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 0362 过家家

0362 过家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停止或者暂缓清查工作马上就会造成连锁反应,全国各地都会出现对抗清查的事情,甚至会有更多的人掀起动乱浑水摸鱼。

还有气焰好不容易被压下去的士族也会再次抬头,到那个时候甚至整个变法都会受到牵连。

李世民直接喝斥了那些人,并当场表示谁在敢言停止清查工作,一律免官。

这下再也没有人敢说话了。

这也让很多世家豪强的代言人明白,朝廷清查的决心以不可阻挡,是时候考虑如何减少损失了。

造反他们没有那个胆子,他们比谁都清楚刀把子掌握在谁手里,更清楚造反死路一条。

隋朝杨坚杨广两父子时不时就搞清查他们都不敢反,现在也同样不敢。

以前之所以嚣张跋扈,是吃准了李世民对内求稳不愿意大动干戈。

现在李世民用分封稳住了军功阶层,彻底掌握了军国大权,敢于对他们动刀子了,他们马上就怂了。

退朝之后孙伏伽先去面见了李世民,大致了解了朝廷的打算之后又去中书省备案,这才带着自己的手下火速赶往华州。

朝廷调兵的信使去的比他还要快一步,当天就到达了华州。

早就枕戈待旦的两个折冲府马上出动,只是一支清扫四处劫掠的匪徒,一支去解郑县现成之困。

万余名所谓的叛军,大多衣衫破旧以农具为兵器,只有极少数拿的是刀剑。

他们也只是把县城大门给堵住,并没有发起攻城。而是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郊游。

城墙上的情况也差不多,根本就没有几个守军。只有一些被强征来的民夫,举着生了锈的长矛躲在阴凉处休息。

当折冲府大军冲过来的时候,他们都好奇的站起来指指点点。

直到大军冲锋到身边,叛军们才意识到危险,丢下农具哭爹喊娘的逃跑,还有很多吓的跪在地上装死。

府兵可不会对敌人留手,直接挥舞着兵器杀了个对穿,凡是挡在前边的不论有没有抵抗全部杀死。

然后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分成数股向着逃跑的人追杀而去,郑县县城的‘危机’顷刻瓦解。

城墙上的‘守军’也目瞪口呆两股颤颤,不少人受不了这血腥一幕缩在女墙下方瑟瑟发抖。

孙伏伽人还未到华州,送战报的信使已经前往长安。

对此长安上下没有任何人觉得奇怪的,要是精锐府兵出动都没有办法快速解决,那才是真的奇怪。

现在就是等孙伏伽那边的调查结果,看看这次的造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孙伏伽果然不愧是李世民器重之人,四天后就带着所有证据和关键人犯返回长安。

“据人犯郑果所言,其原本只是想鼓动百姓把清丈土地的官吏驱赶走,以前他们就是用此法来应对朝廷的清查人员的。”

“朝廷清查人员惧怕事情闹大担不起责任,往往会退缩。”

“然后郑氏再和当地衙门官吏勾结,给出一个虚假的数据……此法可谓屡试不爽。”

“此次他就想以同样的方法,来应对朝廷清查之官吏,谁知这次的清查人员并不畏惧,还求助于府兵强行清丈。”

“他带人驱赶之事双方发生冲突,最终暴民失控打死朝廷官吏……郑果亦悔不当初,想要收手。”

“然此事非他一人所为,而是郑县许多大户一起行事。这些人有的想退,有的认为事已至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于是他们就裹挟更多百姓试图攻打县城和都督府……”

“只是他们本就不齐心,相互勾心斗角,连对被裹挟百姓的最基本的管理都做不到……”

“有人带着暴民如蝗虫过境,劫掠乡里。亦有人偷偷带人逃往深山,还有人带着万余人试图打下县城再接受招安。”

“只是那些百姓根本就不愿意攻城,且他们也没有攻城器械,就在城下徘徊不去,为我军所破……”

听到这个经过,李世民简直哭笑不得,道:“生事者呢?都捉拿归案了吗?”

孙伏伽道:“只有两个大户见机的早,事发后就带着暴民逃往深山,其余人犯全部缉拿归案。”

李世民道:“着刑部发缉捕令……华州和郑县的官吏呢?他们参与了多少?”

孙伏伽拿出另外一份卷宗,道:“郑县官吏十之八九与郑氏等大户有关系,他们上下勾结欺压乡里……以至于有了今日之祸患。”

“华州官吏倒是并未直接参与此事,然他们不作为任由郑县发展到今日地步,亦有责任。”

李世民寒声道:“对郑县官吏进行甄别,凡与造反大户有关联者一律同罪论处。”

“华州刺史府官吏,若与此事无关则贬三级另行任命,与此事有关者以同党论处。”

孙伏伽道:“喏,只是不知这些被裹挟的百姓当如何处置?”

群臣也纷纷竖起了耳朵,他们也被郑县这些大户的操作给惊呆了,真以为造反是过家家啊?

可再儿戏的造反那也是造反,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可被裹挟的百姓就不一样了,大家还是不愿意多造杀戮的。

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如果皇帝的处置太过严苛,他们肯定要站出来劝谏的。

李世民自然更不愿意多造杀戮,道:“对他们进行甄别,未造杀戮者无罪释放,参与劫掠杀过人的流放。”

众人放下心来,齐声道:“陛下宽仁。”

这时唐俭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道:“他们毕竟参加过谋反,聚在一起也是隐患,不若把他们分散迁徙到外地安置。”

房玄龄亦站出来道:“唐尚书所言甚是,这些人参与过谋反之事,更容易被人鼓动,还是牵走较为稳妥。”

众人纷纷点头,把一群参与过造反的人安置在关中大家都不放心,分散迁出去才是最好的。

正所谓故土难离,平时想把这些人迁走千难万难。但现在他们参与了造反,朝廷不杀他们就已经不错了,没人敢反对。

李世民点点头道:“唐尚书乃老成持重之言,那么把这些人安置在哪里合适呢?”

众人开始商量,虽然每个人说的地点不同,但大致方向就两个。

一是北方边疆,这里有着大片近几年夺回的土地,正需要补充人口。

二是南方,因为皇后长孙无垢在那边种甘蔗熬糖,日进斗金。很多权贵都在那边圈地种甘蔗,正需要大量人口。

且受到陈景恪的影响,朝廷也在逐步开发湖南湖北区域,同样需要大量人口。

不过最终大家还是决定,把人往北迁徙。

毕竟南方可以慢慢开发,北方更加的重要。

(https://.23xstxt./book/41162/41162473/762620973.html)

.23xstxt.m.23xstxt.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