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四合院:芯生年代 > 第104章 微电所入驻

第104章 微电所入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慈教授听了也点点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呢?赵烨就是个天才,这是毋庸置疑的。可关键在于,整个世界不能只靠一个天才来推动。他能做的事更不应该是什么都自己动手,他更需要无数人的配合才行。

微电所就是最好的平台,本来嘛,微电所之所以会建在这里,本身就是为了这里的八号实验室,搞出了曙光一号。

那么对于曙光一号这个机型的深入发展,那自然是微电所的本职工作了。最起码,应该是本职工作之一。

慈教授和张教授,不再思考刚刚赵烨的那些想法和思路了,而是讨论起如何让微电所尽快的开展工作。

催促微电所尽快开展工作的报告,是京城大学的校长递交的。这个分量可不轻,几乎是直达天听。

所以微电所的进展也特别快,就在报告递上去第三天,微电所就陆陆续续的开始汇聚全国各地调过来的人。

赵烨的工作,也从八号实验室,转移到了这里。不过也方便,两家单位是有一条“地下通道”的。赵烨都不用出门,几步路就从他的大本营,走到微电所的大本营了。

赵烨没有给这些刚来的各方牛人多少适应的时间,他第一时间就召开了技术研讨会,开始分配任务。

在这方面,就是微电所的所长,都没有赵烨的权利大。这里的权利大不是说行政权利,而是技术权威。

曙光一号已经生产和使用了快一年的时间了,各方面的反应都非常好。作为半导体领域的研究所所长,他是有点儿惭愧的。

没办法不惭愧啊,之前他们的集成电路研究所,刚刚开始理论研究,连试验都没做几次呢,人家这边就发展了两代了。不说是打脸吧,简直就是没脸了。

来到这里之前,这位董所长就跟慈教授和张教授等人做过无数次的交流了。包括曙光一号机的处理器设计,他也是参与了的。只不过,参与的程度很有限罢了。

对于赵烨这个人,他内心是相当服气的。在科学这个领域,那真的是有志不在年高的。科学史上从不缺乏惊才绝艳的年轻人,这些人无数次的改变着科学这个庞然大物。

很明显,赵烨就是这样的人。他再了解过赵烨设计制造曙光一号的过程后,就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整个技术路线,解决方案都已经在他的脑子里成型了。与其说是一众人共同完成的,还不如说成是这帮人其实是赵烨的助手更合适。

而现在,他要做的工作,就是首先做好这样的一个“助手”。等他听完了赵烨的整体思路和方案,就更加确定了这一点。

董所长可以确定,这次的情况跟曙光一号是一样的,所谓的数控光刻机,其实已经在赵烨的脑子里完成了。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赵烨,一步一步的把脑子里的东西实现出来,

至于说怎么实现?首先就是,吃透赵烨提出的解决方案。

微电所迅速按照赵烨的要求,分成了五个大组。处理器设计组,存储器设计组,光电组,主板组,光刻技术研究组。

除了这五个大组,还有五个小组:分别是数控软件组,计算机语言设计组,数学组,半导体材料组,精密仪器组。

之所以把大小组倒置了过来,本该设置成大组的变成了小组,这完全是因为人员不足导致的。

现在的赵烨得集中人力搞定现实的困难,对于一些方面和领域,那只能等这次的生产任务结束了再说。

这也给新成立的微电所,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总是习惯了这种任务导向型的工作模式。对于基础研究,重视程度有所不足。这是后话,目前大家都没怎么关注这个问题。

赵烨的工作更加的忙了,他几乎就是住在了这里。每天睁开眼,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回答问题。这里的研究员,真的有一种被当做了研究助手来用的感觉。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也就沉浸到了赵烨安排的工作中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