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新命记 > 第九一一章 有备

第九一一章 有备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但是,就在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关键时刻,崇祯皇帝却调走了中原剿贼战场上的两大主力,即洪承畴所部人马和孙传庭所部人马。

虽然崇祯皇帝调走洪承畴和孙传庭两大主力,也是为了应对清虏大军对京师迫在眉睫的威胁,可是这么做的结果,对中原和湖广的剿贼战场来说,却是灾难性的。

本来已经穷途末路的各路流贼,竟因此逃出了精心布置的重围,不仅获得了一个喘息之机,而且渐渐成了气候。

最重要的是,当时被调离了剿贼战场的两大帅才洪承畴和孙传庭,直到现在也没有再被用于剿贼战场。

两年过去了,孙传庭仍在京师的天牢里吃牢饭,而洪承畴则带着麾下的一堆骄兵悍将们,则守着清虏已经无暇顾及的辽西关门几乎无所事事。

杨振也不清楚崇祯皇帝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如果是他坐在崇祯皇帝的位置上,那么他绝不会放着孙传庭和洪承畴不用。

他宁肯放弃辽西的城池不守,也要将洪承畴及其麾下的骄兵悍将们重新投放到关里的剿贼战场上去。

在给崇祯皇帝的捷报之中,杨振不顾方光琛的劝阻,执意将起复孙传庭接替病重的杨嗣昌总领剿贼事务以及抽调辽西兵马入关南下助剿流寇这样两条与捷报无关的建言,写了进去。

方光琛之所以劝阻他,是因为杨振这样的做法,已经僭越了,或者说越权了。

因为杨振所建言的两件事,都与他所呈递的捷报无关。

但是对于这一点僭越或者越权,杨振已经不在乎了。

因为,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的话,那么杨振领着方光琛、张得贵、张臣等人,在旅顺南城的金海总镇府二堂议事厅议事的这一天,就是张献忠率部攻陷襄阳城,虐杀襄王朱翊铭的同一天。

当然了,在这一天的议事当中,杨振见王守堂、潘文茂也在,于是也没有忘了详细询问制铁所各厂以及弹药厂、军械库的情况。

而王守堂与潘文茂的报告,也与先前张得贵的报告大同小异,除了更加具体之外,并没有多少出入。

从去年九月杨振率军离开旅顺口至今,将近六个月的时间里,旅顺北城的枪炮厂,改制以及自制燧发火枪三千六百余杆,使用铁模铸炮法铸造重型红夷大炮六十门,新款更大口径的臼炮六十门,以及原款冲天炮一百八十门。

至于其他的什么飞将军、爆破筒、万人敌,以及火枪所用铅弹、重炮所用实心弹、冲天炮所用开花弹等弹丸药包,更是数以万计。

“很好,很好,老潘,老王头,你们两位辛苦了!你们在后方默默无闻,但却任劳任怨,其中功劳,一点也不比在前方随我出生入死的诸将小!”

就在议事结束前,杨振听完了他们两个人的详细报告,原本因为关内剿贼局势败坏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几乎一扫而空,心情一时大好,当场对他两人褒奖有加。

潘文茂、王守堂见杨振认可他们的功劳,两个人一边连称不敢当,一边笑容满面,腰杆挺得更直了,脸上都是自豪神色。

“你们不用谦虚,你们制造的枪炮弹药,永远是我们金海镇最大的依靠!有了你们新造的枪炮弹药,征东军就可以装备更多的营头,而我们金海镇的实力就能更上一层楼!这份功劳怎么说都不过分!”

杨振现在也给不了他什么,但是该说到的话,还是应当说到,否则就会叫人寒了心。

“哦,对了,你们方才新造的更大口径的臼炮,口径最后是多大?炮身全重大概是多少?”

铸造更大口径的臼炮,是杨振早就布置给铸炮厂的任务。

只是杨振一直奔波忙碌,这次回来旅顺口,也还没来得及去北城枪炮厂以及军械库探看,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搞到了什么程度。

方才听他们说起新造了更大口径的臼炮六十门,杨振这才想起询问一番。

“新的更大口径冲天炮,就是都督常说的大口径臼炮,口径是六寸!照比原来冲天炮四寸半的口径,大了一寸半!”

新造的六寸口径臼炮,王守堂仍然习惯性地将其呼为冲天炮,但是为了跟以前的四寸半口径的冲天炮区分开,不得已才将其称作大口径臼炮。

这款更大口径的臼炮,是其子王煅负责铸造的,王守堂更多的是在负责各个冶炼厂,但是作为枪炮厂名义上的总提举,其子王煅新造的大口径臼炮基本尺寸,他是清楚的。

“这款炮,口径虽然增加了一寸半,但是炮身全重,倒是并没有增加太多,算上炮架底座,全重约莫在五百斤上下,寻常三四个汉子,抬行起来也还便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