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38章 吵闹,不像母子像姐妹

第38章 吵闹,不像母子像姐妹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刘欣尝到了皇帝专断独裁的甜头,越发雄心勃勃,踌躇满志。

刘欣越发希望,任命听话温顺忠诚可靠的人选,担任重要大臣,掌控朝廷权利,逐步剥夺其他外戚的权力。

刘欣即位以后,丁、傅两家,在一二年间迅速崛起,特别贵盛。丁傅两家子弟,被封为公卿列侯,为朝做官,掌握朝廷大权的人很多很多。

但丁、傅两家,像丁明,傅晏,傅喜,傅迁那样的杰出的人才实在太少太少。

他们的权势和影响力,依然不如成帝在世时的王氏家族。

一方面,王氏家族等老权贵,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刘欣和祖母傅太后顾忌王氏家族等老皇亲国戚的势力,加紧打压防备。

另一方面,因为丁、傅两家的子弟,大多不成器,能够独当一面的实在太少。

所以,刘欣也不太敢赋予丁、傅两家的子弟更大更多的权势和官职。

刘欣虽然年青,但心里十分清楚,以王氏家族为代表的老外戚的势力,虽然受到新贵的贬抑,但他们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视,必须时刻防止他们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虽然王莽、师丹、傅喜、孔光等勋旧重臣早已经失势,新贵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黄门郎董贤、丁氏家族、傅氏家族、董氏家族等几家新贵大臣,当然对皇帝和傅太后的心思心领神会。

他们决定痛打落水狗,彻底制服失势的权贵,让那些没落的老权贵,永世不得翻身。

2

于是不久,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等大臣,又联名上奏刘欣,请求皇帝继续追究师丹、王莽等大臣犯下的罪过,严厉处置他们。

一天朝会,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等掌权大臣,决定联名上书,建议皇帝处置师丹、王莽等。

大司徒朱博,率先出列,以一副义正辞严的神态,慷慨激昂地上奏道:

“陛下:

臣私下认为,一秉大公,不徇私情,奖善罚恶,赏罚分明,乃治国要领。

当初,前高昌侯董宏等,深刻领悟圣朝以孝治国的国策,首先倡议,为皇父及帝太太后更改尊号。

但董宏等忠臣的义举,却遭到了关内侯师丹等奸佞小人的阻挠和反对。

董宏等贤良士大夫,无辜遭受弹劾,被朝廷罢免官爵,贬为平民。

臣等私下以为,高昌侯董宏等忠臣,实在是太冤屈了,真是大圣朝的耻辱。

当时,天子正在守孝期间,悲伤欲绝,没有心思去打理社稷大事。

因此,天子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大司马王莽、大司空师丹等人去处理,对他们极为宠信。

不想,大司马王莽、大司空师丹等人,却悖逆忘恩,背信弃义,不明是非,背弃了皇帝陛下的重托。

王莽、师丹等,不仅不思如何去褒美和推崇尊号的大义,反而狂妄无耻地胡说八道,蛊惑人心,压抑和贬低皇父,皇母,皇祖母的尊号,损伤了陛下的孝道。

普天之下,已经没有比这更大的不忠了。

如今,陛下仁慈睿智,高瞻远瞩,力挽狂澜,最终拨乱反正,回归正道,昭然确定了皇父,皇母,皇祖母的尊号,堪称孝顺英明。

真是天人所愿,百姓所期,大快人心。

前高昌侯董宏等,也以其忠孝廉洁,而被陛下恢复了高昌侯的封爵。

既然王莽、师丹等奸佞的罪恶逆行,已经彻底暴露,虽然蒙皇帝陛下的赦令,不治他们的死罪。

但臣等以为,也不应该再让他们这些误国殃民的奸佞,拥有封爵采邑,继续得到皇帝宠信,朝廷和百姓的供养。

臣等请求陛下,立即下旨,立即将王莽、师丹等奸佞贬为平民,以惩戒警告那些为非作歹的恶贼叛徒,伸张迟到的正义。”

3

御史大夫赵玄,也义愤填膺地上前,向刘欣进奏道:

“陛下:

大司徒大人所言的惩恶扬善措施,的的确确是治理天下的公理。

如果邪恶之徒都不能够得到惩罚,怎么能够伸张正义,奖励良善,激发人们的进取之心,为国效劳,竭尽忠诚呢?

如果陛下的孝道都不能够得到发扬光大,怎么能够彰显朝廷以孝治国的宗旨呢?

请陛下当机立断,惩罚奸佞,褒奖良善,恢复正义。

如此,则除恶扬善之风必将显扬天下。陛下何必担心中兴伟业,不能够完成呢?”

听了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的奏报,刘欣彻底被激怒,脸上变得通红。

“想起朕当初刚刚继位之时,根基不稳,大司马王莽、大司空师丹这些老家伙,藐视朕,轻视朕,把朕看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般地责罚,如同霍光在世。他们常常阻挠朕的旨意实施,违逆朕的旨意,真是令人痛恨!”刘欣越来越生气。

当初那一幕幕屈辱的场景、新仇旧恨,立刻涌上了刘欣的心头。

刘欣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立即下旨,批准他们的弹劾说道:

“两位爱卿言之有理。

大司马王莽、大司空师丹,违背孝道,惩罚忠臣的恶行,可谓罄竹难书,不惩罚,不足以平民愤。

请两位爱卿,立即下去落实实施,务必给忠良之士,一个好好的交代。”

见皇帝批准弹劾,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大喜,立即迫不及待地下去实施。

已经被贬被黜的前大司空师丹,首当其冲再次率先遭遇严厉的打击。

前大司空师丹,被彻底剥夺了所有的爵位,贬为了平民,驱离了京师长安,回到老家居住。

有良知的天下官吏百姓,都为前大司空师丹的遭遇报屈鸣不平,痛恨皇帝和傅太后对有功之臣师丹的绝情绝义。

朝廷内外的贤良士大夫议论纷纷,为师丹鸣冤抱屈道:

“我们汉朝廷的有识之士,谁不清楚呢?

大司空师丹大人获罪的主要原因,只要是因为皇帝欲重整皇权,而大司空师丹大人主持的革新弊政、土地改制等措施,损伤了新旧权贵的利益,受到奸佞的陷害,而受到皇帝贬谪。

大司空师丹大人,一心为国为民,却遭受奸佞陷害被贬,怎么能够让人心服口服呢?”

4

自此,汉朝廷德高望重的勋旧大臣,大司马王莽、大司马傅喜、大司徒孔光等先后被皇帝贬谪。

而前大司空太子太傅师丹等大臣,也被皇帝剥夺侯爵爵位,逐回老家。

眼见师丹等大臣被贬被逐,连战告捷,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黄门郎董贤等,不禁得意洋洋,大喜过望。

然而,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傅晏、傅迁等并不放心,又聚在一起商议。

几人相聚,彼此寒暄问候几句,就进入了正题。

大司徒朱博,老谋深算,首先开言,提醒大家不要得意忘形说道:

“诸君:

我们现在,还未大功告成,还不是可以高枕无忧,放心庆贺的时候。”

傅迁有些不解,急忙问道:

“司徒大人,前大司马王莽、前大司马傅喜、前大司徒孔光、前太子太傅师丹等,都是我们的心腹之患。

如今他们皆已经被贬,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大司徒朱博急忙解释道:

“侍中大人,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虽然早已经被皇帝免去了大司马官职,但因受到姑姑太皇太后陛下庇护的缘故,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依然居住在京师长安的自家府邸里,并没有回到他自己的侯爵封地新都国去就职,还会对朝政施加个人影响。

诸君,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的威信,仅仅在太皇太后陛下之下,是比大司马傅喜、大司徒孔光、前太子太傅师丹更大的心腹之患。

我们不得不加倍小心啊!”

御史大夫赵玄、傅晏、傅迁等人一听,深感有理,心内顿时惶恐不安起来。

御史大夫赵玄,急忙恭维说道:

“司徒大人果然比我赵玄看得深远。

新都侯王莽这个老贼,的的确确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我们还是再接再厉,痛打落水狗,拔除我们所有的眼中钉,铲除朝中所有奸佞的障碍和威胁为是。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协助皇帝陛下,建立复兴大汉的盖世伟业,青史留名。”

“两人大人言之有理!我们不要拖泥带水,应该立即下去实施,不给王莽这些奸佞以苟延残喘的机会。”

傅晏、傅迁也赞同道。

几人商议妥当,尽欢而散。

5

于是不久,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等,又将矛头对准了已经被贬居家的前大司马王莽,欲斩草除根,让前大司马王莽,永远不得翻身。

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协商以后,意识到王莽是最大的威胁,决定彻底解除王莽的威胁和影响,避免王莽东山再起。

不久,大司徒朱博借着皇帝单独召见三公的机会,又趁机上奏皇帝,指责王莽的罪恶,向刘欣建议说道:

“陛下:

臣等以为,公正执法,除恶务尽,方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臣等发现,新都侯王莽等,当初也犯有与师丹等奸佞同样的重大罪过。

新都侯王莽先前为大司马时,骄横跋扈,独断专行,祸国殃民,如同霍光在世。

他既不能阐扬尊崇尊号的大义,理解帝国以孝治国的宗旨,反而恶意地压抑贬低皇父,皇母,皇祖母的尊号,严重地损伤了陛下的孝道和圣明。

既然忘恩负义的逆贼师丹等,已经受到了朝廷的严惩。

那么,臣等以为,跋扈专横的新都侯王莽,却依然逍遥法外,只是受到贬谪处分,就显然不合符公平正义,扬善惩恶的原则了。

王莽这个骄横的恶贼,比起师丹等逆贼来,是更加险恶,更加危险,危害更大。

王莽可谓罪恶滔天,恶贯满盈,理当公开诛杀,以谢天下。

幸蒙朝廷的大赦令,王莽等得免死罪。

但臣等一致认为,王莽等奸佞,也不应该再拥有皇帝赏赐的封爵和采邑,再受到圣朝的恩惠庇护。

微臣等恳切地请求陛下,立即剥夺王莽的新都侯封爵和采邑,将新都侯王莽,贬为平民,以敬效尤。”

御史大夫赵玄,也不甘落后,也做了类似的建议道:

“陛下:

大司徒大人所言甚是。

除恶务尽,是为政的要诀,如果心存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必将养虎为患,祸害社稷,扰乱国家大计,请陛下当机立断,迅速处置。”

刘欣、傅太后等,一直都对新都侯王莽心怀不满,可谓深恶痛疾,一直欲除之而后快。

听到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的建议以后,刘欣十分兴奋。

当着小黄门肉墩之面,刘欣赞扬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道:

“大司徒大人、御史大夫大人,你们不畏强暴,敢于伸张正义,真是帝国的栋梁之才,你们的意见很对。

以孝治国,惩恶扬善,弘扬正义是朝廷的宗旨。朕怎么能够让坏人逍遥法外,不受惩罚呢?这岂不是对良善者的侮慢吗?

肉墩啊,速速派人,前去召孔乡候大人、侍中大人和黄门郎董大人进宫,商议国事。”

孔乡候傅晏、侍中傅迁、黄门郎董贤闻诏,迅速来到宫中,拜见皇帝。

刘欣见孔乡候傅晏、侍中傅迁、黄门郎董贤到来,亲近大臣济济一堂,心里非常欣慰。

刘欣兴奋不已,再次当众夸奖大司徒朱博、御史大夫赵玄说道:

“诸位爱卿:

大司徒大人和御史大夫向朕提出的建议很好。

两位大人的建议可谓深刻地明白朝廷的大义精髓,言之极当。

新都侯王莽,不尊崇先皇先祖,不懂得以孝治国的大义,可谓罪大恶极,死不足惜。

不立即实施对王莽的惩罚,不足以平民愤。”

“陛下英明!新

都侯罪恶昭著,恶贯满盈,早就应该得到惩罚。”

大司徒朱博上前恭维皇帝道。

“可是,诸位爱卿,新都侯王莽,是太皇太后陛下的至亲,亲侄子,当初又曾经一同决策,让朕嗣位。

如果朕如此严厉地处置新都侯大人,剥夺新都侯的封爵采邑,太皇太后陛下会怎么想呢?

天下官吏百姓,会不会认为朕忘恩负义呢?”

刘欣的心里,对太皇太后王政君还是有些畏忌的阴影。

他投鼠忌器,十分忌惮太皇太后王政君的权威,有些疑惑地询问亲近大臣道。

“陛下不用担心!王家享受大汉朝廷的恩惠,已经够多了。是新都侯他们王家忘恩负义,背弃陛下,不是陛下对不起他们王家。

新都侯被罢免了大司马的职位,已经是被拔掉了牙齿的老虎,还有什么畏惧的呢?

陛下还用担心忧虑什么呢?”

御史大夫赵玄,有恃无恐,竭力鼓励,安慰刘欣道。

听了两位大臣的话,刘欣沉默了下来。

黄门郎董贤,也开言赞同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