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五百二十五章 菜系起源

第五百二十五章 菜系起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因为这里提到了燠肉。”周至笑道。

“燠这个手法,就是将肉、鱼以盐和香料腌制之后,入油瓮予以保存,这个做法直到现在在川中依旧存在,就是著名的‘油肉’,‘坛子肉’。”

“很显然,这几样菜品更像是快餐店的风格,不是大席。”

“这可有些出人意料了。”费观说道:“我们蜀中号称美食之区,原来在唐宋之时,还属于美食荒漠?”

“其实也不能这样说,那只是和现在相比。”周至笑道:“不过晚清以前,蜀中饭馆,俗称叫做‘锅锅眼’,就是几排炉灶摆上几十种烧菜,客人随到随添那种。”

“而宴席多是从乡间坝坝宴发展而来的,主营也是‘三蒸九扣’,菜品都在大蒸笼里,客人来点几个扣到晚盘里,加上前菜凉菜和后菜时蔬泡菜,也能成席。”

类似小馆子直到现在也满蜀都都是,众人想想的确也是如此,不由得点头。

费观问道:“那我们蜀中菜系,是如何发展成今天这样的啊?”

周至说道:“说起来啊,还是蜀都人喜好游宴之风带起来的,不过却是在北方的宴席的格局标准引入到蜀中之后,让蜀中人打开了眼界,之后将这个菜系发展到了极致说形成的。”

“清末的蜀都也流行宴请,不过当时高档的宴席,都是大户人家的家厨或家属自办,很多家厨家属都有一手好厨艺,这既是‘私房菜’的前身。”

“清道光以降,自办方式开始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包席消费,即委托专业的包席馆上门承办宴席。‘请客何须自设馔,包来筵席省操烦。’这首竹枝词反映了当时成都的包席消费时尚。”

“这种宴会不是贪图食物,因此主人设宴请客的地方,不再局限在家里,更加讲究的是环境。这就是宋风的传承。”

“清末的成都,筵宴之风盛极一时,无论是官府公宴还是民间私宴,无论是定期的节令宴、雅集宴,还是随意的野宴、游宴,都盛况空前。一批专业承办筵席的包席馆,也随着筵事的盛行应运而生。”

“城内外共分布着二十余处专门的筵宴所,城内主要有:丁公祠、贵州馆、小关庙、叶公祠、西来寺、濂溪祠、海会寺、三义庙相国祠、小福建营遽园及布后街的孙家花园等;”

“城外更不错,有草堂、枕江楼、冯园、武侯祠、二仙庵、双孝祠、白马寺、雷神庙、小天竺、大南海等处。”

“这些筵宴所大都环境优美,且各有不同的氛围特点。”

“比如位于方正街的丁公祠,当时不仅有亭台楼阁之胜,且花木葱笼,一年四季,官绅借此宴宾者甚多;”

“位于贵州馆街的贵州馆内,池亭花木也美不胜收,特别是馆内那片梅林,当早春季节梅花盛开时,芬芳四溢,景色宜人,故来此游宴者也不少;”

“布后街的孙家花园,花木扶疏,亭榭错落,池沼蜿蜒,一派富贵气象,当时城内不少绅商人家,常在此举办红白喜事祝寿宴、春酒宴事;”

“南门外武侯祠、枕江楼,是官绅送行之处,他们多选择在此设宴饯别;”

“西门外的草堂,有修竹红梅,不仅景色宜人,且地带开阔,无论是春日游宴,还是夏日纳凉,这里都是一理想的宴宾场所;”

“小天竺有古榕之奇,是举办宴会的理想场所,一年四季都有诗人文士在此雅集;”

“位于二仙庵的双孝祠,花木台榭别是一番风韵,这里毗邻青羊宫,每年花会时节是旺季,‘官绅宴于此者,日以数百计。’”

“可惜现在这些地方不开席了。”老李说道:“不过茶园还是有的,望江公园,文殊院,喝茶都不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