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医婿叶辰 > 第902章 刻薄的李凤纯

第902章 刻薄的李凤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刘浩宇也点点头,“是国内的抚恤上百倍。”

秦凯轻轻地叹口气,打开信封,“哟,还保护得这么好,里三层外三层的。”

刘浩宇笑着说,“不但牺牲了人,还花了不少钱,回来也是辗转万里,不能浪费。”

秦凯拿出一张底片,“这是?”

刘浩宇马上接话,“导弹设计图。我们没提出这个要求,他们可能不熟,所以弄了几十张在里面。全部拿来了。”

秦凯把胶卷放回信封,“你们是怎么弄的?”

在刘浩宇把过程简单讲一下后,他赞叹道,“你们的计划很周全。有这样的成果,可以称得上完美。”

刘浩宇叹道,“我也是想去练练兵。但龙总已经决定不再进入苏联,要买也只是在外面,他不想我们的人折损在那里。有了这次行动,那边的安保措施会更加严密,风险更大。”

秦凯问道,“我听说你们在那里挖人。这样的话,还挖不挖了?”

刘浩宇笑道,“继续挖。那个明的,不犯法。”

这时,一个少校轻轻推开门,“秦将军,会议五分钟后继续。”

刘浩宇连忙站起,“秦将军,我的任务已经完成,告辞。”

秦凯点点头,“辛苦你了,转达一下我对建华小子的问候。告诉他,大年初二,我和他好好喝一顿。”

送刘浩宇到门口的时候,他对少校说,“请李将军和蒋达晓来一下。”

两人进来后,他把手中的信封扬扬,“这里有些东西,老毛子的。我看一下,看不懂。你们两位都算半个专家,检查一下是什么水平,看对我们有没有用。”

他认为,他们两个是用导弹的,比他这个用步枪的要懂的多些。

李将军从信封里拿出一张底片,对着光看了一会,摇摇头,“老毛子的字,已经还给他们了,一个字都不认识,只知道是图纸。”

蒋达晓拿出一张看后默默地放回信封,站在那里不吱声。

李将军问道,“你什么时候搞地下工作,还搞起情报来?”

秦凯哈哈笑道,“搞哪门子地下工作?完全是馅饼砸在我头上。一个老兵弄来的,他拿着没用,送给我了。”

他虽然粗犷,但内心还是很谨慎的,没把龙建华这个来源透露出来。

李将军笑着说,“对这样的老兵,应该予以奖励。”

秦凯摆摆手,“他私下里给我的,就是不想这些事。他不缺钱,没必要承担有些风险。”

李将军点点头,心里有些羡慕。如果这图纸是真的,秦凯因此会立一大功……

照片很快被转送到有关设计单位,在专家检查完后,无不目瞪口呆,这是苏联最新导弹的发动机设计图,虽然不是很全,但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设计单位马上派人来广粤找到秦凯,问他能不能弄到全部图纸。如果能弄到,意味着导弹技术会提升一大步。

秦凯笑道,“这个,你们就不要想了。人家只是去那里做生意,后来生意不会做,又撤出来了。”

一个老研究员叹道,“东西很新颖,可惜不是全部。”

秦凯问道,“对我们有点帮助没?”

一个中年连连点头,“很有帮助,启发很大。”

秦凯笑道,“有启发比没有好。不可能全部依靠人家,人家的还是人家的。”

他对龙建华的思路是极度赞同的。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真理,在别人手中的只是羡慕……

赵翰远找人分别把那些图纸画出并翻译好后,他面临重大的选择:是研究直升机发动机,还是大飞机发动机。

作为一个“老牌”发动机专家,遇到这样的情况很纠结。都想参与,可精力不够啊。

在经过一天的考虑后,他最终决定研究大飞机发动机。

原来是研究大飞机发动机的,来重世后转而研究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现在又要研究大飞机发动机,再一次跨行,更是一次冒险……从舒适区走向非舒适区。

当他把决定告诉龙建华时,笑道,“面对这两种发动机,我做了最痛苦的选择。其实,在我内心,那个导弹发动机也不想交给别人。”

龙建华笑道,“人员不够,专业性太强,不能什么都弄。不过,大飞机发动机弄出来了,就会解决很多问题,今后再研究别的发动机,起点就要高很多。”

赵翰远点点头,“这个确实。即使一样的材料,没有很好的设计,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消耗我们早下手,研究出了一些耐高温材料,有些材料在高温下的拉伸和持久蠕变强度、以及抗氧化性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想,我们的研究要以M56-3CFM56-5A为起点……”

龙建华伸手打断他的话,“最新型号不是CFM56-5C吗,怎么不以这个为起点?”

对这个型号,他是记得很清楚的,因为他订的新飞机使用的就是这个型号。

赵翰远笑笑,“我就知道,龙总要紧盯世界最新水平的。M56-3CFM56-5A,我以前的研究有些类似,出成果快……不仅是成果问题,而是这款发动机现在还有广阔的市场。”

“如果紧盯最新水平,研发成本会增加一倍,估计十亿美刀止不住。我的意思,先弄一些出来,不至于投入太大。”

龙建华摇摇头,“不要考虑投入的问题。我们要弄,就要弄最先进的。据我了解,这款发动机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会大大降低,对材料的耐温要求更高,对我们各方面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赵翰远点点头,“对我们设计、加工和材料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确实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只是新进入者,没多少积累,会走很多冤枉路。”

龙建华摇摇头,“研究一项新技术,开发一个新产品,完全不走冤枉路是不可能的。我们有六西格玛管理,把这个管理模式用上,就会少走很多的冤枉路。”

一句话,他不同意开发即将被代替的型号,要研究就要研究最先进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