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天下第一哲学》(二十四)

《天下第一哲学》(二十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属地上最早文献记载(《左传》),对《周易》一书的最早认识上,却是史巫以卜筮面目出现,是史巫看到《周易》里的六十四画符号,又有文辞,就篡改为“繇式”结构,用于筮卜人事吉凶。那是史巫的错误认识,不等于《周易》本初就是为筮卜而创作。也不等于《周易》就是讲卜筮的。得看《周易》一书里说了什么?要看内容思想。而不应被《周易》里有“六十四画符号”就抛开《周易》一书里的思想内容,而认为是筮卜之书。更不能被今本《周易》的数字爻题所迷惑。

而在《左传》里同样又有另一面的记载,即把《周易》当作如《诗》、《书》那样的性质来看待,来引用《周易》里的文章句子,做为引经据典来阐明事物的道理,是与史巫筮卜完全是不同的认识,这应是不争的事实。

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记正是引《周易·复》里的文句来说明事理:“子大叔归,复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吾乃休吾民矣。”

这里记载郑国的游吉,从楚复命回国,告诉子展说楚王将要死了。认为楚王不修德政,反而在诸侯那里贪图进奉。游吉为阐明楚王快死的说法,就引用春秋文本《周易》的句子做为引经据典为论证的依据。

这里的“《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正是引用春秋文本《周易》一书里的《复》篇中的句子内容,来阐明“楚子将死”道理。《周易》里的“迷复凶”,是指“迷途不返,就凶险了。”也可解释为:“迷失方向,而不改正,就凶险了。”意思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不悔改,就是凶险的后果。游吉引用这《周易》里的话,隐喻楚王有错不知改悔,不就是快死亡了吗?这引用的句子再恰当不过了,增强了论事的说服力。这与史巫用《周易》里的句子比类、联想、附会人事吉凶可是两码子的事。这游吉可是郑国卿大夫级的人物,是代表郑国出使它国的外交使者。这也反映了《周易》一书在春秋时期的上层卿大夫眼里,是与史巫的认识不同,是被看作一部理论书籍,这在《左传》里是个泾渭分明的事情,这应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左传》里记载的有几处引用《周易》一书里的文章句子,以增强阐明其论说的事情道理,这在后来的修辞学上叫“引用”。这可是与史巫用《周易》里的句子卜筮比类附会人事吉凶是两码子事。不能只看到《左传》里的记载了春秋史巫用《周易》里的句子比类人事吉凶,而忽视春秋时期上层人士把《周易》看待成理论书籍而引用在于阐明事物的道理,就不加分析的认为《周易》一书是筮卜之书。

这《左传》记载所引用“《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的”《复》之《颐》”说法,是春秋《周易》文本格式所决定,是与今本《周易》不相同的格式内容。我们把这两种不相同的《周易·复》格式附下,就明白《左传》所引用时的那种说法了。

附:

一、春秋文本《周易·复》内容格式

()复:亨。出人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 日来复,利有攸往。

()坤: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临:休复,吉。

()师:频复,厉,无咎。

()震:中行独复。

()屯:敦复,无悔。

()颐: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 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二、今本《周易·复》内容格式

()复:亨。出人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 日来复,利有攸往。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六二:休复,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六四:中行独复。

六五:敦复,无悔。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952168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