞扬王莽,担任大司马立下的赫赫功勋。

亲近王莽的大臣,刘歆、王舜、甄丰、甄邯等大臣尤其尽力,不断在太皇太后的跟前,竭力称颂王莽理政的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尤其是安阳侯王舜,更是利用太皇太后的宠爱信任,经常接近太皇太后的机会,向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建议说道:

“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

当初,哀帝突然驾崩,人心惶惶,百姓不宁,四海动荡,国家倾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急需贤良辅佐匡扶。

大司马大人力挽狂澜,革新弊政,一心为公,尽心治国,独立支持大汉危局,

大司马大人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不朽精神,辅助新君继位,拨乱反正,让国家走上正轨,可谓功勋卓著,就像周公(姬旦)降世。

大司马大人的所作所为,他立下的丰功伟绩,就像当年的周公一样,定将永垂不朽,名留史册。

想当年,周公辅佐幼小的成王,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成王也因此获得了祥瑞的白野鸡降临。

如今,大司马大人的恩德,不仅感动了大汉朝廷万民,而且深深地感召了四方蛮夷。

祥瑞的白野鸡,也应运而生,重新降临圣朝。

臣以为,大司马大人的功劳,如同圣贤周公一样,光耀日月,与天同寿,与地长存。

想当年,周公(姬旦)还活着之时,就因功勋赫赫,公正无私的治理成绩,而被大家尊敬地称为‘周公’。

如今,大司马的功劳业绩,也与贤明的周公的贡献十分类似。

臣建议太皇太后陛下,效仿先贤圣哲的圣迹,下旨奖励大司马大人,治理帝国的赫赫功绩。

请太皇太后和皇帝陛下下旨,赐封大司马大人‘安汉公’的爵位,并增加大司马大人的采邑人户,以与他的‘安汉公’的公爵爵位相称,以彰显大司马大人大公无私,光耀日月的治理功劳。”

太皇太后王政君,饱读儒家经典,也一直十分崇尚敬慕周公等圣贤先哲的业绩。

听了王舜等大臣的建议以后,太皇太后十分兴奋,称赞王舜的意见说道:

“舜儿的意见很好!

巨君立下的功劳,的的确确可以与周公媲美。

巨君虽然是朕的至亲,朕怎么能够因为这个原因,而埋没巨君的功劳,让忠臣烈士失望呢?”

太皇太后认为王舜等大臣的意见有理,遂下旨表彰大司马王莽的功劳道:

“诸位爱卿,你们说得非常在理。

大司马大人有扶立幼君,匡扶社稷,拨乱反正,兴利除弊的功绩,天下臣民有目共睹。

如今,在大司马的治理之下,短短几月的时间,大汉朝廷就重归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盛世局面,连遥远地方的蛮夷,也被感动归顺。

大司马的功勋如此卓著,的确应该大力褒扬!

不奖励忠臣烈士,不足以显示大司马治理的功劳,不足以昭示圣朝奖善惩恶的本意。

诏令尚书,速速备办此事上奏。”

4

接到太皇太后的恩赏诏书以后,王莽喜形于色,难掩心中的喜悦。

大司马府里,王莽十分谦逊诚恳地对刘歆、严尤、甄丰、王舜等亲信大臣,谈到太皇太后的奖赏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的恩德,实在太深厚了,臣怎么能够担当呢?

巨君也要感谢,诸君的厚爱称颂和大力帮助!

莽立下的这些功劳,可谓微不足道啊!

如果没有太皇太后的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没有朝廷三公和文武百官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没有诸君的献计献策、共同努力,怎么能够完成呢?

吾怎么能够贪天之功为己有,妄自尊大,独自享受这些奖励呢?

吾坦然接受太皇太后的赏赐,不符合吾谦逊低调的风格。吾将尽力谢绝。”

刘歆等亲信大臣,急忙称颂王莽道:

“大司马大人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高风亮节,亘古未见,真是我辈楷模。”

王莽就又上书太皇太后,推辞说道:

“太皇太后陛下:

听群臣私下议论,太皇太后陛下将要奖励微臣。臣感激涕零,诚惶诚恐,愧不敢当。

当初,臣与孔光、王舜、王邑、甄丰、甄邯、刘歆、严尤、马宫等诸位大臣,一道协商定计,共同制定迎立今上的国策,最终才得以拨乱反正,转危为安,安定社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