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穿成反派赘婿的极品丈母娘 > 第10章 干饭,饭桌上的争吵与温暖

第10章 干饭,饭桌上的争吵与温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

“巨君啊,立嗣问题,关系重大。朕听说,陛下当初准备册立定陶王为皇嗣之时,你并没有发言阻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长乐宫里,皇太后王政君亲切和蔼地与前来拜见的侄子大司马王莽私聊道。

“禀告陛下,臣以为,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凡事应该以国家为重,个人的恩怨好恶,不能够超越国家的利益之上。

臣确实清楚地知道,陛下与朝中文武大臣,大都一直属意于定陶王。

定陶王虽然年青草率,但却好学聪明,也没有犯下什么大错,而且是皇帝陛下喜爱的亲侄子,于情于理于法,都非常合适,臣怎么能够反对呢?”王莽辩解道。

“巨君以国家大事为重,朕心里非常欣慰。朕担心忧虑的是,傅昭仪那个老太婆,心术不正,专横强势,如果他们祖孙进来主事,恐怕借机专权,最终尾大不掉,难以克制,那就悔之晚矣!”皇太后王政君忧心忡忡地对王莽说道。

“太后陛下放心!这不过是为了朝廷安定大计,未雨绸缪的决策而已。皇帝年纪青青,又正当壮年,总会有自己的亲生嗣子。傅太后祖孙,最终注定会空欢喜一场的。

此次立嗣,不过是为了稳定帝国、回应天象变异的一项权宜之计,陛下有什么担忧的呢?”

王莽已经听过刘骜曾经有过嗣子的传闻,对刘骜后继有人依然充满信心,遂安慰姑姑王政君道。

“但愿祖宗神灵保佑,真如巨君吉言,让我大汉后继有人,绵延百世!”

皇太后王政君似乎也对自己的儿子刘骜诞育后裔充满信心,很快就相信了王莽的安慰的话语。

自此,立嗣问题,再也没有阻碍。

2

中山王刘兴,得知自己的侄子刘欣入继大宗,成为刘骜嗣子和继承人,自己入籍大宗的希望落空以后,不禁有些大失所望。

弟弟中山王刘兴的失望情绪,也传到了刘骜耳朵里。刘骜听说以后,心里也似乎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为了安慰弟弟中山王刘兴及其家族戚属,刘骜下诏,封中山王刘兴的舅父、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

成帝刘骜还特别下旨,增加弟弟中山王刘兴的采邑封户三万户人家,以示对弟弟中山王刘兴的抚慰。

3

被成帝刘骜立为大汉帝国储君以后,定陶王刘欣喜忧参半,立即上书刘骜辞谢说:

“陛下:

微臣十分感谢陛下的恩宠殊遇。以臣的才能和资质,恐怕不足以充当太子一职。

臣愿暂时留住京师长安的定陶国官邸里,以便能够早晚进宫,向陛下请示问安。

等到皇帝有了嫡亲的皇子之后,臣愿意立即返回自己的定陶藩国,为大汉帝国守土。”

刘骜见了刘欣得体谦逊的奏疏,心里非常高兴,赞扬刘欣道:

“欣儿回应得体,心愿良好,谦逊退让,很识大体,朕心里非常欣慰。”

刘骜立即批复说道:“已阅。”

4

绥和元年二月十四日,刘骜专门颁下诏书,贬斥御史大夫孔光在立嗣问题上的不当举动说道:

“御史大夫孔光,饱读圣贤之书,却孤芳自赏,不识大体,违背臣节。在立储问题上,御史大夫固执己见,违背纲常礼仪和圣贤教诲,不能够与君王和群臣的意见保持一致。

着即下旨,将御史大夫孔光贬调为廷尉,任命何武,为御史大夫。钦此!”

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等,见御史大夫孔光坚持自己的原则,却受到皇帝的摒弃和贬斥,同情不已,深深为孔光被贬惋惜。

不久,立储问题又再生波澜。

5

一天,刘骜又召集三公大臣等,商议与立储有关的其他后续问题。

朝会开始,群臣入班以后,刘骜就率先发言道:

“诸位爱卿,按照朝廷礼制、宗法原则,太子(刘欣)既然已经入继大宗,成为大汉帝国的储君,就不应该再顾念他原来藩国的骨肉亲人,不应该以自己藩国的亲人为自己现在的亲人了。”

大臣们一直赞同道:

“陛下英明,宗法大义原则如此,不可废弃。臣等请求,为定陶恭王(刘康)立嗣,承继定陶恭王一脉的香火。”

于是,在绥和元年的十一月,刘骜晋封楚孝王的孙子刘景,为定陶王,以承继刘欣的生父定陶恭王刘康的一脉,使定陶恭王刘康一族的香火,得以延续。

6

接到成帝刘骜为定陶恭王(刘欣亲父刘康)立嗣的旨意以后,刘欣就急忙与自己的傅、相等左右亲信,紧急商议此事的应对。

“诸位大人,皇恩浩荡,陛下下旨,晋封新的定陶王,承继定陶恭王一脉,吾心里十分感激,

吾准备上书皇帝,代定陶王(刘景)叩谢皇帝鸿恩。诸君以为妥当吗?”

少傅阎崇十分了解成帝刘骜的心思,一听刘欣此言,顿感不妥,急忙提出反对意见说道:

“太子殿下:

臣以为,既然殿下您,已经入籍大宗,被朝廷立为了太子,就成为了皇帝的嫡子和继承人。

依照朝廷的宗法礼制原则,太子殿下就不能再顾念自己原来定陶藩国的骨肉亲人了,以免因违背朝廷宗法礼制原则,触怒陛下,给自己带来麻烦。

臣的看法是,太子殿下既然如今已经是大宗嗣子,皇帝的继承人,与藩室定陶王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太子殿下不应当上书朝廷,叩谢皇帝陛下对定陶恭王的恩宠。”

太傅赵玄,却不以为然,反对少傅阎崇的意见说道:

“太子殿下:

少傅此言不妥。臣以为,作为一个臣子,不忘恩、不忘本,是修身立业,为人做事的根本准则,阎少傅的意见不可以采纳!

臣以为,殿下应当上书朝廷,叩谢皇帝陛下对定陶恭王的恩宠,以免天下官吏百姓,认为殿下攀上高枝,违背孝道原则,忘恩负义,不讲亲情。”

刘欣一向信任太傅赵玄,非常赞赏太傅赵玄的智慧。听了太傅赵玄的建议以后,刘欣不假思索,立即赞同道:

“太傅大人言之有理。

吾虽然已经是大宗嗣子,皇家继承人,但不能够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被人骂成忘恩负义。

吾打算接受太傅大人的建议,立即上书陛下,感谢皇帝陛下对定陶恭王的恩宠。”

7

刘欣拒绝接受少傅阎崇的意见,感激涕零地上书刘骜,感谢皇帝对定陶王家族的恩宠。

接到刘欣谢恩的奏章以后,成帝刘骜果然很不高兴,对着小侍臣肉墩等发怒道:

“这个小子,不明大义,居然还没有忘记自己原来的身份,空负了朕的一番心意。

太子既然已经入继了大宗,成为了朕的嗣子,怎么能够依然不忘记自己出生的定陶王家族呢?

这个小子的言行举止,令朕十分担心忧虑,朕恐怕最终会所托非人,误了江山社稷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