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40章 改变,做梦都笑醒

第40章 改变,做梦都笑醒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在大司徒王嘉、大司马丁明、御史大夫王俊等贤良大臣的尽心尽力辅佐下,清明的朝政勉强维持了几个月时间。

转眼间,就到了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的十一月,大汉皇帝刘欣的病情,仍未见好转,疾病常常反复加重。

刘欣精神倦怠,萎靡不振,常常疑神疑鬼,越加忧虑下属臣子的反叛。

经常随侍在刘欣身边,与皇帝十分亲近的黄门郎董贤等臣子的劝慰,也未能够打消皇帝的疑虑。

一天,朝会结束,刘欣忧心忡忡地与董贤谈论说道:

“董卿啊:

朕久病不愈,难道是有人,在秘密诅咒朕,遭致朕受到祖宗神灵厌弃的缘故吗?

为什么御医多方医治,朕的疾病,依然久久不能够痊愈呢?

亦或是朕不够虔诚,没有获得神灵的垂青护佑吧!”

黄门郎董贤急忙应承建议道:

“陛下的忧虑和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臣将为陛下特别留意,朝廷内外,是否有对陛下不满的奸佞贼子,施行巫蛊之术,试图诅咒陛下。

为今之计,臣以为,应该首先祭祀祖宗神灵,祈求神灵的护佑。”

“董卿的意见很对!朕将立即选择良辰吉日,祭祀天地神灵,祈求神灵护佑。”

刘欣赞许道。

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十一月初五,为了祈求天地神灵的护佑,刘欣请求太皇太后下诏,恢复了甘泉泰祠、汾阴后土祠的祭祀,撤销了长安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的典礼。

刘欣因病,并不能亲自到甘泉、河东等地去祭祀神灵,只好派遣黄门郎董贤,以及有关主管官员,作为皇帝的代表,前去祭祀。

然而,君臣虔诚的祭祀,并没有获得天地神灵的庇护、保佑。

大汉朝政混乱依然如故,刘欣的疾病,也不见明显起色。

刘欣的疾病一直未能够治愈,心里一直忧心忡忡,彻夜不宁。

刘欣心内越发忧郁疑虑起来,于是再次召见黄门郎董贤商议道:

“董卿啊:

对于天地神灵的祭祀,我们君臣,已经非常虔诚了。可是,上天的护佑,依然没有降临。

朕怀疑,肯定是有某些野心家,在暗中诅咒皇帝,觊觎皇帝宝座。

请爱卿协助朕加紧防备,不能够懈怠,以给那些奸佞恶贼以机会!”

黄门郎董贤急忙答应道:

“陛下:

请您放心,朕一定尽心尽力,为陛下进尽忠诚,收集信息,防止野心家诅咒皇帝,觊觎皇帝宝座。”

黄门郎董贤得到皇帝旨意以后,急忙下去安排,加紧调查。

不久,黄门郎董贤就急匆匆地进宫,为刘欣带来了令人担心的消息。

“陛下:

有关部门大臣,向臣报告,东平王刘云,近段时间大肆祭祀鬼神。

臣担心这个家伙,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得到黄门郎董贤的汇报,刘欣又添新忧。

刘欣心里更加恐惧忧虑,对诅咒皇帝之说,坚信不疑,心病更加严重,吩咐黄门郎董贤道:

“朕一直怀疑,有人暗地里诅咒朕。

东平王刘云这个恶贼,与皇室血缘最近,人心叵测,我们不得不防啊!

董卿啊,你下去好好调查,务必弄个水落石出。”

“谨遵陛下旨意。凡是对陛下不利的,就是臣最大的敌人。

臣一定为陛下竭尽忠诚,调查清楚这些事情,及时清除这些恶贼。”黄门郎董贤向刘欣承诺道。

2

正在这时候,无盐境内的危山一带,突然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地震。

那次地震当中,危山一带山崩地裂,土地沉陷,山土自己翻起,压盖住上面的青草,形成了一条宽阔驰道的样子。

受强烈地震影响,东平国下属的无盐境内瓠山上的一块高九尺六寸,宽四尺的巨大的石头,也突然悄无声息地转侧立起,比原址离开了一丈。

强烈地震造成的种种异象,引得百姓流言纷纷,人心惶惶,担心末日降临。这个消息,一直传到了无盐附近的东平国王宫里。

东平王刘云,是汉宣帝(刘洵)的孙子,东平思王刘宇的儿子。

而东平思王刘宇,是汉宣帝(刘洵)的第四子,汉元帝刘奭的异母弟,汉成帝刘骜的叔父,与大汉皇室的血缘关系很近。

东平王刘云,与刘欣平辈,虽然并无野心,但和妻子东平王后刘谒,一直都十分迷信,痴迷祭祀鬼神,觉得瓠山上的这一块转侧立起的大石头,十分神奇。

于是,东平王刘云夫妻俩,亲自带领随从,前往大石跟前进行祭拜,乞求神灵的庇护。

东平王刘云还在自己的东平王宫里,树立一块与瓠山立石十分相似的石头,捆扎了一些黄倍草,一并进行祭祀。

东平王刘云夫妻一辈子也不会想到,他们夫妻俩这一祭祀行动,会触犯当政者的忌讳,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3

河内郡人息夫躬,是皇帝岳丈孔乡侯傅晏的同乡。

息夫躬粗通文墨,研读过《春秋》等圣贤典籍,与长安人孙宠一样,是两个官迷心窍的妄人。

息夫躬、孙宠两人,曾经一同在朝廷担任待诏,关系非常亲密。

孙宠还曾经担任过汝南郡太守这个二千石的高职,最终因贪腐罪免职,十分清楚朝廷现今的局势和皇帝心中的忧虑和疑心。

两人失官很久,穷愁潦倒,忧郁无聊,常在一起牢骚满腹,渴望东山再起。

一天,两人再次聚会。

无意之中,孙宠与息夫躬闲聊,一下子讲到了东平王刘云夫妻,出宫祭祀巨石这件事情。

孙宠说道:

“东平王刘云这对夫妻,真是一对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活宝!

居然带领侍从,对一块巨石进行祭祀,祈求神灵的护佑。”

息夫躬听了孙宠讲到东平王刘云夫妻出宫祭祀巨石这件事情,不禁大喜起来,对孙宠说道:

“孙兄弟,你真是我的福星啊!

东平王刘云夫妻,出宫祭祀巨石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兄弟啊,我们升官发财,封官进爵的机会到了。

说不定因为这件事情,我们还会封上一个侯爵呢!”

孙宠对息夫躬的说法嗤之以鼻,嘲笑息夫躬道:

“兄弟啊,你真是想做官想疯了,丧心病狂,昨晚做美梦了吧?

汉朝廷历来的规矩,无功不能够封侯。

我们闲居无事,没有立下任何功绩,你却痴人说梦,妄想封侯。这不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吗?”

息夫躬正色对孙宠言道:

“孙兄弟此言差矣!兄弟我并不是痴心妄想,痴人说梦,逗孙兄弟开心。

兄弟我说的是真的。

兄弟啊,你知道陛下一直龙体欠佳,知道陛下的心病吗?

兄弟啊,我们如今有一个鹞子翻身、飞黄腾达的绝佳机会。

东平王刘云夫妻祭祀巨石这件事,是我们取得封侯的妙计啊!

兄弟啊,你附耳过来,你认真听我讲讲。”

孙宠听了息夫躬的计谋后,恍然大悟,蓦然大喜,赞许息夫躬道:

“此计大妙!兄弟果然高明!”

孙宠与息夫躬遂共同谋划,一道定计,准备一起上京,秘密上书朝廷,控告东平王刘云夫妻,祭祀巨石,揭发他们诅咒皇帝的罪行。

4

于是,河内郡人息夫躬、长安人孙宠,紧急写成了一份告发东平王刘云诅咒皇帝、试图谋逆罪行的告密奏疏,带到了京师长安,上交与中郎右师谭。

中郎右师谭,听说是举报反叛的亲启密奏,不敢怠慢,于是,中郎右师谭通过中常侍宋弘的疏通,终于上报到了刘欣的面前。

刘欣翻开息夫躬、孙宠的亲启密奏,只见告发奏疏上明明白白地写道:

“陛下:

最近,地震频繁,谣言四起。

无盐地方有大石自立,臣等听闻邪恶之臣,附会往事,以为当年泰山石直立,孝宣皇帝遂得龙兴。

东平王刘云,因此生心,与其王后,日夜祠祭山石,诅咒九重,欲求非望。

而王后舅父伍弘,以医术幸进,出入禁门,与东平王夫妻一道,诅咒皇帝,试图谋逆。

臣等担心,恐霍显之谋,将行于杯杓;荆轲之变,必起于帷幄,祸且不堪设想矣!

事关危急,不敢不昧死上闻。请陛下严厉惩治。”

息夫躬、孙宠告密奏书的内容,正说中了刘欣的心事,刘欣阅罢大惊道:

“朕正要董卿调查诸侯的动向,不想东平王刘云这个恶贼,果然起了异心,欲图谋篡大位。

朕一直朝思暮想,探讨朕久病不愈原因,原来果然有人诅咒朕躬。

如果朕不严厉惩治,恐怕会危害朕的龙体,危及江山社稷。”

这时刘欣正患重病,久治不愈,对很多事情,都十分忌讳厌恶,认为自己疾病缠身,的确是有人诅咒皇帝造成。

刘欣当即对黄门郎董贤下旨道:

“董卿啊,麻烦你立即把息夫躬、孙宠的奏书,交付主管机构去办理,务必严厉查办,弄个水落石出。”

5

主管官员见到息夫躬、孙宠的奏书,深知叛逆是万恶不赦之罪,如临大敌,迅速派人前往东平国,逮捕了东平王刘云的妻子王后刘谒,关进诏狱,进行审讯惩处。

东平王王后刘谒,见飞来横祸,已经魂飞魄散,六神无主,又是一个弱女子,忍受不住酷刑的折磨。

东平王王后刘谒屈打成招,但求一死,只得顺着审判官石青的诱导,承认自己的罪行道:

“臣妾祭祀山石,意图诅咒皇帝,为东平王刘云,谋求天子之位。

刘云又与术士高尚等,占验天象,料知皇帝疾病难以痊愈,刘云当得天下。

因为山石立起,曾是宣帝应天命为天子的预兆。”

主管官员哪敢隐瞒王后供词,落下一个同情叛乱逆贼的罪名,惹祸上身呢?

见到东平王王后刘谒的招供,审判官石青对属下主管官员说道:

“诸君:

如今,证据确凿,东平王刘云夫妻犯罪事实清楚,王后刘谒夫妻叛乱谋逆的罪名成立,罪不容赦。

我们应该立即上报朝廷,给予东平王刘云夫妻严惩。”

于是,主管官员石青大义凛然地上书皇帝道:

“陛下:

东平王刘云夫妻,犯罪事实清楚,十恶不赦,请求朝廷,立即下旨,诛杀东平王刘云夫妻。”

刘欣接到报告,沉吟起来:

“朕心内十分清楚,东平王刘云夫妻,一向痴迷祭祀鬼神,并无诅咒皇帝之事,这是一件冤案,他们夫妻十分冤枉。

但朕的心病难除,龙体也一直未能够痊愈。如果不是有人暗地里诅咒朕,朕怎么会是如今这个样子呢?

东平王刘云与皇家血缘最近,一向深得野心家的看重。朕未雨绸缪为上,加紧防备为好!”

刘欣思忖半晌,还是下诏道:

“来人啊,宣朕的旨意,废黜刘云的东平王王位,将刘云放逐到房陵安置。”

6

廷尉梁相,见皇帝不问青红皂白,听信谗言,制造冤狱,非常担心,急忙谏阻皇帝道:

“陛下:

东平王的案情未见确实,应委公卿认真复讯,查清事情真相,不要再造冤案,有伤圣朝英明。”

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等大臣,都与廷尉梁相的意见相同,奏请刘欣,应委公卿复讯此案。

刘欣见状大怒,疑心更起,非但不接受他们的劝谏,反而驳斥他们道:

“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等大臣,饱受皇恩,却意存观望,首鼠两端,欲为叛逆张目。

三人不知嫉恶讨贼,反而附和叛逆,图谋不轨,罪与叛逆相等,应该立即贬斥,削职为民。”

刘欣的圣旨颁下,群臣大呼冤枉,却无人再敢出头,向皇帝进谏。

东平王刘云,听闻圣旨,非常清楚自己夫妻受到的陷害来自哪里,无从为自己辩驳,只得含冤自杀。

7

听到东平王刘云自杀身亡消息,刘欣还不放心,对黄门郎董贤说道:

“董卿啊,东平王这件案子,太不简单了。

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等朝廷大臣,饱受皇恩,受到朕的宠信,一直侍卫内廷,却意存观望,首鼠两端,欲为叛逆张目。

由此可见,大臣们眼见朕的龙体欠佳,一直对东平王这些家伙,寄予希望。这是朕最大的忧虑啊!”

黄门郎董贤急忙向刘欣进言道:

“陛下高瞻远瞩,忧虑得很对。

此时此刻,正是斩草除根,诛灭叛乱逆贼乱党,将他们一网打尽,永绝后患的好机会。

希望陛下不要心慈手软,饶过了这些奸贼。”

刘欣决定趁势扩大打击的对象,赞许黄门郎董贤的建议道:

“董卿言之有理。对奸恶者的仁慈,就是对良善者的伤害。

朕怎么能够容忍伤害帝国根基的事件发生呢?

董卿啊,传旨下去,将与东平王案件有牵连的叛逆者,立即统统处死,斩草除根,不要有妇人之仁,让叛逆者有死灰复燃的机会。”

“谨遵陛下旨意,臣立即下去传旨。”

黄门郎董贤立即急匆匆地下殿,去传达皇帝旨意。

得到皇帝旨意,办案大臣哪敢怠慢,立即穷追猛打,寻根究底,很多人陷入冤狱之中,被迅速处决。

东平王王后刘谒与刘云的舅父伍宏,以及汉成帝的舅母安成共侯的夫人伍放等人,也一起蒙受冤狱,被绑赴闹市处死,将尸体暴露街头。

东平王刘云的案件后来越牵连越广,冤狱越来越扩大,陷入牢狱的人,不计其数。

到了最后,案件还牵连到了朝廷重臣,就连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王崇等大臣,也未能够幸免。

御史大夫王崇,也被皇帝下旨,免去了御史大夫的职位,贬谪为大司农。

8

眼见东平王谋反的案件,越牵连越广,大司徒(丞相)王嘉,忧心忡忡。

当初,大司徒王嘉就对东平王刘云诅咒皇帝的案情持怀疑态度,但却因为刘欣亲自出面,强力干涉过问,而不敢深度介入。

后来,眼见建议重新审判东平王刘云案件的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等大臣相继被皇帝免职查办、贬为庶民,大司徒王嘉,更加担心。

大司徒王嘉,一直认为东平王刘云案件疑点重重,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等大臣冤屈,多次开口,向皇帝说明情况,为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等大臣求情,但刘欣一律不准。

大司徒王嘉见皇帝拒绝,心底更加绝望,无可奈何,只得忍气吞声,不言不语,不敢再次为东平王刘云辩驳,为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等大臣求情。

“大司徒大人不能与朕同心,朕怎么能够放心呢?”

刘欣心里,有了撤换大司徒王嘉的打算。

但王嘉一向办事干练公正,深得朝廷大臣赞许,刘欣只好暂时隐忍。

9

处理完东平王刘云这个案件,清除掉东平王刘云的亲近人士以后,刘欣大为安心。

几月之后,刘欣于是颁布旨意,褒扬举报东平王刘云叛逆的息夫躬、孙宠等人的功绩说道:

“布告天下:

为人臣子,定当竭尽忠诚,一秉大公,不畏强暴。作为君王,应当奖善罚恶,伸张正义,褒扬善举。

息夫躬、孙宠等臣子,对皇帝忠心耿耿,嫉恶如仇,举报东平王刘云等人的叛逆有功,堪称臣子典范,不表彰,不足以显示圣朝光明正大的治理。

特下旨,擢升息夫躬,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宜陵侯;擢升孙宠,为南阳郡太守;擢升中郎右师谭,为颍川郡都尉;擢升中常侍宋弘,为光禄大夫、左曹官职;擢升黄门郎董贤,为驸马都尉、侍中,晋封为高安侯,封邑一千户。”

东平王刘云案件,主要是息夫躬与孙宠两人制造的冤案,其实跟刘欣的佞臣黄门郎董贤,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息夫躬之所以能够见到中郎右师谭、中常侍宋弘,也是因为与皇帝的岳丈孔乡候傅晏的同乡关系,由傅晏向中郎右师谭、中常侍宋弘推荐的。

此时,刘欣同董贤已经情好日密,形影不离。

刘欣一直希望,晋封董贤为侯爵,以报答董贤兄弟姊妹的忠诚。

所以当初,朝廷准备奖励东平王案件的有功之臣之时,刘欣亲自为自己的佞臣董贤,找了一个非常勉强的理由,于是对侍卫之臣声称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