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天下第一哲学》(四十六)

《天下第一哲学》(四十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传》:二阳刚而在下,五阳柔而居上。夫以刚而事柔,以阳而从阴,虽有时而然,非顺道也。以暗而临明,以刚而事弱,若黾勉於事势,非诚服也。上下之交不以诚,其可以久乎?其可以有为乎?五虽阴柔,然居尊位,二虽刚阳,事上者也。当内存至诚,不假文饰於外,诚积於中,則自不事外饰,故曰利用禴,请尚诚敬也。自古刚强之臣,事柔弱之君,未有不为矫饰者也。禴,祭之简质者也。云孚乃,谓既孚乃宜不用文饰,专以其诚感通於上也,如是则得无咎。以刚强之臣,而事柔弱之君,又当升之时,非诚意相交,其能免於咎乎?

《本义》:义见萃卦。

○建安丘氏曰:二与五为正应,九二为《巽》木刚直之《乾》,六五在《坤》地之中,而能生木者也。二五相而相孚,犹用薄祭,亦可荐之於神明矣。

○临川吴氏曰:二刚中而应五,然五柔未易速孚,故必待既孚於五,而后乃利用禴也。禴者,宗廟之礼,薄於常时者。然诚孚於上,而后用禴,則上不疑其简,故无咎。

○中溪張氏曰:萃六二以中虚为孚,而与九五应。升九二以中实为孚,而与六五应。二爻虚实虽殊,其孚则一也。孚则虽用禴而亦利,故二爻皆曰孚乃利用禴。彖言刚中而应,指此爻也。

○云峰胡氏曰:萃与升相反,萃之二曰孚乃利用禴,则宜如《损》六二十朋之龟,言之於反卦六五可也。今皆在下卦中爻言之,何哉?萃六二求萃於上,升九二求升乎上,故其义同。萃六二以柔而应九五之刚,升九二以刚而应六五之柔,其以至诚感应則一也。故爻辞同,而彖传刚中而应之辞亦同。

○李氏元量曰:萃之二柔也,则疑於进之易,故引吉无咎,而后孚乃利用禴。升之二刚也,刚则能审义以进,故即其才孚乃利用禴而无咎也。

【原文】

九三:升虛邑。

《传》:三以阳刚之才,正而且《巽》,上皆順之,復有援应。以是而升,如入无人之邑,孰御哉?

《本义》:阳实阴虚,而《坤》有国邑之象。九三以阳刚当升时,而进临於《坤》,故其象占如此。

○云峰胡氏曰:阳一故实,阴二故虚。九三进临坤阴,如入无人之邑,其升如此之易者,刚正故也。

【原文】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传》:四柔顺之才,上顺君之升,下順下之进,已则止其所焉。以阴居柔,阴而在下,止其所也。昔者文王之居岐山之下,上顺天子而欲致之有道,下順天下之贤而使之升进,已則柔顺谦恭,不出其位,至德如此,周之王业用是而亨也。四能如是,则亨而吉且无咎矣。四之才固自善矣,复有无咎之辞辭何也?曰:四之才虽善,而其位当戒也。居近君之位,在升之时,不可复升,升则凶咎可知,故云如文王则吉而无咎也。然处大臣之位,不得无事於升,当上升其君之道,下升天下之贤,已則止其分焉。分虽当止,而德则当升也,道则当亨也。尽斯道者,其唯文王乎?

○进斋徐氏曰:岐山在禹贡雍州境南,《坤》西南象王,盖指文王而言。六四《坤》体本顺,又以柔居柔,順之至也。以順道而升,此岐之王业所以亨也,故有吉而无咎。或曰:《升》卦二、四不言升,何也?曰:五,君位也。二应五,大臣也。四承五,近臣也。其位不可升也,升則疑于五,而有逼上之嫌矣。故在二言孚,在四言順,其义可槩見矣。

《本义》:义见随卦。

《或問》:亨于岐山,朱子曰:只是亨字。此是王者有事于山川之卦。

○王亨于岐山与亨于西山,只是说祭山川。

○问:《升》、《萃》二卦,多是言祭亨。萃固取聚义,不知升何取义?曰:人积其诚意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义。

○云峰胡氏曰:随上体兑,兑正西羑里,视岐山为西方,故曰西山。此卦上体坤,《坤》位西南,故只曰岐山。山皆以在上卦取象。《萃》曰亨曰禴,升亦曰亨曰禴。萃取精神之聚,可以事鬼神。升则言人能聚精神以事鬼神,有升而上通之义。

【原文】

六五:贞吉,升阶。

《传》:五以下有刚中之应,故能居尊位而吉。然质本阴柔,必守贞固,乃得其吉也。若不能贞固,則信贤不笃,任贤不终,安能吉也?阶所由而升也,任刚中之贤,辅之而升,犹登进自阶,言有由而易也。指言九二正应,然在下之贤,皆用升之阶也,能用贤则汇升矣。

○沙随程氏曰:下应刚德之臣,自二升五,如阶有级,此人君升进贤臣之象。

《本义》:以阴居阳,当升而居尊位,必能正固,则可以得吉而升阶矣。阶,升之易者。

○朱子曰:六五贞吉,升阶,与萃九五萃有位,匪孚,元永貞,悔亡,皆谓有其位,必当有其德。若无其德,則萃虽有位,而人不信,虽有升阶之象,而不足以升矣。

○云峰胡氏曰:九三升虚邑,六五升阶,皆象升之易也。九三刚正,故无戒辞。六五先贞吉之占,而后升阶之象者,谓升而不正则不吉,虽有升阶之象,而不足以升也。

○扬氏曰:六五以柔得尊位,其进甚易,故曰升阶。

○雷氏曰:六五贞吉,升阶階,儒以为践祚,盖贞吉然后可以升天子之位也。

○中溪張氏曰:《坤》为上,故曰阶。六五柔进而上行,貞正则吉。阶而升之,则由岐山而丰镐,可以尊处九陛之上矣。

【原文】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传》:六以阴居升之极,昏冥於升,知进而不知止者也,其为不明甚矣。然求升不已之心,有时而用於贞正,而当不息之事,则为宜矣。君子於貞正之德,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如。上六不已之心,用之於此,则利也。以小人贪求无已之心,移於进德,則何善如之?《本义》以阴居升极,昏冥不已者也。占者遇此,无适而利,但可反其不已於外之心,施之於不息之正而已。

○冯氏去非曰:冥升犹言冥行也。

○中溪张氏曰:上六处《坤》之上,升之极,犹之晦冥阴暗而犹升焉,此進而不息者也。然贞而不息叫利,不贞而不息则何利之有?若能以升位之心而移之於升德,则譬山之积尘,海之积污,愈增高大也。

《易》曰:终日乾乾,自强不息。

《诗》云: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己。此非利於不息之貞也欤?

○兰氏廷瑞曰:冥者,晦也。《升》、《豫>皆以阴升居上位,故《豫》曰冥豫,《升》曰冥升。

○云峰胡氏曰:《豫》上六冥豫,戒以成有渝。《升》上六冥升,戒以利乎不息之贞者。《豫》上《震》,《震》,动也。欲动其悔过之心,变其《豫》不为《豫》也。《升》上《坤》,《坤》,順也。欲順其不已於进之心,移於不息之贞也。”

《周易大全》是有明代胡广、杨荣、金幼孜等四十多位进士共同编撰。是一部汇集前人《易》学观点的著作。是明永乐年间皇帝下令编修的《五经四书大全》中的一部。

我们连此举例,已举例帝制里的几部对今本《周易》是奉皇帝下令编修的注释,其特点在编修注释中不凡大量引用前人的说法。不过从那些注释中来看,犹如天方夜谭。不知那时考取的进士是咋考《周易》内容的,考官又是如何能看懂考生的《周易》考题呢?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9743922.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