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 > 第一百七十二章:那就先拿丞相开刀吧

第一百七十二章:那就先拿丞相开刀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丞相很重要,但丞相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些,为什么刘彻手下的丞相很难善始善终?

不就是因为丞相手中的权力太大,而刘彻又是个很强势的皇帝,很多其他皇帝能够容忍的问题,到了刘彻眼中就成了不能忍的问题,如此一来,丞相不就妥妥的成了高危职业了吗?

御史大夫倒是好一些,可御史大夫往往就是丞相的预备役,十次丞相空缺的时候,起码有五次都是御史大夫直接顶上去的,谁让他本身就是丞相的副职呢?

整谁不整谁,这不是刘破奴该关心的问题。

就算他们有一万个不对,那他们也始终是糟老头子的人,不该伸的手,刘破奴是绝对不会伸出去的。

“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咱们直接对朝廷进行一个制度上的变动,从而加强一下皇权?”刘破奴认真的想了想,然后说道。

这事儿早晚都是要做的,但现在的确是个机会。

三公九卿之中有不少人都在名单上,只要刘彻能狠下心,这就是一次大的洗牌。

趁着洗牌的时候直接推行新的制度,上来的人也不会有太多的抵触,加上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没人敢有所抵触。

“详细的说一说!”刘彻微微眯着眼睛,制度什么的刘彻也想变动,但是还没找到确切的思路,但加强皇权这事儿他是一直在做的,所以对于刘破奴的这个提议,他也是很有兴趣的。

“咱们直接来个三省七部来替代现在的三公九卿制就好了!”刘破奴微微一笑,三省六部制经过了上千年的验证已经很成熟了,也不需要自己怎么去改动,直接照抄就是了。

之所以增加了一部,是考虑到接下来的商业运作,多出来的就是商部。

刘破奴可没有那种重农抑商的思想,当然也不会为了发展商业而耽误了农业,错的不是制度,而是人,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来执行的。

“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诏令草拟,门下省负责颁布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即减少了出错的可能,又可以将相权一分为三!”

“七部分别为吏部,主要就负责官吏的任命和考核管理。”

“户部负责人口户籍管理,财政管理,礼部负责礼仪邦交之事,兵部负责兵事,刑部负责律法审断,工部则负责一切的工匠劳作,商部主要负责对外贸易以及内部的正常贸易。”刘破奴澹然的说着。

虽然增加了商部,但刘破奴却并没有得寸进尺,而是着重的提出了对外贸易这件事情。

自从打通了西域走廊之后,汉朝对外的贸易也日渐活跃了起来,但是之前那都是专人负责,并没有规划到某一个固定的部门。

现在刘破奴不过是将这种行为给正规化了而已,同时顺带着夹带了一些私货。

农业社会固然有农业社会的优势,可死守着农业社会不去发展,那就会出现问题了。

历史的教训已经给华夏人留下了深刻的伤痕,没有机会也就不说了,现在既然有了机会,反正刘破奴是要试一试的。

而古人提出的重农抑商,其关键因素无非就那么几种,第一个就是商业带来的利益要远远的高于农业,担心百姓都去经商而荒废了农业,使国内粮食短缺造成恐慌。

第二个便是愚民政策,人有了钱就会胡思乱想,胆子也会越来越大,时间久了,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发生一些不可控制的事情。

在换句话说,放眼去看,凡是那些喊着重农抑商的,哪一个没有点手段去捞钱?

喊那些话的人,几乎一半以上都参与了不同行为的经商活动,盐铁是专卖,他们插不进手,但粮食可不是,大多数人都在粮食上面有参与的,他们哪一个又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对于权贵来说,重农抑商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让朝廷稳住内部,还能让他们自己长久获利,稳定自己的社会地位,何乐而不为?

皇帝当然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心思,但知道了又如何?

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贸然的去改变这一点,因为皇帝无法保证推行商业之后会不会导致无人耕种。

刘彻也在认真的思考着刘破奴的建议,将九卿缩减为七部,阻力肯定是有的,但应该问题不大。

只是这样做值得吗?

或者说,现阶段有这个必要吗?

思考了许久之后,刘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三省可以,七部就暂时缓一缓吧,朕怕把那些人给刺激的受不了了,顺便也给你小子留点事儿干干,免得到时候在让你小子说朕不厚道!”

三省分相权,这是刘彻愿意看到的,也是他想做的。

至于其他的,老子都把事儿给干了,那还要你小子干啥?

再说了,你小子现在手下才多少人?就算朕把这事儿给干了,把这锅给背了,你小子也填不起来这个坑。

“那就先拿丞相开刀吧,正好朕也想瞧瞧,看丞相到底配不配得上这身德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