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四合院:芯生年代 > 第115章 曙光一号的更新换代

第115章 曙光一号的更新换代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且那边的研究员还“突发奇想”,展开了用crt屏幕代替液晶技术的研究。

其实这个真心不是很难,要不是赵烨的出现,正常来讲,显示器本身就是从crt屏幕开始的。

这个基本上是两种思路,一种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另一种,就是直接用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

转换的话几乎就是把电视机拿来用。代替的话就是修改电视机的成像电路设计,两者各有利弊,就看应用上的取舍了。

不过就分辨精度和刷新频率而言,后者优势更大一些,也更加专业一些。

赵烨没有去管这个,只是再给718的技术资料上,写下了自己的观点。剩下的,就让对方折腾去吧,没准儿还有什么意外收获呢不是?科学研究嘛,就是这些,往往都是想研究个a,结果搞出来了b。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赵烨看着慈教授等人跃跃欲试的样子,实在不好意思拒绝人家的这种热情。总不能真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了吧。

于是告别了课堂,跟着他们来到了实验室里。

赵烨先是看了他们画的图纸,这个图纸是在曙光一号处理器的基础上改进来的,基本的架构和功能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为了配合多处理器并行运算,在存储单元和总线上做了一些修改。这个修改虽然很小,但是对这个处理器的功能来讲确实是一个大的改变。

支持多处理器并行的主板,已经在这次的技术攻关中解决了。可是这一次他们大胆的准备使用四块处理器并行的结构。

嗯,倒也不是不行!

看到这里,赵烨突然想,既然都准备多处理器并行了,那么为什么不能多机并行呢?

咦?这个很有搞头啊!

赵烨想到这里,自己就先兴奋起来了!这特么不就是后世云计算的理念么?

当然理念是理念,技术是技术。

不过应用在小范围的话,还真的是可以的。这对于目前的处理器都不用改动,只要再增加一块“网卡”就行了。

当然主板相应的要做出调整。不过这个问题不大,毕竟,现在的主板,已经能够支持多处理器并行了,只要再增加一个模块,这个想法就可以实现。

“老师,我有一个想法!”赵烨自己想了很久,这才把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几位教授一听,咦?还能这样吗?可是想想,哈!还真的能这样!

这个想法可太好啦,这样一来,几乎就可以无限拓展曙光一号的运算效率了。

当然了,无限是在大家的想象里的,真实的情况不允许他们无限去拓展。因为曙光一号本事是有自己的瓶颈的。

假如多机并行的话,其中一台啥也不干,所有的算力都用来做数据分配和整合的话,那么理论上支持十几二十台设备应该是可以的。

不过这是理论,实际能支撑多少台进行运算,那还要看实验的结果。

想到就开工!几人立马进行了分工,几人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共同制定了一下标准,于是就开始忙自己的那一块了。

赵烨负责“网卡”和“路由器”的设计工作。

当然了“网卡”不能叫“网卡”,大家定的名字叫做交互适配器。

路由器这个时候不能叫做路由器,他们给的名字叫做交换机——用来做数据交换的机器。

赵烨这个时候,依然还是“拿来主义”,在自己的脑海里调出相关的资料,就在这个基础上“修改”了起来。

改来改去的工作赵烨做了一天,越做越觉得没意思。

赵烨觉得,为啥要在这里做功能“阉割”呢?为啥不能保留下来更多的功能呢?

虽然这个时候的数据交互应用只是为了实现多机并行运算的,但是也该为以后多做打算呀!

于是赵烨在“理念”上开始放水了。

不在局限于只做多机并行的功能,而且给交互适配器加上“姓名”的功能,也就是后世ip地址的概念。

为了方便也为了节省资源,赵烨照抄后世的网络ip的编码方式,照样使用了四个字节做地址分配的空间。这就是我们网络ip为什么最大是256.256.256.256,当年的设计者也是感觉这个数量已经足够了。

赵烨当然知道这个数量远远不够,不过那是后世的互联全球,在当下节省数据空间和算力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下的国内,赵烨相信三十年以内是足够了的。以后不够了再改呗!多大点事儿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