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43章 反转,来客就给钱

第43章 反转,来客就给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此时此刻,西汉朝廷的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新贵阶层,也起了内争。

刘欣对驸马都尉董贤及其董氏家族的尊宠日盛,引起了丁、傅两家掌权之人的强烈嫉妒和愤恨。

皇帝刘欣的岳丈孔乡侯傅晏,一向与宜陵侯息夫躬关系友善,相处十分融洽。

息夫躬,字子微,是河内郡河阳县人,是孔乡侯傅晏的同乡。

年轻之时,息夫躬曾经做过博士弟子,非常喜欢学习。

息夫躬仪表堂堂,谈吐不凡,曾经拜师学习《春秋》等典籍,博览传记及百家之书。

熟悉之人,都认为息夫躬是一个奇异之士。

因为息夫躬与傅皇后的父亲、特进、孔乡侯傅晏是同郡同乡,而又关系友好的缘故,息夫躬最终得以通过孔乡侯傅晏的引荐,而得以与朝廷权贵交往。

息夫躬因东平王刘云案件,重新被皇帝宠信以后,越发恣意任性,雄心勃勃。

眼见驸马都尉董贤的宠爱在所有佞幸之上,孔乡侯傅晏、息夫躬等新贵,都十分嫉恨。

因此,孔乡侯傅晏与息夫躬秘密谋划,希望能够帮助息夫躬取得辅政大臣的地位,此长彼消,以抵消驸马都尉董贤的影响和权势,削夺驸马都尉董贤手中的权力。

2

在此以前,长安三辅人孙宠,也以熟悉经典,善于游说而闻名京师。

孙宠曾经被任命担任过两千石的高官,在任汝南郡太守之时,因为贪腐违法被免职,成为庶民,最后得以与息夫躬相识、结交。

两人惺惺相惜,相互推崇。

3

而皇帝刘欣,自继位以来,多病多灾,久病缠身,一直忧虑他人诅咒谋害皇帝,觊觎皇位。

即位以后,就有人诬告中山孝王刘兴母亲冯太后,以巫术诅咒皇帝。

刘欣和傅太后与中山冯太后早有私怨,趁机挟私报复,下旨严惩,冯太后和她的弟弟宜乡侯冯参等人,都蒙冤自杀了。

自此以后,刘欣对宗室诸王侯爵的猜忌愈盛。

宗室诸王侯爵都诚惶诚恐,忧心忡忡,生怕大祸降临。

4

不久,突传无盐县危山上因地震有大石自动立起,闪出一条通道,东平王刘云夫妻曾经前往祭祀。

息夫躬得知东平王刘云夫妻祭祀山石之事,大喜,遂和孙宠秘密谋划,两人联合上书朝廷,告发东平王刘云反叛。

息夫躬对孙宠说道:

“老兄,在下听说,皇帝没有儿子做继承人,身体又长期患病。关东诸侯,都图谋争夺皇位,皇帝心里十分忧虑,常常疑惧万分,担心不已。

现在,无盐县有大石自动立起。听说那些邪妄的大臣百姓,都以往事作为依托,认为宣帝陛下兴起于民间之时,也有大山石自立,这是新君当立的表现。

东平王刘云,因为是皇室近亲的缘故,一直深受皇帝陛下的猜忌。

王后的舅舅伍宏,因懂得方术、能行医治病,而受到皇帝的宠幸,可以出入官禁之门。

我们何不上奏皇帝,控告东平王和他的王后阴谋叛逆,去谋取我们的荣华富贵。

我们上书朝廷,指控他们日夜祠祭,诅咒皇帝,想求得帝位,声称霍显的阴谋,又要施行于进药的杯勺,荆轲的事件,必将发生于皇帝的帷帐。

皇帝早就已经对东平王等诸侯猜忌,我们趁机向皇帝述说危险的局势,去告发东平王刘云,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获取高官厚禄。”

“此计大妙!揭发国家的奸臣,告发叛逆的逆贼,诛杀皇帝的仇人,这都是获取封侯的妙计。”孙宠赞同道。

两人计议已定。最终两人被皇帝征召上京,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和封爵。

在息夫躬、孙宠两人的诬告下,东平王刘云、刘云的王后刘谒和舅舅伍宏等人,都因罪蒙冤被杀。

5

后来,为了奖励举报叛逆的有功之臣,刘欣提拔孙宠做南阳郡太守,为方阳侯;任命右师谭做颍川郡都尉,关内侯,宋弘和息夫躬,则同任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晋封息夫躬为宜陵侯。

孙宠、息夫躬两人,每人都领有一千户侯爵的食邑。右师谭受封关内侯之爵,也领有食邑若干。

光禄大夫、左曹、给事中息夫躬,既已受皇帝刘欣的宠信,便多次进见皇帝谈论政事,指陈得失,无所回避。

有了东平王刘云夫妻被息夫躬陷害至死的前车之鉴,大臣们都怕被息夫躬等人弹劾,弄得家破人亡。

所以,遇见息夫躬之时,大家都十分恐惧,不敢正视息夫躬。

6

与皇帝的关系越发亲密以后,孔乡侯傅晏与宜陵侯息夫躬等,权欲膨胀,开始不满足于如今的处境。

于是三公之位,成为了孔乡侯傅晏、息夫躬一心渴求的东西。

给事中息夫躬,与孔乡侯傅晏聚在一起之时,常常与孔乡侯傅晏,一道谈论国家大事说道:

“孔乡侯大人:

陛下年青聪明,英才盖世,可惜被驸马都尉等奸佞欺骗蒙蔽,以致误国害民,坏了朝廷大事,致使朝政积弊很深,积重难返,没有什么起色。

如果我辈取得辅政大臣的尊位,定能够大展宏图,协助皇帝,兴利除弊,建立惊天动地、开天辟地的千秋伟业,青史留名。”

孔乡侯傅晏,虽然是皇帝岳丈,但因为刘欣宠爱董昭仪兄妹,女儿傅皇后被刘欣日益疏远的缘故,也深有怨言,深有同感,于是赞赏道:

“给事中大人言之有理!

陛下宠信驸马都尉,而驸马都尉却庸庸碌碌,并无才干。

而那些三公大臣却尸位素餐,令人愤怒。

大人大才,屈居给事中之位,伟大抱负不能够伸展,令人十分遗憾。

傅谋不才,愿意与给事中大人一道,协助陛下,兴利除弊,建立中兴伟业。”

孔乡侯傅晏与给事中息夫躬一拍即合。

“多谢孔乡侯大人支持。

灰尘不会自己扫去,某人一定加倍努力,促成陛下做出决断,不辜负孔乡侯大人的鼎力相助。

有朝一日,某人被陛下委以重任,一定不会忘记孔乡侯大人帮助的赫赫功勋。”

给事中息夫躬向孔乡侯傅晏许诺道。

息夫躬于是开始不断秘密上奏皇帝,逐个诬蔑朝中有名望的公卿大臣,希望能够谋夺他们的位置。

大司马丁明是皇帝亲舅,皇家至亲,息夫躬不敢怎么样。

于是,大司徒王嘉、御史大夫贾延等三公,首当其冲,率先受到了孔乡侯傅晏与宜陵侯息夫躬等人的弹劾。

7

一天,刘欣单独召见宜陵侯息夫躬研讨国事.

息夫躬见皇帝召见,大喜过望,遂利用这个有利的机会,向皇帝控告大司徒王嘉等三公九卿说道:

“陛下:

微臣以为,如今朝政混乱,民不聊生,都是三公大臣,没有一心一意地忠于陛下,为陛下竭尽忠诚、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地做出应尽的努力而造成的。

臣私下发现,大司徒大人(王嘉)刚愎自用,性情刚强而急躁,听不进任何逆耳之言,不可重用。

御史大夫大人(贾延),身负监察重任,却懦弱胆怯,不敢尽职尽责,办事也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够称职。

左将军大人(公孙禄)、司隶校尉大人(鲍宣)等大臣,都是外有刚直不阿的虚名,而实际上却性情愚陋、迂腐可笑,不熟悉朝廷政事的运作,只知道纸上谈兵,无所作为。

更加可恨的人,这几位大臣,都不忠诚于陛下、不一心为国选能,而是任人唯亲。

他们提拔任用的各曹以下官员,也大都是他们的亲族好友,一个个才能平庸,无所作为,不值得一提。

如今朝廷内外交困,令人忧虑。

如果突然有强劲的弓弩,围攻城池,锋利的长戟,指向宫阙,陛下您和谁人一道,去防备斩杀这些叛逆呢?

如果暴徒呼号于东方,匈奴饮马于渭水,边境危急,天下骚动,京师虽有勇敢的士卒、精良的兵器,还有谁能够迈出半步,而率先迎敌呢?

军事文书飞速传递,而汇集于京师,告急的檄文,接连不断地传到朝廷,平庸之臣、懦弱之徒,将心烦意乱,而不知所措。

稍有决断的人,都引咎自杀,即使夷灭他的亲族,也没有作用。对于解救危难,又有什么用处呢?

希望陛下明鉴,亲贤远佞,罢黜这些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俗人,任用贤能,开拓贤人上进之路,以匡救时弊,建立中兴大业。”

刘欣听了,大为欣赏,点头称是,笑眯眯地赞扬息夫躬说道:

“给事中大人言之有理,多谢大人提醒!

朕听了爱卿之言,是茅塞顿开。

朕也早就有如此的忧虑,正是由于贪婪庸俗、碌碌无能之辈在朝廷掌权,才造成了如今朝政的窘困。

朕一直饱听圣人和先祖的教诲,贤人英烈是先祖圣贤治理帝国的依靠。

朕只是考虑到朝廷的稳定,才对这些碌碌无能之辈忍受至今,没有采取果断措施。

朕将努力改变这些状况,清明吏治,不被奸佞小人贻误国家大事。”

息夫躬闻言大喜,又继续向刘欣进谏说道:

“陛下:

臣一心为国,忠于陛下,以陛下的旨意,作为臣行动的宗旨。

实际上,臣并不是与朝廷的宰相等三公九卿,有什么私人恩怨,有什么过节,而上书陛下,弹劾指责他们,而是事实的确如此。

宰相,御史大夫等三公九卿大臣,安于其位,不思进取,他们只知道空谈误国,积弊很深。

最终致使陛下复兴大汉的宏伟梦想,至今依然是空中楼阁,镜中水月。

臣私下以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陛下踏踏实实效忠做事,胜过无数的豪言壮语。

当初,秦王朝开郑国渠而富国强兵,臣以为非常值得我们效仿。

现在的京师长安三辅地区,土地肥饶,可是却常常遭受旱魔戕害,百姓深受其苦。

臣私下以为,可根据地势和水源情况,大事在长安三辅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

如此,则国无饥民,人人安居乐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