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交易千年后,开局百万桶石油 > 第217章 去国外学钻木取火?

第217章 去国外学钻木取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此时不光是他们高校,众多航天或相关领域顶级高校的导师和学生都接到了这样的任务,去解读整理全新技术相关的资料。

“这太牛了吧,还可以这样设计。”

“跟我们课本上写的完全不一样啊。”

“别说课本了,我看过前沿的一些学术期刊,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或者构想也达不到我们手里技术资料能够实现的这种程度。”

“这是哪位大神想出来的啊,感觉要领先整个世界十年啊。”

“别说了,我本来还想着国内水平落后,打算出国研究研究的,现在真的考虑考虑了,国内都用上打火机了,我去国外学钻木取火还有没有意义。”

在整个高校体系权利配合的情况下,资料解读组合的速度也很快,不到半个月就完成了,而紧接着,就是择选相关教授,集中的对于人员的培训。

航天研发院院长陪同江凡到院里一间教室后排听课,某知名的大学教授正在台上,绘生会色地给地下院里的研究员、工程师进行着讲解。

教授毕竟是有专业功底的,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他们简单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便让下面上百号人立马茅塞顿开。

江凡记得一开始没搞这套体系时,让一个研究组长上去讲,理解的本身就不透不说,全程都是枯燥地讲概念,把下面同样是比较专业的工程师们都快讲懵了,因为即使对他们而言也是全新的思路和理念。

两者相比,效率和理解深入程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江凡知道这步棋走对了,他和院长听了一会儿就出来了,路上他也问了院长一个疑虑:

“这样分散到各个高校,是否会造成知识的无序扩散,让对手也跟我们同步掌握这些知识?”

院长笑了笑答道:“我们在分配知识时,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

首先我们选择的教授都是绝对放心可靠的,上面查过相关档案,他们也都有大量的亲属在国内。

而他们选择的学生,也没有应届要走的,都是至少明年才毕业,而我们整个航发计划用不了一年,所以至少一年内他们绝大部分人还都在国内,况且每个人分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短期内不会产生太大知识外泄风险。

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们对知识的分级分配。

最核心的知识工艺体系依然还是由院内高级别专家在自行解读教授。

而分出去的,更偏向于一些结构理念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算我们现在保密,等以后生产出比如民航产品你总要卖给国外的吧。

别人把你东西拆了做逆向,结构性的一些东西依然免不了被别人学去,这是没办法的事。

所以现在这部分让学生去掌握,就算他一年后出国了,咱们的东西也卖国外去了,到时对方不管通过产品逆向还是借学生口来得到这些,本质也没有太大差别了。”

江凡点点头,这分级体系基本已经最大化能够避免技术外泄了,他之前看到燃烧室相关的一个分配。

把膜喷膜吸技术运用上去提升燃料燃烧效率,给到学生的是膜喷膜吸这个结构设计,但具体膜的制作工艺是研究员掌握的。

就算学生不散播出去,以后别人拆你卖出去的发动机,依然可以发现这个膜结构,结果是一样的。

但对方不知道膜制作工艺,知道结构也白搭。

而这时,另一间会议室改的教室也散场了,里面出来的不是工程师,而是学生,这里面就有朱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