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45章 分钱,全村人都来了

第45章 分钱,全村人都来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那时,前凉州刺史杜邺,也对皇帝亲信驸马都尉董贤等佞臣,放纵外戚新贵违法乱纪为非作歹,横征暴敛百姓,祸害朝廷十分痛恨。

见皇帝下旨,征求对朝政的意见,杜邺遂以贤良方正的身份,回答皇帝的策问,讽喻规劝刘欣说道:

“陛下啊:

臣听说阳尊阴卑,是上天之道。因而男子即便卑贱,仍然各自是本家之阳;女子即便尊贵,仍然是本国之阴。

因此,礼教明确规定‘三从’的内容,即令有文王之母的盛德,也必须依附于自己的儿子。

从前,郑伯放任自己的母亲姜氏,对幼子的溺爱,终于酿成共叔段篡国的大祸。

周襄王内迫于母亲惠后的压力,而终于遭受流亡郑国的危难。

汉朝兴起,吕太后把握朝廷大权,私自把大汉皇权,交给她的吕姓亲属,几乎动摇了大汉江山社稷根本。

臣看陛下登基之初,力求节俭克已,持身以正,想要效法武帝、宣帝,欲振兴天下,开创新的局面。

然而到了如今,祥瑞并没有应验降临,反而发生了日食、地震等天象变异。

黎民百姓都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时刻担心灾难的降临。

考察《春秋》记载的灾异,大多是以景象所指示的含意,作为明确的语言,来警告世人的。

日食频现,充分表明,阳已经被暗阴所侵犯。

阴为坤,坤被用来表示地,所以称‘坤’为‘土’,为‘母’,以安静闲适为美德。

发生地震,就是阴气失控,不遵循常轨的证明。

天象的占验情况,是如此的明显。

臣岂敢不向陛下直言此事呢?

从前,曾参请问孔圣人,盲目听从父命,是否可算孝顺的道理。

孔圣人愤怒地斥责曾参说道:‘如果一个人连是非都不分,这能够算是什么话呢?’

孔子赞扬闵子骞守礼,不苟且听从父母的命令,所行之事没有非理的。所以,别人无法离间,他与父母及亲人的良好关系。

而今诸外戚家的兄弟子侄,不管是贤能还是败类,都能够在宫廷中任职,分布重要位置,已经严重地违背了任人唯贤的宗旨,阻隔了贤才上进之路,招惹天下怨恨。

他们或者掌管禁卫,或者率军屯驻,恩宠集中于一家。越来越显贵的声势,世所罕见,世所罕闻。

如今,甚至发展到了,朝廷同时设立两个大司马、两个大将军官职,这样极端不正常的情况出现。

古时的皇甫家族虽强盛,三桓家族虽势大,鲁国虽建立三军,然而与今天的皇亲国戚相比而言,就已经要算是逊色多了!

就在皇帝陛下拜大司马、大将军官职的当天,太阳昏暗,阴气沉沉,发生日食,这是陛下所亲眼所见的。

由此可见,天地神灵,已经非常震怒。

不前不后,在朝廷拜官的关键时刻,太空就发生日食,说明陛下太过谦逊,不敢专断独行,不只一次地只知道顺承皇太太后的旨意。

臣私下以为,皇太太后所说的话,陛下无不听从,皇太太后所要求的东西,陛下无不满足,陛下已经完全没有了作为一个君王,应该具有的公正权威和无私决断的美德。

外戚中犯有罪恶、触犯国法的,居然也不受法律的制裁;没有功劳、没有能力的臣子,居然也全都加封官职爵位,完全违背了祖宗无功不受禄的正常规矩。

这类事情逐渐发展加剧,越积越多,致使尾大不掉,公平公正尽失,陛下的失误,正在于此。

今天,臣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冒着以下犯上的危险,想讲清陛下犯下的这些失误,就是想使圣明的天子,能够迅速醒悟,及时改正。

过去被诗人所抨击、被《春秋》所讥讽的,正是这类现象,恐怕不是针对其他事情而言的。

由后世来看,前代发生的事情,人们会忿怒忧郁地指摘他们犯下的错误。

等到轮到自己去做,就不能像照镜子一样,看见自己的过失,自以为合适,其实计策早已经失误了。

但愿陛下能够更加精诚治国,回顾即位之初的所作所为,大展宏图,每件事都参考遵照古代的规定原则来处理,以满足下民的心愿。

如此,则黎民百姓无不喜悦,上帝和众神灵,也会收回他们的怒气。

为什么陛下要疑心,吉祥福禄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担心不降临圣朝呢?”

前凉州刺史杜邺的话,针砭时弊,发人深省,指斥大汉朝廷的种种弊病。

刘欣闻奏,果然很不高兴,怒气勃发。

当着驸马都尉董贤之面,刘欣大怒着斥责杜邺说道:

“杜邺这个以下犯上的恶贼,真是一个迂腐可笑,目无君王的家伙!

言谈之间,尽说些不切实际的话语,不知所云。

他一心向着太皇太后陛下,侮慢皇帝,其心可诛。

这个恶贼,懂得些什么东西呢?

我们大汉朝廷,讲究以孝治国。

皇太太后陛下英明善断,朕听从皇太太后陛下之言,正是体贴孝顺的表现,乃治国的大义。

难道朕继位以来,只有过失,没有丝毫的功绩吗?

为什么你这些个老家伙,要把朕说得如此不堪呢?”

驸马都尉董贤听了,急忙提醒刘欣说道:

“陛下英明!

臣私下担心,恐怕杜邺这么大胆,是受了太皇太后陛下的指使授意。陛下不能不多加提防,万万小心!”

“董卿言之有理!这些恶贼,只知道去谄媚太皇太后陛下,哪里把朕看在眼里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把杜邺这个奸贼的奏章,给朕丢到角落里去。”

刘欣一下子拒绝了接受前凉州刺史杜邺任人唯贤,清廉吏治的建议。

不久,刘欣又开始担心日食等天象变异再次降临。

刘欣遂下旨,用公车,重新征召前大司徒孔光,回到朝廷,准备向孔光咨询,有关日食之事,商讨破解应对之法。

不久,刘欣重新授任孔光为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任给事中,备皇帝咨询。

光禄大夫孔光的地位,仅次于大司徒王嘉。

大臣们心里都十分清楚,皇帝这样做的目的。

大臣们私下里谈论说道:

“陛下亲信佞臣,并不能重用孔光大人。

尊崇孔光大人的举动,不过是想以此来体现自己对贤才、老臣的尊重,以掩人耳目,规避大臣对皇帝任人唯亲的讽喻。

对于国事,有什么裨益呢?”

对于皇帝的举措,大臣们更加失望。

2

当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时,前大司马王莽,因为坚持礼制礼法原则,触怒了皇帝和皇帝祖母帝太太后傅太后,而被刘欣所贬,逼回到了王莽的新都封国隐居。

返回南阳郡的新都封国后,王莽十分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知道自己触怒了皇帝老大,已经惹下了滔天大祸。

于是,王莽就开始韬光养晦,潜藏行迹。

他闭门不出,以纵情酒色、享乐游玩来自娱,也不拜见宾客,处处低调行事,以求自保。

不久,在京师长安王家宅邸居住,陪同侍奉自己娘亲王静烟的二儿子王获,又闯下了滔天大祸。

那时,王家的家奴王凯,屡次冒犯自己的主人王获。

二儿子王获,出生富贵之家,本身就骄横跋扈,不守法规。

一怒之下,王获居然杀死了家奴王凯,而触犯了朝廷王法。

在新都封国里休养生息、力求自保的王莽,听到二儿子王获,杀害家奴王凯的消息,心里十分震惊。

此时,王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害怕再次陷入朝廷的罗网之中。

王莽立即回信,严厉地责备自己的二儿子王获,痛恨王获触犯国法,给父母惹事,命令王获自杀,以向皇帝和天下人谢罪。

王获愧悔不安,后悔莫及,深知父亲王莽和自己的王氏家族的艰难处境,知道父亲以及自己的家族,已经无法拯救自己,遂自杀谢罪。

消息传遍全国,大汉朝廷官吏百姓,都感动涕零,异口同声地赞扬王莽说道:

“新都侯遵纪守法,大义灭亲的行为,真是令人敬佩不已。

如此公正无私、一心为国,不徇情枉法的大臣,哪里才能够找到呢?

可叹陛下,昏聩懦弱,没有眼力,竟然连这样忠心耿耿,遵纪守法的大臣,也弃之不用,实在可惜!”

消息传到刘欣耳朵里,刘欣大为震撼,越发感受到了王莽死而不僵的影响。

王莽在自己的新都封国里,前前后后,整整居住了三年之久的时间。

眼见大汉朝政日非,政事混乱,生灵涂炭,全国官吏百姓,无不思念当初王莽担任大司马,辅佐大汉朝政时立下的赫赫功绩和盛大恩惠。

京师长安三辅和地方郡国的官吏百姓,纷纷上书皇帝请愿,为王莽呼冤申雪。

先先后后,数以百计。

王莽深知刘欣猜忌的个性,更加战战兢兢,担心再次遭到皇帝的打击。

王莽委婉地表达自己心意,希望百姓不要上书皇帝,为自己抱屈,诉说自己当年的贡献。但王莽的努力没有多少成效,只好更加低调地行事,以免触怒当权者。

到了本年,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之时,前大司徒孔光,已经被皇帝召回到朝廷任职,担任光禄大夫。

而周护、宋崇等贤良方正,著名士大夫,也被公车特征,召集到京师长安,参与议论朝政。

在朝廷对策时,周护、宋崇等贤良方正,著名士大夫,都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颂扬王莽当初的功德,称赞王莽的才干品德,为王莽辩冤。

刘欣见此,更加疑虑不安。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这一年,太皇太后王政君,已经是七十多岁高龄,垂垂老也。

太皇太后的年纪越发老迈,希望能有一个说得上话的至亲之人,留在自己的身边的侍候。

汉朝廷的文武大臣们,感激太皇太后一向的恩德,同情太皇太后的处境,纷纷上书刘欣,请求皇帝下旨,将王莽召回京师长安,侍候太皇太后。

各方压力,越来越大,刘欣渐渐无法抵御。

恰在此时,安插在王莽身边的密探丁宁,也送来了奏章,向刘欣密报。

丁宁向刘欣声称道:

“陛下:

新都侯大人沉迷酒色,已经意志消沉,胸无大志了。不值得陛下忧虑。”

刘欣听后,稍稍放心,对王莽的戒心稍稍缓解。

于是,刘欣决定做些让步,召回新都侯王莽,让他去侍奉太皇太后,以抚慰太皇太后陛下孤寂的心。

3

可是,王莽的功劳和才干太过突出,当初又一直坚持礼制礼法原则,不肯屈服于皇帝。

刘欣还是对王莽心有忌惮,担心王家死灰复燃,依然对王莽非常不放心。

于是,刘欣亲自下旨,召回安插在王莽身边的密探丁宁等,询问王莽的详情。

密使丁宁,以干练聪明、忠心耿耿著称。

得到皇帝的密旨,丁宁急急忙忙从新都封国所在的南阳郡,秘密赶回京师长安,向皇帝汇报王莽的表现。

“朕交给你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啊?”

精神疲惫,脸色潮红的刘欣,在阴森森的密室里,摒开随从肉墩等侍卫亲信,亲自与密使丁宁谈着话。

“请陛下放心,新都侯大人在封国里,很是循规蹈矩,没有违法乱纪的举动。

三年时间,他除了天天与女人娱乐嬉戏,纵情酒色以外,一直规规矩矩地呆在他的新都封地里,没有外出。

新都侯大人既没有去交接宾客,也没有与二千石的官吏,著名的士大夫,以及与南阳附近的侯王们有什么交往。”

密使丁宁,看着多疑多病的皇帝,十分谨慎、小心,他战战兢兢,十分详细地向皇帝汇报着。

“那新都侯大人,平时都干些什么事情啊?有些什么特殊爱好没有啊?”

刘欣对密使丁宁的回答似乎并不满意。

“禀告陛下:

新都侯大人吃了大亏以后,如今已经淡泊名利。

他一天不是读读书,做做书籍蠹虫,就是饮酒作乐、纵情声色而已,并没有什么异常行为。”

密使丁宁看出了皇帝心中的疑虑,继续汇报道。

“不瞒陛下,新都侯大人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精力依然十分旺盛,充沛。

他晚上常常夜以继日地读书,白天常常与怀能等美女们厮混在一起,酗酒作乐。

三年来,新都侯大人成绩显著,瞒着前新都侯大人的揭发夫人,娶了好几个美丽妻妾,共生了两个私生儿子,好几个私生女儿。

就在不久,他的第九个私生女儿王紫,才刚刚降生,还在襁褓之中。”

密使丁宁不敢对皇帝有一点隐瞒,详详细细地汇报道。

“那就好。那就好。哎,这朕就放心了。

怎么老天爷那么不长眼睛呢?

一个老家伙,就要入土的老朽了,也让他妻妾成堆,儿女成群!

而朕呢,如今依然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刘欣长叹了一口气,不禁想到傅皇后、董淑妃等妃嫔,一直都没有身孕,自己还没有一个子嗣,来承继帝位。

考察完王莽在新都封国的表现以后,刘欣稍稍放心了一些,对密使丁宁说道:

“王莽这个老家伙,还算识时务,还算老实,没有与地方官吏,豪族大姓和侯王们交往勾结,与朕作对。”

既然刘欣心里,最担心的事情,王莽都没有触犯,刘欣稍稍安心,决定放王莽一马。

刘欣终于做出让步。

不久,刘欣下旨,征召新都侯王莽以及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师长安,命令他们到长乐宫,去侍奉太皇太后。

自此,王莽重新返回了京师长安的府邸。

回京以后,王莽不敢告诉自己的妻子王静烟,自己在封国纳妾生子的情况。

王莽秘密将在封地里所娶的妻妾和她们所生的儿女,统统留在了自己的新都封国里,秘密派人照管,没有带到京师长安。

4

王莽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久别的京师长安,回到京师自己的新都侯侯爵府邸。

新都侯侯爵夫人王静烟,听到丈夫即将回家,早已经抱着幼小的女儿王嬿,率领着一家老小,望眼欲穿地站在侯爵府大门口,迎接丈夫王莽。

看见丈夫王莽的影子,王静烟就抱着小女儿王嬿扑了上去。

夫妻一见面,就拥抱在一起,抽泣流泪,孩子们也跟着大哭了起来。

王静烟虽人到中年,依然风韵犹存,但难掩脸上的悲伤和凄凉,显得异常憔悴。

看着丈夫两鬓斑白的面容,想起被逼而死的二儿子王获,王静烟悲从中来,终于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王莽忍住悲伤,急忙安慰妻子王静烟道:

“静烟,不要哭不要哭!孩子们都看着呢,不要把嬿儿吓着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都会好起来的!”

看着妻子王静烟憔悴的容颜,王莽一阵心疼,一阵内疚,一阵愧悔,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留在新都封国里,孤独无靠的小妻和幼小无助的儿女。

妻子王静烟依然悲戚不已,孩子们也跟着哭声一片。王莽有些烦恼起来,急忙大声对妻子王静烟说道:

“静烟,你就不要哭了吧!你把孩子们也惹哭了啊!巨君还要到未央宫、长乐宫里,去拜见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谢恩呢!

要不是太皇太后陛下开恩,巨君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回到京师呢!

你快进屋去,给皇帝和太皇太后陛下准备礼物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