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三)

《八卦筮法源流考》(十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与《左传·僖公十五年》记“其卦遇《蛊》曰:‘千乘之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的内容说法不同。而且另一卦例《复》卦辞与秦简《归藏》里的《复》卦内容也不相同(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但并不否定《左传》里的两卦例不是《归藏》,就是《连山》卦书的卦例,而不是以春秋文本《周易》卜筮的卦例则是无疑的。

(二)、《国语》记载的三个筮例,其中一例非以春秋文本《周易》卜筮例子。

如《国语·周语下》:“ 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一既往矣,后之不知,其次必此。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三而畀驩之孙。’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襄公曰驩,此其孙也。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驩之孙,实有晋国。’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吾闻之《大誓》,故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以三裘也。晋仍无道而鲜胄,其将失之矣。必早善晋子,其当之也。

顷公许诺。及厉公之乱,召周子而立之,是为悼公。”

这是记述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的故事,意思是:“晋国孙谈的儿子公子周到周室侍奉单襄公。公子周表现出色很得单襄公赏识。后来单襄公病重,把儿子叫到床前,嘱咐他要善待公子周,因为他拥有不少品德,将来肯定会成为晋国的国君。

又给儿子讲述听说晋成公回国继位时晋国占了一卦,得《乾》卦变《否》卦,卦辞说:‘配位不能长久保有,将有三个国君从周归国继位。’第一个是成公,已经当了国君,第三个是谁还不知道,第二个一定是公子周。我听说晋成公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神在他的臀上画了个黑痣,说:‘让他成为晋君,三传之后把君位给予驩的曾孙。’所以给他取名为‘黑臀’,成公传下的君位已经历了两代。晋襄公名为驩,公子周就是他的曾孙。而且他具有谦恭孝敬的美德,不是他又是谁呢?况且那梦中说:‘必定是驩的曾孙,才能得到晋国。’那个卦辞说:‘一定三次从周迎还国君。’公子周的德行又能够君临国家,梦、卦、德三者都契合了。我听说周武王伐商誓词中说:‘我的梦与我的卦相符,又和吉祥的预兆相合,讨伐殷商必定能取胜。’也

是因为梦、卦、兆三者相契合。晋厉公屡行不道而子孙稀少,将要失去君位了。你一定要趁早善待公子周,他将应验预言。

单顷公应承了他父亲的告诫。到晋厉公被弑时,晋人迎回公子周立为国君,就是晋悼公。”

这一筮例所言的”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和“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这些卦辞说法均不见于《周易》里的《乾》和《否》内容,况且也不是说”以《周易》筮之”,本身春秋文本《周易·乾》里也没有以《否》做繇题。

《左传》一书里所记载的用春秋文本《周易》进行的卜筮例子共十一例,有一个共同说法特点,即说法是”以《周易》筮之”,或说”筮之”,而不涉及”卦”字。而不像是《左传》记载的以《连山》或《归藏》算卦的两卦例说法,“其卦遇某曰”。

虽然《国语》记载的这一筮例,也同其它两筮例一样,都说道”筮之”,但其它两筮例中,一例说道《周易》,一例说的是”曰”,而不涉及”卦”字,唯此筮例说法是”其卦曰:‘必三取君于周’”,这说法与《左传》记载的以《连山》或《归藏》算卦的两卦例说法类同。故《国语·周语》里记载的这一卦例,同理不是用”春秋文本《周易》”进行的卜筮例子,而是以《连山》或《归藏》卦书进行的卦例。

这一卦例的起卦和断卦方法与前面所讲卦例一样。

从《左传》和《国语》里记载筮例或卦例,也无论以春秋文本《周易》筮之的筮例,或是用《连山》、《归藏》卦书的卦例,无疑说明均离不开六十四卦符号为卜筮工具,和八卦符号取象及结合卦辞来附会人事吉凶。

看问题更不可以偏概全,正如《左传》里虽然记载有以春秋文本《周易》筮之的筮例,但不可否认《左传》一书同样记载有引用春秋文本《周易》的例子,把《周易》看待如《诗》、《书》(《尚书》里的《周书》内容)那样,引用其文句,真接用于说理。我们也把《左传》一书里记载的引用春秋文本《周易》内容附下:

1《左传·宣公六年》:“六年春......楚人伐郑,取成而还。郑公子曼满与王子伯瘳语,欲为卿,伯谬告人曰:‘无德而贪,其在《周易》《丰》之《离》,弗过之矣!’间一岁,郑人杀之。”

这段用现在的话是说:“六年春季…… 楚国攻打郑国,讲和以后就返回了。 郑国的公子曼满对王子伯廖说,他想要做卿。伯廖告诉别人说:‘没有德行而又贪婪,他是应在《周易》里的《丰》之《离》中的说法,不会超过多久,就会有危险。’隔了一年,郑国人杀死了公子曼满。”

这一例是直接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丰》里的以《离》为繇题中的意思来阐明事理,虽然也是引用春秋文本《周易》格式里内容,但说法与史巫用于卜筮时不同,这里是说“其在《周易》《丰》之《离》”。

我们再来看春秋《周易》文里的”《丰》之《离》里的说法意思: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小过: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

()革:来章,有庆誉,吉。

()离: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年不觌,凶。”

2《左传·宣公十二年》“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藏凶。’执事顺成为藏。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已也。故曰律。否藏,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

这里的“《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藏凶’”。正是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一书里的《师》篇中以《临刀为繇称里的句子。而现通行本《周易·师》卦中还有这句话:“师出以律,否藏凶”,这是一字不差的。《宣公十二年》里记载的事情是知庄子引用《周易》一书的文章是用来阐明事理,可不是筮卜的。

3《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子大叔归,复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吾乃休吾民矣。”

这里记载郑国的游吉,从楚复命回国,告诉子展说楚王将要死了。认为楚王不修德政,反而在诸侯那里贪图进奉。游吉为阐明楚王快死的说法,就引用春秋文本《周易·复》里的句子做为引经据典为论证的依据。

这里的“《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正是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一书里的《复》篇中的句子内容,来阐明“楚子将死”道理。《周易》里的“迷复凶”,是指“迷途不返,就凶险了。”也可解释为:“迷失方向,而不改正,就凶险了。”意思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悔改,就是凶险的后果。游吉引用这《周易》里的话,隐喻楚王有错不知改悔,不就是快死亡了吗?这引用的句子再恰当不过了,增强了论事的说服力。这与史巫用《周易》里的句子比类、联想、附会人事吉凶可是两码子的事。这游吉可是郑国卿大夫级的人物,是代表郑国出使它国的外交使者。这也反映了《周易》一书在春秋时期的上层卿大夫眼里,是与史巫的认识不同,是被看作一部理论书籍,这在《左传》里是个泾渭分明的事情,这应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4《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这是医和为晋侯(平公)看病后出来和臣赵孟的一凡对话。医和引《周易》里的“蛊”来解释平公的病情,即从“蛊”字意上又从《蛊》所用符号取象上来解释平公病因。

这是春秋史巫筮卜发展出的一套学问,已经不是《周易》原创里的内容了。这医和就是按卜筮上的符号取象说法来解释“蛊”。这就是医和所说的“女惑男,风落山”的来历。因为“八卦”筮卜上,《蛊》卦符号里的“巽”卦取象为风,又取象为长女。而“艮”卦取象为“山”,又取象为少男。因为医和为晋平公看病时说,“病不可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意思“病已经没法治了。这叫做‘亲近女色,病同蛊惑。’这医和看病也结合《周易》一书来论病道,可说奇特,虽医和用《周易》“蛊”取象论病,如同采用春秋时期史巫筮卜上的那套说法,但并不是通过占筮而论,是直接通过《周易》里的“蛊”名,按“八卦”取象来论平公的病因。虽用的是取象理论,但与筮卜还是不同的。

正是先秦因由史巫篡改《周易》为卦书,把原创《周易》文本变成不伦不类的一个怪物,由此帝制时又产下了”易学”这个怪胎,即以筮术上的八卦象数去注释今本《周易》,如同先秦里的医和按“八卦取象”来论晋平公的疾病,故”八卦象数易学”这个怪胎的由此便历久弥坚的妖艳疯狂成长。

5《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献子曰:‘今何故无之’?对曰:‘夫物,物有其官……龙,水物也。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潜龙勿用’;其《同人》曰:‘见龙在田’;其《大有》曰:‘飞龙在天’;其《夬》曰:‘亢龙有悔’;其《坤》曰:‘见群龙无首吉’;《坤》之《剥》曰:‘龙战于野’。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如春秋文本《周易·乾》内容格式附下:

“()乾:元亨利贞。

()姤:潜龙勿用。

()同人: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小畜:或跃,在渊,无咎。

()大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夬:亢龙有悔。

()坤:见群龙无首,吉。”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这里记载的是一次在晋国绛城的郊外出现了龙,魏献子就龙的问题请教蔡墨。蔡墨解释了一大通,从以龙为姓氏的渊源,讲到设立的官职上,及水官的废弃,所以龙也捉不到了。在解释中并引用《周易》里《乾》与《坤》篇里有关涉及到龙的句子内容,来说明古时是有龙的根据。蔡墨认为古时侯是有龙的,并以《周易》一书里出现有关龙的说法来作为依据。“如果不是早晚都见到,谁能够说出它们的状态呢?”(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蔡墨引用《周易》一书里有关龙的句子,来回答魏献子问龙的问题,以增强自己认为龙存在过的说服力。这里虽然蔡墨错误理解《周易》里《乾》、《坤》两篇文章里出现的有龙之句,就认为古时有龙存在的依据。孰不知《周易》是用龙作比喻,是让”君子”学龙的那种伸屈变化的本领。但蔡墨并不是用《周易》里的句子如那些史巫用于卜筮,毕竟是引用《周易》的文章句子在阐明他要说的事物道理。这显而亦见是当作理论书来引用。

从以上《左传》里引用《周易》的几个例子来看,无论是引用《周易》里的句子,或是引用《周易》里的名称所作的解释直接用于阐明事理时,则与《左传》里记载的筮例称法不同,而是说“《周易》有之”。这完全与史巫把《周易》当卜筮不同,显然在上层人士眼里《周易》就是一部理论书。

从这些《左传》里记载的所引用春秋《周易》文本里内容,意在说明,一是春秋文本《周易》格式不同于今本《周易》,无疑说明《周易》是被篡改过的,二是即使春秋文本《周易》的格式特殊,但其内容上的思想性与《诗》、《书》内容没有两样,自然在春秋非史巫之外的上层人士看作是文章书籍那样去引用。由此也说明史巫用春秋文本《周易》卜筮,已是篡改为卦书,即离不开六十四卦符号为卜筮工具和八卦取象,那只是史巫的无知而已。严格说《周易》思想的伟大,不在于文章格式的改变,其思想性就能被改变!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3002370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