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42章 心狠,牵扯了巨大的利益链

第42章 心狠,牵扯了巨大的利益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左曹、光禄大夫、宜陵侯息夫躬,既然受到刘欣的宠爱和亲近,于是利用皇帝的宠信,频繁进宫,去面见刘欣言事,议论弹劾,无所避讳顾忌。

汉朝廷文武百官,都知道息夫躬身后倚靠的大树,是至高无上的皇帝。

文武大臣皆畏其口舌,不敢与之争论,息夫躬的气焰,越发嚣张。

宜陵侯息夫躬,特别喜欢上亲启密奏给刘欣,逐个诋毁朝中的公卿大臣。

文武大臣对息夫躬的忌惮很深,遇见息夫躬甚至不敢对他正眼相看。

大臣们明哲保身,深怕触怒息夫躬,招惹祸端,弄得身败名裂,大多不敢仗义执言,指出施政的不周和失误。

唯有执金吾毋将隆、谏大夫鲍宣等少数德高望重的耿直大臣,不肯顺从大流,去故意掩盖真相,粉饰太平,以致祸国殃民。

也因此,这些正直的贤良大臣,不时遭遇皇帝的佞臣息夫躬、孙宠、董贤等人的嫉恨中伤和诋毁。

2

眼见汉朝廷君昏臣愚,朝廷的局势混乱不堪,日益严峻,执金吾毋将隆等贤良士大夫忧心忡忡,预感如此下去,定将危害苍生,倾覆社稷。

一天散朝,执金吾毋将隆在回府路上,遇见了谏大夫鲍宣。

两人性格耿直,志趣相投。

于是,执金吾毋将隆与谏大夫鲍宣两人,边走边聊,私下交流,十分投机。

交谈之下,两人不由自主地谈论起了朝廷的险恶局势。

执金吾毋将隆忧心忡忡,对谏大夫鲍宣说道:

“鲍大人,如今汉朝廷的局势,令人十分忧虑。

皇帝刚愎自用,高高在上,大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买卖奴婢盛行,朝廷赋税急剧减少,内宫外庭财政非常窘困。

而欺上瞒下,阿谀奉迎之风却十分盛行。

大臣们唯有歌功颂德,拼命奉承巴结上峰,以保持自己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没有谁敢于向陛下反映,朝廷困顿的真实情形和百姓强烈的不满怨恨。

陛下见大臣们畏服,亲近之臣恭顺,越发意气风发,做事随心所欲,没有忌惮。

陛下常常声称朕乃太子,受命于天。

朕的旨意,就是法律。这不是桀纣一样的腔调吗?

大臣们明哲保身,大多歌功颂德以媚上,唯有阿谀奉迎,必称英明,力求避祸而已。

君臣如此混沌糊涂下去,我们的大汉朝廷,还有什么希望呢?”

“执金吾大人言之有理!鲍谋不才,宁愿舍命规谏陛下,挽救朝廷危急,救民于倒悬。”

“鲍大人如此大义凛然,为了生灵涂炭的百姓,拯救朝廷危机,维护朝廷公正,不惜舍生取义,仗义执言。

某人怎么敢于落后呢?”执金吾毋将隆也慷慨激昂地许诺道。

3

不久,刘欣就派自己的亲近侍从中黄门肉墩带人,带着皇帝旨意,去到皇家武库去拿兵器,明目张胆地派人送到驸马都尉董贤和刘欣的乳母王阿的住所去,赏赐给驸马都尉董贤和乳母王阿,让他们以此炫耀。

前前后后,刘欣派人到皇家武库去拿兵器的次数,总计达到了十次之多。

皇帝赏赐臣子兵器的这些举动,已经严重违背了大汉朝廷列祖列宗立下的规矩和朝廷的法规。

“执金吾大人:

属下听说,皇帝陛下不顾祖宗规矩、朝廷法规,多次私自将皇家兵器,赠送给自己宠爱的臣子驸马都尉和乳母王阿。

属下担心,皇帝陛下这样做,恐怕会危及汉朝廷的根基,危害社稷,请执金吾大人特别留意。”

一天,属下刘尧,前来报告执金吾毋将隆道。

执金吾毋将隆听了属下刘尧的报告以后,大吃一惊,心中大为不满,对属下刘尧说道:

“刘大人言之有理!

某人打算立即上书皇帝,阻止皇帝的荒唐行为,以免危害社稷。”

执金吾毋将隆于是上书刘欣,提出抗议说道:

“陛下:

公私分明,公正无私,一秉大公,是为政者的应有品德。

按照大汉列祖列宗立下的规矩,武库的兵器,是社稷的保障,天下公用的东西,并不是皇帝的私有之物,不可以随随便便地拿去赏赐。

国家武器装备的建造和制作,都是用的大司农掌管的钱财去支付的。

大汉朝廷历来的规矩,大司农掌管的钱物,连天子的生活费用等,都不能够供给。

而天子的生活费用和犒劳赏赐臣下的钱财,一律出自少府的供应。

这就是不把国家用于根本的储藏财物,用在不重要的事情上,不以耗费民财人力,供应无谓的消耗的大原则。

大司农掌管的钱物,少府的供应钱财,各有所用,用以区别公私,以表示所行是正路,表明天子的一秉大公,公私分明。

古代诸侯、方伯,受命主持讨伐,天子才赏赐给他们斧钺等武器。

汉朝边疆官吏,接受抗拒侵略的任务和职务时,皇帝赐给他们武库兵器,也都是先接受军事和军职以后,然后才能够接受兵器。

《春秋》之义,强调臣民之家,不可以私藏武器铠甲,目的在于抑制臣子的武威和野心,削弱私家的力量。

而今,驸马都尉董贤等人,不过是陛下亲近和宠爱的弄臣,对陛下有私情的卑贱奴仆罢了。

而陛下却把国家公用的东西,送进了私人家门。取走国家的威武之器,供应他们私人家用。

臣私下以为,陛下公私不分,这样做十分不当。

陛下这样做,将使人民的财力,分散于弄臣佞幸之手,使国家的武库兵器,摆设在卑贱奴仆之家。

陛下这样做,将使弄臣佞幸的骄横僭越之势,愈演愈烈,不能够给四方做出好的榜样。

孔圣人曾经说过:‘雍乐怎么会出现在三家的庙堂里呢!’因为他违背了礼制的规矩。

臣请陛下下旨,立即把发放给驸马都尉董贤等人的兵器,收还国家武库,进行管理。”

4

读到执金吾毋将隆上奏的内容,刘欣勃然大怒,拍案大叫,对侍从小黄门肉墩等人说道:

“毋将隆,你这个多管闲事,无事生非的可恶家伙!朕赏赐心爱臣子一点兵器,有你的什么屁事呢?

整个大汉帝国都是朕的,朕想赏给谁就给谁,你管得着吗?何况区区一点兵器呢?”

侍从小黄门肉墩听了,急忙劝解刘欣道:

“陛下:

执金吾大人虽然触犯了陛下的忌讳,但执金吾大人所说,的的确确是执政的正理。执金吾大人这样做,是为了维护朝廷法治,他是一个规矩而忠心的臣子。

如果陛下公私不分,一碗水不能够端平,臣子们群起效仿,陛下怎么治理天下呢?”

“你个傻小子,懂得什么呢?难道朕作为一国之君,赏赐心爱臣子一点东西,都不能够做主吗?”

对侍从小黄门肉墩的劝解,刘欣不能够接受,心里大不高兴,更加记恨执金吾毋将隆。

5

此时,皇太太后(傅太后)也变得越发傲慢骄横,贪鄙自私,不顾朝廷大义。

不久,傅太后派手下的谒者傅瑶子,公然违背朝廷法律规定,强行到执金吾府里,用极低的价格,去购买了八个官府奴婢。

执金吾毋将隆无力阻止,对皇太太后傅太后等外戚权贵贪婪无度、贪图小便宜的恶习十分愤怒。

于是,执金吾毋将隆上书皇帝刘欣反映此事,提出抗议,希望皇帝阻止这种外戚豪族强买强卖、占朝廷便宜的行为说道:

“陛下:

臣私下以为,作为皇帝至亲,应该一秉大公,带头遵纪守法,率先垂范才是。如此,才能够令行禁止,旁人无话可说。

可是如今,皇太太后陛下却带头破坏朝廷制度,令人不齿,她购买官婢的价钱,实在是太贱太贱了,且有违背朝廷法规,强买强卖的嫌疑,有伤公平交易的原则和皇帝以天下为公、公正无私的美好形象。

臣请求皇太太后改用平价去购买官婢,以免伤害皇帝以天下为公、公正无私的美好形象,损害国家利益。”

皇太太后傅太后得到执金吾毋将隆向皇帝告状的消息,大为不满。

皇太太后傅太后立即下旨,叫刘欣来到自己居住的永信宫宫里,愤愤不平地向孙子刘欣抱怨道:

“陛下:

这就是你干的好事!哀家买几个奴婢,也有臣子说三道四,告哀家的黑状!哀家也不是没有给钱,有什么了不起的呢?陛下作为一国之君,难道连祖母买几个奴婢,也要管吗?陛下难道连管住臣子的嘴巴,这点权力也没有吗?”

刘欣被祖母傅太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恼羞成怒,当着祖母傅太后之面,勃然大怒,大骂执金吾毋将隆道:

“毋将隆你这个狗贼,你如今是越来越过分了。你不去监管群臣,处理政事,怎么竟敢污蔑皇太太后陛下强买强卖呢?你这个老贼,专门与朕过不去,朕一定严厉惩罚你!”

得到孙子刘欣的承诺,傅太后稍稍满意,对孙子刘欣说道:

“八个奴婢,值几个钱呢?这点小事,哀家本不愿麻烦陛下。

但那些大臣,听从王政君那个老太婆的教唆,故意找哀家的不是,哀家是可忍孰不可忍,怎么能够忍受呢?

哀家也不是圣人,言行举止,不可能让人人满意。如果陛下纵容下去,他们不是会处处、时时找哀家的不是了吗?陛下,你好自为之,哀家看着呢!

陛下你回去吧!哀家也不愿意责难陛下,陛下你自己看看,这件小事,怎么处置吧!”

刘欣怒气冲冲地从永信宫出来,回到了未央宫白虎殿,立即下旨,招来大司马丁明、大司徒(丞相)王嘉、御史大夫贾延。

刘欣不仅没有奖励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执金吾毋将隆,反而亲下诏书,交给大司马丁明、大司徒(丞相)王嘉、御史大夫贾延,指责执金吾毋将隆的过失说道:

“大司马、大司徒、御史大夫诸位大人:

毋将隆位列九卿之位,既不能匡正朝廷政事的过失,为国家推举人才,又不能协助革新弊政,反而奏请与永信宫(傅太后)争执奴婢买价的贵贱,可谓失职。

毋将隆的这些举动,有伤教化,败坏风俗,没有维护好帝国的根本利益,不是一个忠臣的所作所为。

朕以为,对这些尸位素餐、不精忠报国的家伙,不予以严惩,不能够彰显朝廷的美德,警戒百官。

姑念当初,毋将隆有安国立储的建议,兹下诏,贬降毋将隆为沛郡都尉,立即前去上任。

请几位大人立即执行。”

大司马丁明、大司徒(丞相)王嘉、御史大夫贾延得旨,虽然明知执金吾毋将隆是不畏权贵,秉公办事,但也不敢反对,只得按照旨意实施。

坚持原则,顾念汉朝廷根本利益的执金吾毋将隆,却因得罪权贵,而无辜被贬。

天下人对汉朝廷君臣的治理,越发大失所望,心里怨恨不满。

6

当初,汉成帝(刘骜)末年时,汉成帝(刘骜)一直没有自己的皇嗣诞生,以便将来继承帝位。

那时,毋将隆正担任谏大夫,忧虑皇帝未立太子,恐怕将影响朝廷的稳定。

于是,谏大夫毋将隆向汉成帝(刘骜)上密封奏书,向汉成帝(刘骜)建议说道:

“陛下:

古代遴选诸侯入京,担任公卿,以褒奖功德,辅佐朝廷,这是安邦定国的良策。

臣以为,陛下现在一直还没有继嗣,令人十分忧虑,恐怕将影响帝国稳定。

臣建议,应该征召定陶王等亲王到长安,让定陶王住在定陶王府邸里,以协助陛下镇守万方,以防不测。”

汉成帝(刘骜)同意了谏大夫毋将隆意见,下旨让刘欣入籍大宗,成为皇太子,最终继承了汉成帝的皇位。

此时,刘欣念及毋将隆当初曾经拥戴自己的功劳,而暂时宽恕了他,没有对毋将隆施以杀手。

7

谏大夫鲍宣,是渤海郡人。看见汉朝廷外戚专权,贤才被斥,朝廷危机四伏的情形,谏大夫鲍宣心里十分忧虑,发誓匡正。

谏大夫鲍宣亲上密奏书给刘欣,建言皇帝革新朝政。谏大夫鲍宣上书,警示皇帝说道:

“陛下:

臣见到孝成皇帝之时,外戚把持权柄,人人引荐他们各自的亲信,来充塞朝廷,妨碍了贤能之士的进身之路。

以致到了最后,天下混乱,四海不宁,人们怨恨不平,动乱由此产生。

孝成皇帝又奢侈无度,骄奢淫逸,放纵自己,使土地兼并严重,买卖奴婢盛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天下百姓日益穷困不满。

天下因此发生了将近十次日食,四次彗星出现的天象变异,以警告孝成皇帝。

这些天象变异,天灾人祸,危险覆亡的征兆,都是圣明陛下耳闻目睹、亲眼所见的。

为什么到了如今,陛下的所作所为,越发放肆,反而更甚于从前呢?难道陛下不担心天下安危吗?这是臣感到十分疑惑的。

微臣私下以为,现在人民的生活面临着七失,让他们生活无着,不得安宁,朝廷必须立即着手予以解决。

否则,天怒人怨,叠加发生,大乱必将在天下兴起,最终危害社稷,倾覆祖宗祭祀。

天地阴阳不和,水旱灾难频繁,这是一失;

国家不思减轻百姓负担,反而加重征收百姓的更赋和租税,苛责严酷,这是二失;

贪官污吏借口为公,借口为朝廷征收赋税,想尽千方百计,勒索百姓不已,这是三失;

豪强大姓蚕食、兼并小民的土地,贪得无厌,没有止境,这是四失;

贪官苛吏横征暴敛,不分时候,滥发徭役,耽误百姓种田养蚕的农时,这是五失;

百姓发现了盗贼,村落鸣鼓示警,地方官吏却漠视无睹,忘记自己守土的职责,却责令乡村的青年男女,自己去追捕清剿盗贼,这是六失;

盗贼匪徒在青天白日之下,肆意抢劫,夺民财物,横行无忌,这是七失。

对于七失,老百姓尚可勉强忍受,然而老百姓还面临有七死,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能不引起英明的陛下高度的警觉。

被贪官酷吏殴打致死,这是一死;

入狱被狱吏虐待致死,这是二死;

无辜被奸人冤枉陷害而死,这是三死;

盗贼劫财残杀致死,这为四死;

怨仇相报残杀而死,这为五死;

荒年饥馑活活饿死,这为六死;

瘟疫流行染病而死,这为七死。

臣私下以为,人民生活面临七失而没有一得,想让国家安定,百姓安宁,也实在困难。

百姓面临七条死路,而没有一条生路,想要无人犯法,废弃刑罚,也实在非常困难。

臣私下以为,这难道不是朝廷的公卿、地方守相们,没有尽职尽责,贪婪残忍成风,肆意掠夺百姓的财物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吗?

群臣有幸,得以身居高官之位,享受朝廷丰厚的俸禄和恩赐。

难道如今,朝中有一个大臣,肯对小民存有一点怜悯之心,去帮助陛下,推广教化,安抚百姓吗?

群臣的志向和心思,不过都放在如何经营自己以及家族的私产,满足宾客的要求,为图个人奸利而已,有谁想到朝廷的大局和公共利益呢?

文武百官以苟且纵容、曲意顺从为贤能,以拱手沉默、尸位素餐为明智,认为象臣这样,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人,都是愚蠢可笑的。

陛下把臣从村夫野民提拔为朝臣,实在是希望臣,能对朝廷有毫毛般微小的贡献。

难道陛下仅仅是让臣吃美食,做大官,尊贵地站在高门大殿上侍候吗?

天下,是皇天的天下,也是天下人的天下。

陛下上为皇天的儿子,下为黎民百姓的父母,是为上天象牧养牛马一样地牧养人民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