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武帝禅让,求我登基 > 第一百一十八章:是时候离开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是时候离开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随手拔下一根粟穗,先是仔细的观看着,紧接着又放入手中用力的揉搓着,将一些干枯的外皮搓掉。

尽管这个过程中撒下了不少的粮食,若是放在往年,这块地的主人看着这一幕怕是会心疼的心中滴血。

但是现在,地的主人就站在刘破奴的身旁,脸上更是充满了喜庆的笑容。

“一半以上的粟米颗粒饱满,空壳不足二成,大丰收啊!”观察完之后,刘破奴的脸上也总算是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尽管这个产量跟后世没办法相比,尽管这个时候的粟米因为没有经过脱壳抛光,表面上看上去没有那么的色泽亮丽。

但这就是因为自己搞的水利工程所带来的好处。

让一个人站在那里,全程以参观的名义去看,他总是会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当你把他丢进去,让他亲自参与进去的时候,哪怕一亩地仅仅只增产了一斤粮食,他也会很兴奋,会感觉到很有成就感。

“大人,我看隔壁村的庄稼长的还不如我们的呢,他们有几家已经收完了,多的收了二三百石,少的也有一百七八十石呢,若是按照他们的情况来看的话,我觉得我们家今年少说也能有个二百石的收成!”老农脸上笑容不断的炫耀着。

“哦?平均下来一亩能有多少收成?”刘破奴听闻此话,瞬间来了兴趣。

他这次下来就是为了亲自检验一下水利工程到底为百姓带来了多少的增产的,因为刚下来还没来得及去别的地方看,所以暂时不知道更多的情况。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听他们说好像比去年多收了一二十石粮食呢……”

一二十石粮食意味着什么?

按照一个五口之家来计算,按照标准口粮来计算,单单只是增产的这二十石粮食,就足够他们全家吃上两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即便中间不去刻意的节省,他们今年的粮食储备要比往年多了两个月。

两个月的时间看似不长,但是千万别算。

也千万别小看了华夏百姓的算计能力,穷苦日子过惯了,大家一个比一个还会算计。

就今年这收成,刘破奴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多数百姓都会将粮食的计划安排到至少一年半这个期限内,更有甚者会朝着两年这个时间点去安排。

对于百姓来说,这就是粮食,这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但是对于刘破奴来说,这就是民心。

自始至终刘破奴就很清楚一个道理,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他们的冤枉也很容易被满足。

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刁民不刁民的,当你问心无愧的时候,他们就是好人,当你心中有鬼的时候,他们就是刁民。

事实再一次证明,刘破奴上任蓝田县令之后,就干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干掉了蓝家势力集团,让蓝田百姓重新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第二件事便是委婉的强行下令修建了大量的水车和水渠,而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

都是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人,产量估算他们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但凭着经验也能算个八九不离十。

现在刘破奴在蓝田县不论走到哪里,百姓见了都会上前,然后在几步之外停下来打个招呼,屁股后面永远跟着一群喜欢凑热闹的小屁孩们。

若是进了村子,也总会有人将他拉入家中,并且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

虽然时代不一样,环境不一样,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刘破奴在这座村子转了一圈,然后便直接前往了下一个村子。

农忙时期是最容易起争端的时候,以往的抢水大战,收成时候的抢谷场大战,各种各样的矛盾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理由总是让人眼花缭乱。

各村的里正都在忙碌着,忙着记录各家各户的收成情况。

这些都是需要上报的数据,而且是作为税收的基本数据,任何人都不敢乱来。

当然,某一段时期,粮食压力巨大,也就有不少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乱来。

甚至还搞出了直接在地头走一圈,然后估算一个产量,适当的在往上加一些,然后就按照这个数据去上报。

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不论百姓怎么搞,最终得到的产量一定是低于上报产量的,最后也就只能从本该属于自己的粮食中拿出一部分去上交。

刘破奴不屑于那么做,所以严令各乡要严格遵守制度去统计数据,并且派出各乡游缴不间断的在各村巡视,一旦发现有人乱来就立刻上报。

经过了蓝家的事情之后,刘破奴在蓝田官场的地位是没有人敢去挑战的。

一圈之后,刘破奴心中也大致的有数了。

虽然不是全部,但是从那些已经颗粒归仓的百姓家中,刘破奴也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数据。

平均下来的话,一亩地增产的产量大约在三到五斗之间。

也就是说,平均五亩地增产一石,百亩增产二十石。

这个数据放在现在已经是相当的漂亮了,虽然汉代的一石大约也就等于二十七市斤,而在此之前,大多数普通的地平均亩产都在一石到一石半之间……

回程的路上,刘破奴对着身旁的刘曲说道:“目的达成了,该走了,反倒有些舍不得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