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1章 温情,喜欢现在的娘

第11章 温情,喜欢现在的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很早以前,刘欣还在襁褓之时,就被交给了他的祖母傅太后去亲自抚养,与他的亲生母亲丁氏分开了。

从幼年时代开始,实际上刘欣都一直是由他的祖母傅太后亲自抚养培育,才长大成人的。

等到刘欣正式被立为大汉王朝太子以后,成帝刘骜,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等,为了防止太子刘欣的外戚,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等亲人,可能对太子刘欣施加影响,汉朝廷就预先采取了严厉的隔绝措施。

成帝刘骜下诏,命令刘欣的祖母傅太后,刘欣的亲娘丁姬等皇亲国戚,统统留居京师长安的定陶国官邸里,不许无缘无故,不守朝廷法令规矩,肆意溜进太子宫,去与太子刘欣相见。

2

此时,太子刘欣虽然已经十七岁,年纪已经不小,已经长大成人,实际上心智并不成熟。

以前,刘欣一直与傅太后等亲人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定陶封国里。

入居东宫以后,太子刘欣,被迫与自己熟悉亲近的定陶亲人隔离,常常只有一个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地独居于未央宫的东宫之中,与外人隔绝。

刘欣孤独无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经常露出一副可怜兮兮,无人关爱的样子。

皇太后(王政君),毕竟是一个心地善良慈爱,良心未泯的女人。

看见太子刘欣,独自居住太子宫,茕茕孑立,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的神态,王政君仁慈心发作,大生哀怜之心。

不久,皇太后王政君就亲自向儿子刘骜建议,准备颁布懿旨,允许刘欣的祖母傅太后、以及母亲丁姬,每十天时间,去太子宫里,探望太子刘欣一次。

刘骜却对母亲王政君的意见有些不满,心有异议,坚决不同意娘亲的意见和建议。

可是,娘亲皇太后王政君,认为断绝人伦亲情,非常不妥,依然坚持自己让刘欣亲人探望刘欣的意见。

见母亲王政君执意如此,刘骜也毫不让步,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母亲王政君说道:

“母后陛下:

处理国事家事,都应当以国家大义至上。

如今,太子已入继大宗,承继正统,成为了帝国的储君,就是朕的儿子了。

按照宗法礼仪,太子理当以大宗为上,前来长乐宫,奉养太后陛下,不能再顾念他原来的定陶骨肉亲人了。”

皇太后王政君,虽然也认为从宗法礼制原则来说,儿子的看法很对,不好反驳。

但王政君又不忍心太子刘欣与自己的亲人隔绝,郁郁寡欢过日,担心久而久之,刘欣心生怨恨,因此生病,就十分和蔼地向儿子刘骜解释说道:

“皇帝啊,你说得很对!娘也明白,以国家大义至上这个道理。

娘听说,太子小时候,是由他的祖母傅太后,抱养长大成人的。太子与自己的祖母傅太后,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

现在,娘允许傅太后,到太子宫去探望探望太子,不过是以乳娘的恩情,对待定陶太后而已。

娘私下以为,宫中都是陛下的耳目。娘亲这样做,不足以造成什么妨碍的。陛下啊,你就不要担心了啊!”

刘骜想了想,不敢违背娘亲王政君之意,只得勉强表示赞同说道:

“母后陛下所说,很有道理!如果朕太过寡情绝情,有伤皇帝的慈悲和英明,恐怕弄巧成拙,引起欣儿的不满和怨恨。

朕一向孝顺,怎么敢于拒绝娘亲的意见呢?

看在母后的面子上,朕就答应这样做吧!朕实在不希望,太子与傅家、丁家,一直藕断丝连、瓜葛不清。”

“陛下如此善解人意,娘就放心了!”皇太后王政君赞扬刘骜道。

于是,刘骜下旨道:

“太后陛下仁慈,洪恩浩荡。

看太子年青无依,实勘哀怜,兹令傅太后一人,可以常常到太子的府邸,去探望教导太子。

太子之生母丁姬等,在太子幼小之时,就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也不曾亲自抚养过太子。

因此,丁姬已经自动失去了一个做母亲的资格。

兹令丁姬等亲属,不得私自前往太子宫,去看望误导太子,以免太子产生怨恨之意。钦此!”

刘欣的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等戚属,对刘骜绝情绝义的举动,深恶痛绝,恨恨不已。

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姬等刘欣戚属,对刘骜的无情决定,越发产生了不满和怨恨。

3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初八,大汉朝廷举行盛大隆重的新君继位仪式。

十八岁的皇太子刘欣,正式入继大宗,作为成帝刘骜的嗣子,即大汉皇帝之位。

即位以后,刘欣首先率领文武百官,前去拜谒了汉高祖刘邦的祭庙,举行了入继大宗,即位皇帝的一系列庄严隆重的仪式。

新君刘欣颁布圣旨,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尊赵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并大赦天下。

4

此时的新君刘欣,虽然年纪轻轻,见识不多,没有理政经验,但一即位,也很想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改变汉成帝刘骜当政之时,汉王朝朝政积弊甚深的局面。

即位之初,刘欣重用贤明大臣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等,并亲自垂范,厉行节俭,减省各项费用,政事由自己去裁决、处理。

一时间,大汉朝廷焕然一新,显露出了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朝廷内外的官吏百姓,一致认为,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公无私,摒弃私人怨恨,慧眼识英雄,为大汉朝廷选拔了一个中兴有为之君。

于是,汉朝廷官吏百姓,开始把兴利除弊,复兴大汉,恢复公平公正的希望,寄托在新皇帝刘欣的身上。

天下百姓,都盼望着大汉朝廷的国家运转,能够重新步入正轨,天下大治。

然而,好景不长。

不久,新君刘欣与王氏家族等皇亲国戚的蜜月,就很快过去了。

入继大宗的年轻皇帝刘欣,不久就发现,复兴大汉的理想,与维护皇权、争权夺利的现实的路程,是那样遥远。

很快,新皇帝就与以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为首的王氏家族等皇亲国戚,以及朝廷中文武大臣等,发生了公开的矛盾冲突。

而且,这种矛盾冲突,日益尖锐激烈,也日趋公开化、扩大化。

5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月,北方大地,已经进入炎炎夏日,开始炽热。

大汉朝廷里,新旧权贵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登基不过一月光景,雄心勃勃的大汉王朝年青皇帝刘欣,就从刚刚即位的兴奋、喜悦和踌躇满志中,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刘欣开始看清楚,大汉朝中冷酷尖锐的现实。

每天的例行朝会结束以后,刘欣常常一个人,独坐在未央宫的皇帝龙椅上,闷闷不乐、呆呆地沉思。

这个十八岁左右的年轻皇帝,担任着一个庞大而又古老的大汉帝国的掌舵人,开始感觉经验不足,力不从心。

然而,崇高无上的皇帝位置,肩上肩负的重大责任,迫使这个年青,根基尚浅的幼稚皇帝,不得不思考着窘迫的现实问题,谋划着破解的方法来。

“朕如今才终于发现,皇帝宝座,并不是朕原来想象中那样,美好神圣,那样高不可攀,那样好坐好玩啊!

朕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恣意掌权,圣旨一出,就一呼百应,有令必遵啊!

何时何刻,朕才能够大展宏图,展翅高飞,挣脱权臣的束缚,一施胸中的抱负呢?

如今,我们这个古老、威严的大汉帝国,已是百病缠身,千疮百孔,积聚着太多的矛盾和弊端,有一种夕阳西下,大厦将倾的感觉。

朕这个新皇帝,如果不能够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会不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遭人千古唾骂呢?”

想到这里,年青的皇帝刘欣心里,越发焦虑不安,烦心不已。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朝廷赋税,日趋枯竭;家族豪强,横行天下;皇亲国戚,贪婪无度;朝廷百官,争权夺利;贪官污吏,无人制约;盗贼匪徒,横行无忌;天灾人祸,多年不断;小民忐忑,人心惶惶。

小民百姓的苦难怨恨,与抗暴叛逆的举动,交相纠结,此起彼伏。

朕真有些一筹莫展,无能为力啊!

朕究竟应该依靠谁,应该从何处着手,去治愈沉疴的大汉帝国,拯救万千多灾多难的善良百姓呢?”

内心那种强烈的末世的焦虑和恐惧,涌上心头,刘欣更加坐卧不安,心绪不宁。

“更加要命的是,不仅仅是太皇太后制约着朕,大司马、大司徒、御史大夫这些三公权臣,也处处掣肘着朕,妨碍着朕实施治国的雄才伟略。

朕虽然号称堂堂的大汉皇帝,当国掌权,但朕的实际权利,究竟有多大呢?

朕这个皇帝,登基已经一月有余,为什么却要整天无所事事地呆在宝座之上,处处受人掣肘,受制于人呢?

想到这些严峻的问题,朕的心里,怎么能够不愤懑,不怨恨呢?”

想到太皇太后的压力,大司马王莽、大司徒孔光等三公大臣的颐指气使,甚至不把自己这个年青新皇帝,放在眼里的蔑视态度,刘欣的不满、怨恨,就油然而生,日趋强烈。

“朕多么渴望,能够真正掌控着大汉朝廷所有的大权,当一个货真价实,尧舜一般的,能够扬名立万,流芳百世的圣君、贤帝啊!

可是谁,能够辅佐朕,帮助朕,完成这些宏图伟业,实现帝国的复兴,光宗耀祖呢?”

想起残酷的现实,刘欣越发沮丧不已。

“现在的朝中,究竟谁是皇帝,谁是老大呢?在大司马、大司徒这些老家伙的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朕既然是堂堂的大汉皇帝,为什么要处处听命于他人,受人掣肘呢?

朕可不甘心做一个傀儡,一个昏君。

朕为什么就不能够想尽千方百计,去做一个当家作主,名垂青史的真正皇帝呢?”

年轻的皇帝刘欣,就这样懒洋洋地斜坐在未央宫的皇帝宝座上,有些百无聊赖,焦虑愤懑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往日活泼爱玩的年青皇帝刘欣,吩咐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忧心忡忡,郁郁寡欢起来。

6

刘欣的身材高大,体形瘦削,模样英俊,肤色红润细腻,稚嫩秀美,带点病怏怏的柔美感觉。

他不时对着御案上摆放的铜镜,摸摸自己的高鼻梁,揉揉自己的俊美脸蛋,有些唯我独尊、我见犹怜的感觉。

看着铜镜中自己瘦弱英俊的靓丽面容,刘欣似乎有些孤芳自赏,翻来覆去地把弄抚摸着透亮的铜镜,独自欣赏着自己俊美的容貌。

就这样忧愁、焦虑地想了一会,刘欣更加牢骚满腹,怨怒不止。

7

登基之时,就被太皇太后调到新皇帝身边,侍候新君刘欣的小黄门肉墩,此时已经成为了刘欣最宠爱、最喜欢的亲信侍臣。

刘欣似乎已经淡忘,小黄门肉墩是曾经侍奉过太皇太后和先帝(刘骜)的旧人。

刘欣似乎已经遗忘了祖母傅太后曾经千叮咛万叮嘱的,小黄门肉墩,可能是太皇太后和大司马派来,监视皇帝行动的密探、耳目之类的警告话语。

无人倾听自己的怨怒,了解自己内心的痛苦和苦闷,刘欣再也忍不住了,不禁对着身边侍候的侍从小黄门肉墩,小声嘀咕了起来。

“肉墩啊,你看看,朕整天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哪里像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呢?

朕不过是一个标准的傀儡罢了!当家作主,复兴大汉,安邦定国的梦想,何时才能够实现呢?”

听了刘欣牢骚满腹的话语,刘欣亲信的侍臣小黄门肉墩,越发清楚皇帝内心的愤懑和不满了。

小黄门肉墩不敢胡乱说话,生怕触怒皇帝和朝中掌权大臣,急忙上前,安慰年青的皇帝道:

“陛下息怒!

小臣私下以为,陛下其实犯不着如此忧虑担心,操心国家大事。

恕小臣直言,陛下啊,你初登宝座,可能还不十分了解朝廷如今的运转规矩。

小臣以为,实际上有些事情,陛下大可不必忧心焦虑,操之过急。

据小臣所知,朝廷虽有三公九卿之职,但政事全由英明果断的大司马去当家做主,不容旁人参合。”

小黄门肉墩,久在宫廷,完全了解太皇太后为首的王家的势力,知道大司马王莽的权力。

小黄门肉墩十分熟悉大汉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度,了解大汉朝廷的文武百官,大多听从太皇太后和大司马王莽号令的现实。

所以,小黄门肉墩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为新皇帝刘欣解释说道。

不想,刘欣听了小黄门肉墩的解释以后,心里更加不满怨恨了,立即怒气冲冲地反驳小黄门肉墩道:

“照爱卿这样解说,那朕这个皇帝,还有什么用呢?朕这个皇帝,不是成为了一件摆设了吗?

朕曾经对天发誓,对着祖宗神灵祈祷,要实现武帝、宣帝的中兴之梦,做一个造福万民,福泽万世的有道明君。

要是像你所说的那样,朕何时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呢?”

刘欣愤愤不平地对小黄门肉墩抱怨说道。

侍臣小黄门肉墩,故意装作有些糊涂的样子。小黄门肉墩假装不知道皇帝愤怒的原因,继续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而又十分耐心地,为刘欣解说,劝解刘欣道:

“陛下息怒!小臣真的有些不明白,陛下是因为什么原因,会如此大动肝火。

小臣私下以为,陛下如今的主要职责,就是接受太皇太后的懿旨,批准大司马等大臣建议的奏章,然后下旨,命令有关部门,去立即执行就行了。

陛下为什么不把握年青时候的美好时光,及时行乐,好好享受美好青春,何必去操那么多空心呢?”

“呵!呵!呵!呵!那朕这个皇帝,岂不成为了一个傀儡,一件木偶了吗?

那朕这个皇帝,当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呢?”刘欣依然愤懑难平,冷冷地对着侍臣肉墩,大笑了几声。

“万岁英明!小臣还是不解陛下为什么这么愤懑。

欲速则不达。小臣私下以为,陛下如今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不过就是批‘已阅’‘可’,并盖上皇帝的御玺而已。

英明的先帝当年,也是如此生活的。可先帝还不是照样乐此不疲,过得有滋有味,自得其乐哦!

陛下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哦!陛下乐得自在悠闲,悠哉游哉,何苦自讨苦吃,非要揽事,自己去干呢?”

侍臣小肉墩微笑着,劝说刘欣道。

“朕可不是先帝!”刘欣话里有话地对侍臣小黄门肉墩说道。

“陛下英明睿智,敢于担当,希望有所作为,不想做一个庸庸碌碌的昏君,小臣佩服不已!

小臣小时候就生活在民间,曾经听说过许许多多的乡下俗语,喻世明言,想说给陛下听听。但愿聪明的陛下,能够从中领悟一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