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39章 惊喜,找到了大量硝石

第39章 惊喜,找到了大量硝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当然,汉朝廷的贤良士大夫中,还是有很多非常清醒,能够看清现实的人。

当初,汉成帝(刘骜)还在位之时,齐人甘忠可等士大夫,就以了解民间百姓疾苦,善于洞察世事,擅长研究星象图谶而著称于世。

为了宣传自己创立的学说,甘忠可等人专门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四处宣扬自己的学问。

甘忠可的一生,共著有《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等星象图谶书籍十二卷,影响深远。

甘忠可所著书籍所讲的主旨,是从穷苦百姓血淋淋的悲惨遭遇出发,述说经历两百年左右历史发展的大汉朝廷的现实,指出朝政的腐败,已经十分严重,社会矛盾非常突出,土地兼并严峻,天灾人祸不断,正处于生灵涂炭的日子,正在遭遇一场天地之间,亘古未见的的一次大劫难。

甘忠可于是竭力宣扬,声称只有通过革新弊政,重新受命于天,改朝换代,才能够躲过这一场大劫,重新开拓延续万世的宏伟基业。

汉朝廷的贤良士大夫,都十分清楚,甘忠可所宣扬学说的主旨,切中了大汉朝廷朝政腐败,百姓水深火热的严峻现实。

因此,门徒们对甘忠可的学问崇拜不已,信奉备至,奉以为神。

后来,甘忠可就把自己著书立说,精心创建的这套星象图谶的研究成果,传授给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渤海郡的夏贺良等人。

夏贺良等弟子,非常坚信老师甘忠可学说的正确。

在甘忠可、夏贺良师徒的宣扬下,甘忠可的学说开始在汉朝廷各地郡县四处传播。

一时,甘忠可、夏贺良师徒的信徒众多。

就连京师长安三辅以及附近的郡县,也有很多官吏百姓,信奉甘忠可、夏贺良的学问,成为了甘忠可、夏贺良师徒的弟子。

2

中垒校尉刘向,嗅觉十分敏锐,对时政非常敏感,也对星象图谶,很有研究。

刘向听闻甘忠可、夏贺良师徒,大力宣传的这些星象图谶学问,大吃一惊,认为这些东西离经背道,心里十分担忧恐惧。

中垒校尉刘向,于是对友人朱穗等人说道:

“哎呀,诸君。大事不好。齐人甘忠可、渤海郡夏贺良师徒,竭力散布传播的这些星象图谶学问,岂不是异端邪说吗?

这些异端邪说,定会蛊惑我大汉人心,扰乱民意。

长此以往,必将对我大汉朝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严重的威胁。”

刘向很快意识到了齐人甘忠可、渤海郡夏贺良师徒,传播这些星象图谶学问的严重危害性。

于是,中垒校尉刘向,遂以皇室宗亲的身份,上奏成帝(刘骜)建议说道:

“陛下:

齐人甘忠可、渤海郡夏贺良师徒等,假借鬼神名义,伪造星象图谶,宣传异端邪说,蛊惑百姓,危害很大。

齐人甘忠可、渤海郡夏贺良师徒等,借天地鬼神名义,意图否定君权神授,欺骗皇帝,蛊惑民众,惑乱天下,罪不容赦。

希望陛下严惩,及时制止,防止这些异端邪说,在天下传播,以免扰乱社稷大计,危害帝国安定。”

汉成帝刘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接报大惊道:

“中垒校尉言之有理!如果朝廷不及时制止,岂不是会动摇帝国根基,危害江山社稷吗?

来人啊,立即命令三公廷尉府官员,严查这些妖言惑众的妖徒,将他们绳之以法。”

成帝刘骜认为中垒校尉刘向所言有理,于是下旨廷尉大臣,将甘忠可等人逮捕下狱。

严刑拷打之下,甘忠可无法抵抗难以忍受的酷刑折磨,只得屈服,写下服罪的口供,但求一死。

可是,还没等到朝廷的最终判决下来,甘忠可就忍受不住酷刑的折磨,在狱中被折磨至死了。

虽然甘忠可在狱中被官吏折磨致死,但信奉甘忠可学问的人,并没有因此屈服,而变得销声匿迹。

甘忠可的得意门生夏贺良等人,不得不转入地下,仍然暗中私相传授甘忠可的星象图谶学问。

甘忠可的门徒弟子,依然对甘忠可的学问深信不疑。

3

那时的大汉朝政十分腐朽混乱,劳役赋税很沉重,汉朝廷官吏百姓惶恐不安,有一种末世来临之感。

官吏百姓因此认为,甘忠可的那些星象图谶学问,切中时弊,预言很准。

一时之间,就连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等大汉朝廷的大臣,著名的士大夫,也十分崇信甘忠可的研究成果,对甘忠可的学问深信不疑,而常常沉迷于星象图谶的研究之中。

甘忠可的那些星象图谶学问,也越传越神,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汉成帝驾崩,刘欣即位以后,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等人,就寻找机会,向新君刘欣,宣传甘忠可的学问,推荐介绍夏贺良等人,入朝做官,以弥补朝政缺失。

在众臣的推荐游说之下,刘欣也逐渐认可了甘忠可的学问,并颁布旨意,任命甘忠可的弟子夏贺良等人为待诏,得以在黄门伺应召对,匡正时弊。

夏贺良等人,被皇帝任命为待诏以后,遂得以被刘欣召见咨询。

于是,夏贺良等就借机会,向刘欣大力宣传甘忠可的星象图谶,希望皇帝能够革新弊政,有所作为。

一天,待诏夏贺良,觐见皇帝,说服刘欣道:

“陛下:

按照星象的运行规律和图谶显示的征兆,否极泰来,盛极必衰,新陈代谢,凤凰涅槃,乃自然之理,不可抗拒。

如今,大汉朝政混乱,外戚争权,贪腐横行,土地兼并和奴婢买卖严重,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这已经预示着,大汉朝廷二百年左右的历运,已达中衰之境,应当有所革新,重新受命才是。

当初,孝成皇帝一意孤行,违背天心民意,严厉打击宣传至理名言,宣扬绝世真理的甘忠可等贤良哲人,没有应合天命,因此得罪了天地神灵,遭到了天谴报应。

最终,飞燕啄皇孙,成帝自绝子嗣,断绝了后嗣,让陛下得以顺天应命,从藩地突然崛起,承继大宗。

这种种例子,就是星象图谶的最好昭示。

如今,陛下患病的时间已长,却一直久久不愈,说明天意很不满意。

而朝政混乱,外戚争权,贪腐横行,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越发严重,而天灾人祸等天象的变异也屡屡在大汉发生,久久没有改变。

显而易见,这是上天对陛下的理政非常失望,在谴责和警告人们,提醒陛下君臣警惕醒悟,要顺应天心民意。

臣等以为,当务之急,陛下应该赶快改换年号,革新弊政。

只有陛下奋发有为,兴利除弊,重新分配土地,轻徭薄赋,广施恩德,造福百姓,才能迎来天心民意的拥戴。

只有如此,陛下才能够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阴阳调和,诞生皇子的目的。

从而平息各种灾害变异,是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盛世。

如果陛下心里,已经明白了这些至深致远的道理,却以面临的种种阻力、压力为借口,不立即去认真实行,去革新弊政,努力改变旧有格局,则灾祸就会无所不有,很快再次降临。

妖邪鬼魅也会不断出现,洪水天灾将会不断涌出。到了那时,洪水泛滥成灾,大火将会燃起。

最终,妖星不断出现,大地震动,天崩地裂,冲淹、焚毁、屠戮人民,民不聊生的形势,将会难以改变。”

此时,刘欣久病在床,而又一向迷信星相图谶,对天下扰乱纷纷的现状,忧心忡忡,一筹莫展。

听了夏贺良之言,刘欣禁不住耸然动容,慷慨激昂地承诺道:

“夏大人言之有理,朕将立即下旨,更改年号,革新弊政,匡正时弊,以迎合上天的心意,获得天下百姓的拥戴,迎来千秋万代的盛世。”

因此,刘欣希望,接受夏贺良等人的建议,通过更改年号,革新弊政等措施,来得到一些益处,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汉朝廷。

4

然而,大汉朝廷的积弊很深,革新朝政、兴利除弊的阻力很大很大。

刘欣君臣,害怕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并不愿意、也没有魄力,没有能力,去革新弊政,施行土地改制等惠民措施,拯救衰颓的大汉帝国,只能够做一些枝节末梢,无关痛痒的改变。

不久,刘欣听从待诏夏贺良等人的建议,下诏大赦天下,并改年号“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

刘欣改变皇帝的称号,自称为“陈圣刘太平皇帝”。刘欣还下旨,把计时漏器的刻度,改为了一百二十度,仅此而已,以顺应天帝心意。

5

待诏夏贺良等人,见到皇帝无关痛痒的改制措施以后,大失所望,禁不住灰心丧气,叹息道:

“哎,皇帝昏聩愚鲁,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汉朝廷君臣,只愿意听从一些阿谀逢迎的歌功颂德之语,并不能够锐意进取,革新弊政。

陛下只是做一下表面文章,不做丝毫实质上的改变,令人绝望,有何意义呢?

谁不知道,陛下的疾病,是骄奢淫逸,荒淫无度的生活所引起的呢?

可叹愚驽颟顸的陛下,却不愿意听从贤良士大夫的建议,作出丝毫的改变。

陛下也不想去弄清,国事倾颓,民怨沸腾的真正原因,在于朝廷各级官僚的贪腐和残酷压榨,不肯对民众做丝毫的让步所造成。

既然陛下一意孤行,不愿意深究大汉朝政日颓的根本原因,当然也就不想作出丝毫的妥协,进行革新除弊,不想用一丝公平,富有远见的言语,去说服既得利益阶层,让他们减少一些对黎民百姓的掠夺和剥削,缓解百姓的不满怨恨,以延长王朝的寿命了。

大臣们拼命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陛下昏聩如此,不愿意有所作为,我们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没有办法改变皇帝的心意,革新弊政,待诏夏贺良等人,顿时陷入了绝望之中。

6

待诏夏贺良等人的本意,是想通过天象变异的警示,图谶的学说,来促进朝廷革新弊政,并借机变更国家政事。

而更改年号,已经一个多月了,刘欣的疾病和朝廷的局势,都不见丝毫的好转。

刘欣心急如火,不禁有些气馁,怀疑夏贺良等人的学问和建议,没有成效了。

既然刘欣并没有找到朝政颓败的病根,所以就无法对症下药,也就没有希望,去改变大汉朝廷的弊端了。

待诏夏贺良等人,借星象图谶的学说,来实施变革的主张,威胁到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

很快,权贵们就醒悟了过来。

此时,朝中以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为首的掌权大臣,担心失去自己的权利,个个群情激愤,纷纷声讨夏贺良。

大臣们抗议反对的声音,更加强烈。

大司徒朱博等大臣争相向皇帝上书,指斥夏贺良等人说道:

“陛下:

待诏夏贺良等人,不过是借星象图谶,欲变更朝廷的基本制度罢了。

他们所言,离经叛道,违背圣贤经典,是妖言惑众,绝对不能允许实施。”

一时间,群情汹汹。

待诏夏贺良等人,不知道汉朝廷的局势已经发生突变,还在孤注一掷。

他们依然希望,获得皇帝一人的支持,通过更换朝廷官员,来治理官吏的贪腐问题,使吏治清正,朝政清明。

夏贺良不顾朝廷三公重臣反对的阻力,依然固执己见,独立支持,继续向刘欣进言建议道:

“陛下:

臣私下以为,大臣们都不知天命,不知变革。应该立即辞退丞相、御史等庸官佞臣,任用解光、李寻等贤良人士,来辅佐朝政,革新弊政。”

而此时,刘欣觉得自己的病,一直没有好转,未能够痊愈,于是觉得夏贺良的图谶,并不灵验,自己受了夏贺良等人的愚弄和欺骗,心里十分恼恨。

刘欣心里也更加愤怒,驳斥待诏夏贺良道:

“夏贺良,你这个欺骗君王的恶贼!

你们这些家伙的预言,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应验。朝政混乱如故,而朕的疾病,也没有丝毫好转,怎么能够说明你的符命图谶有理呢?

你们这些家伙,这样胡说八道,不是在诚心愚弄朕,祸害朝廷吗?

不惩罚你们这些妖言惑众的家伙,怎么能够平息大家的愤怒和怨恨呢?”

7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八月,刘欣颁布诏书,申斥贬谪夏贺良等人说道:

“待诏夏贺良等人,当初一意孤行,建议朝廷改换年号,增加漏器刻度,通过变革制度,来除弊立新,认为这样做,可以永保国家平安太平。

由于朕对天道的信奉,还不够真诚,一心为了江山社稷、百姓的安康着想,一时轻信了匪人的意见,误听了这些家伙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因此,而为百姓谋求幸福。

可是,待诏夏贺良等人的话语,最终却不仅没有好的效验出现,反而混淆了公众的视听,激怒了大臣,愚弄了百姓,朕十分忧虑。

朕深知,有过失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失!

朕决定,六月初九日朝廷发布的诏书,除了大赦令以外,其余的措施,全部废除。

夏贺良等人,违反圣贤正道,妄造图谶符命,蛊惑民众,妖言惑众,惑乱天下,他们的言行,应该得到澄清,他们奸恶行为,应予彻底追究。

兹下旨,将待诏夏贺良等人,全部逮捕,立即投入监狱,论罪处死。

前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等人,识人不明,误信匪言,推荐人选不当,犯了失察之罪,减死罪一等,放逐到敦煌郡服刑。”

皇帝的圣旨颁布,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等大臣欢呼雀跃。

待诏夏贺良等贤良士大夫,借星象图谶来改制,革新弊政的主张,也宣告彻底破灭。

然而,待诏夏贺良等贤良士大夫虽然获罪,但他们的学说,依然在天下流传,儒家士大夫争相推崇研究,庶民百姓更是执迷不悟,深信不疑。

8

继位几年,驱逐以前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大司马傅喜、大司空师丹为首的先朝权臣以后,刘欣的皇位日渐巩固。

在皇帝的默许、纵容下,傅氏、丁氏、董氏家族等新贵的权势,也更加熏天。

前大司马傅喜,虽已被帝太太后傅太后驱逐回到他的封国养老,但傅太后对自己的侄子傅喜,依然是怨恨不已,欲惩罚傅喜的不听命。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八月的一天,酷暑难当,天气十分炎热。

帝太太后傅太后与自己的堂侄孔乡侯傅晏、侍中傅迁等人一道,待在夏宫里纳凉歇息。

亲属们聚在一起,无意间谈到家族之事,帝太太后傅太后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情绪。

孔乡侯傅晏、侍中傅迁等人非常清楚,自己的姑姑傅太后,一直对前大司马傅喜坚持原则,不肯在孔乡侯傅太后尊位的问题上做出妥协,而耿耿于怀,心里十分怨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