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志公传奇 > 第一章 梁武帝善行感天 如来佛遣佛下界

第一章 梁武帝善行感天 如来佛遣佛下界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诗云:宇宙茫茫不可知,善恶有报诚不欺,南朝四百八十寺,为何武帝终饿死?

仙佛本是凡人做,奈何凡人欲望多,身为皇帝肯寡欲,史海钩沉有几夥?

佛不经魔不成佛,人不历难怎成仙, 了却身前身后事,功过自有后人评!

善恶缠斗几万年,邪不胜正总前定, 行善为何遭恶报,且看志公演公案!

腊月二十四,是天界的一个大日子!

这一天是三界集会之辰,司命灶君上天奏事,向玉皇大帝奏报人间善恶,除夕再返回人间。人间每家都有一位司命灶君,家家都想祈福,因此人间这一天要“送灶”,除夕要“接灶”,希望灶君上天说好话,隐恶扬善。

天为百神之君,祸淫福善;灶乃一家之主,紏缪绳愆。灶君上通于天阙,下入于幽冥,中可以察人情万事,录人功过。道教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载:月晦之夜,灶君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玉皇大帝不可能听每家每户的灶君奏本,自然按神仙分管的职事等级处理,而总管灶君奏本的,正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该天尊是南极长生大帝之化身,作为雷部的最高天神,掌管所有的雷神组织。总部为神霄玉清府,下设三省九司、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司,各分曹局。九天雷公将军、八方云雷将军、五方蛮雷使者、雷部总兵使者都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手下,诸司中有36名雷公,代天打雷,均听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号令。

雷霆者,乃阴阳之枢机,号令万物之根本。故无有雷霆,则无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类也,是以出万类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杀之机也。宇宙之始盖因阴阳相交一时之爆发,此即是雷霆之用也,所以无处不有雷霆之显现。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生杀枯荣、善恶赏罚、行云布雨、斩妖伏魔、号令雷霆,上照天心大道,下济幽冥群苦。

这一日,正是天尊批阅人间灶君奏本之日。看着看着,一向铁面无私、不苟言笑、威严赫赫的天尊竟然面露喜色,带上几本奏折,去觐见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已经退朝,正在西王母宫中品仙酒、吃蟠桃、观赏天女跳舞。

有司来报,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求见,玉皇大帝立刻屏退左右,下令召见。

天尊很快进来,叩拜奏本:“陛下,臣执掌惩恶扬善事,今人世间有梁武帝萧衍者,广行善事,救济贫苦,广开言路,修明政治。重振儒学,任人唯贤,大盖寺庙,弘扬佛法,不近女色。此人宜加福寿,但臣观其生死簿,却不得善终,特来启奏陛下,如何处置?”

玉皇大帝捻须沉吟道:“生死簿所载,只知其果,却不明其因。佛知三世因果,天尊莫辞辛劳,去佛国拜见佛祖,奏明此事可也。”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再拜而退,出了西王母宫,驾祥云直奔西天灵鹫山。

灵鹫山离天宫极远,而驾云的快慢与施法者本身的修为有关。

仙分五等:鬼仙、地仙、人仙、天仙、大罗金仙。

鬼仙是最低等的仙,一个人一辈子学佛修道学得迷糊,有些小神通但没有悟道,死了就做鬼仙。地仙要修到三个标准:身轻如叶、夜睡无梦、行如奔马,地仙之祖镇元子可以与天地同寿!人仙即人中之仙,行善修行,健康长寿,道德、智慧达到孟子讲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天仙又比人仙、地仙高,驾云御气,不食烟火,寿命极长,乃累世修积善功,还要有极大的仙缘才能修到,比如八仙之一吕洞宾。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早已成圣,是最高等级的大罗金仙,等同于佛教的菩萨!

饶是如此,天尊驾祥云赶路,半天才赶到灵鹫山大雷音寺。

只见大雷音寺金光万丈、瑞蔼千条,地上麒麟、凤凰、孔雀、白象出没,空中飘浮着五光十色的云团,这云却不同于仙界的祥云!天尊仔细看云,辨认出: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

雷音寺里传来种种妙音,似乎佛祖正在说法。天尊能听出来的就有: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密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大智慧音、大师子吼音、大云雷音......

天尊不敢怠慢,降下祥云,整肃衣冠,缓缓走向寺门。

忽然梵呗声响起,寺门大开,接引佛满面笑容,一身白衣,顶上一轮佛光,迎了出来!

天尊上前稽首为礼,接引佛合十还礼,让进大雷音寺。

释迦摩尼佛笑容可掬,高坐在正中的九品莲花宝座上,左右伺立着四大菩萨--观音、地藏、文殊、普贤;莲花宝座下方低一层,环立着十八罗汉;再下方又低一层,环立着四大王天、天龙八部、娑婆世界诸大鬼王、佛的常随弟子1250人、以及海神、江神、河神、树神、山神、地神、川泽神、苗稼神、昼神、夜神、空神、天神、饮食神、草木神等等数之不尽......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再次稽首行礼,释迦摩尼佛颔首还礼,吩咐赐座上茶。

天尊喝了口茶,刚要开口,佛祖笑道:“天尊,你之来意,我已尽知。梁武帝萧衍,本是我佛门弟子转世,前世的习气还在,故而不喜女色、广行善事、弘扬佛法。此人该享世寿86岁,在位48年,修建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只因前世的恶业,他最后却不得善终,死于小人之手。”

天尊赞叹说:“佛能前知,此言果然不虚!弟子职司所在,不忍见此善人遭恶报,特来请佛祖施恩,改其命运,彰显善恶。”

佛祖沉吟片刻,开口说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纵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遇时,果报还自受,佛亦不能转定业,违逆因果!”

忽然座下一人,越众而出,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大慈大悲,焉有善男子弘扬佛法而不救?适才弟子入定,观其宿世因果,多生多世修行,五百世并无恶业,为何要遭恶报?”

天尊一看,此人地位不低,正是佛祖的二弟子银蝉子,已经修到辟支佛的果位!

天尊暗暗思忖,辟支佛是过去世曾经种下佛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修头陀行,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又称“缘觉乘”,是佛法的五乘道之一。

五乘道第一是人乘。主要修习三皈依和五戒十善,心思昏昧的修行人易学人乘。

第二是天乘。能够达到少欲知足的境界,在充满诱惑的人世间保持淡定从容。

第三是声闻乘,是遵循佛陀声闻之教。声闻乘遵循佛教经典,据此断“见思惑”,可以修行到罗汉果。

第四就是缘觉乘。在声闻乘的基础上,自己悟道,通过见思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证到辟支佛,又称独觉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