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七十七)

《“易学”评论》(七十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做为“古典文化书籍”专柜上的《周易》读本外,还有更多的是古代经典书籍,如先秦产生的书籍《诗经》、《尚书》、《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庄子》、《老子》、《韩非子》等。显然《周易》一书放到“古典 文化书籍”专柜上,是视为古代经典书籍了。

你正想了解作为古代经典之首的《周易》,到底说的是什么?你就会从“古典文化书籍”专柜上看《周易》读本。而“古典文化书籍”专柜上摆放的《周易》读本,也不是有统一的称谓。有什么《周易正义》、《周易外传》、《周易本义》、《周易象数论》、《周易尚氏学》、《周易古经今注》、《周易概论》、《周易全译》、《易经》、《易经卦爻辞新解》、《细说易经六十四卦》等等名称。这些书籍,有古人对《周易》做出的注释本,也有今人对《周易》注释与白话翻译本。

你也许想看一看《周易》是说的啥,就从那“古典文化书籍”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周易》,打开这本书来看。你也许会先看前言,现在印刷的通行本《周易》大多有一个前言(或称“序”)这里的前言也大多是现代编者或注译者的话。凡有出版社编辑出版所写的前言,多少带有一些广告的口味,体现的是“卖点”。而一些是注释者写的前言,是扼明简要的对《周易》进行一番介绍。但大多不外是说《周易》是怎么怎么的一部卜筮之书,后来又怎么怎么变成了有哲学思想的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如何如何的重要影响;可又是一部什么最最神秘,最最难懂的书。这种前言叫你不得不越发对《周易》神奇起来。粗略的看完前言,就书归正传,看内容。按目录是谓“上经”。传统称第一卦的内容是“乾”卦,有写“乾第一”,或是写着“乾卦”等不同的称法。而名称下面跟着出现一个符号“ ”,即一个有六道横杠组成的符号,在这一符号旁标着“乾上”与“乾下”四字。这六道横杠的符号上标着的“乾上”、“乾下”不知是何意。看不懂,再往下看,接着的是括弧里写着“原文”两字,也有写着“元典”两字,后面是“乾,元亨利贞”。这原文似懂非懂,还是看后面的注释吧。紧接着又是括弧,里面括着的是“译文”二字。译文是“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占卜。”这译文是看懂了,你就会有了第一印象,这《周易》是讲占卜的,不再人人都说“周易”是卜筮之书。这开篇的译文,不是出现了“卦”字吗?这不是常说的算卦的卦么?译文不是说“大吉大利的占卜”。这占卜不就是算卦么?看到这里,你也许又来了兴致,往下看,看是如何算卦的,若一看就明白如何算卦,就不用找”大师”或去街头巷尾看算命先生花钱算命了。

可向下看紧接着又是括弧,写着原文两字。这原文的内容是:“《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这段四言一句如诗之文,读来虽文邹邹,可却神兮兮,不过看不懂什么意思。还是再看译文吧,不过这时你的热情也许就减少了一半。这段话就是看译文,也似懂非懂。但你会心里想,这段话怎么与第一句译文里说的“乾卦,吉利的占卜”有点不相关呢?还是耐着性子往下看,又出现了“【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耳熟,不用看译文,似乎都懂个大概意思。但总感觉与“卦”呀,“占卜”不靠边了呢?也没有说怎样来算卦的呀。接着又是“【原文】初九:潜龙勿用。”跟着是注释和译文。又跟着是“【原文】《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这原文虽让人看不懂,可译文却让人更糊涂。什么龙潜伏在水里,又是什么爻位,什么阴阳之气的,解释的让人越来越不明白了。但觉得与一开始“乾卦,吉利的占卜”这是说算卦的事,怎么不沾边了呢?

算卦不是讲断人的财呀、官呀、妻子儿女、寿夭、前程那些事吗?可这“乾卦”里所讲的是什么呢?你看着,看着,也许就发急了。接着就会一眼扫过,什么“九二:见龙在田”,“上九:亢龙有悔”,至到“文言曰”,又出现解释说是孔子的言论。这“乾卦”从头到尾是越看越糊涂了。初次接触这《周易》的你,再有耐心,到此也就会掩卷而叹了。这从“卦辞”,到《彖》曰、《象》曰、又是“初九”、“用九”、《文言》曰,再加之[原文],[注释],[译文]这种犬牙交错的排序,使你的阅读热情全没有了。你或许急不可耐的向后翻看,全书皆如此。你只能望本兴叹了,不再前言所说的这是一本难读而神秘的书。无论你是一般的文化,还是受过高等教育,若第一次读这《周易》是一个样,看不懂这《周易》说的是什么,这《周易》之书也只能放回原处,就是买回家想细细地看,也多会是半途而废,还是束之高阁,终不得门径。不过你也别自卑,不只是你看不懂《周易》,而看不懂《周易》的还真不少。笔者在网上看到有此同感的还大有人在,并且那还是都有学问的人,且看网上一些人对《周易》的议论。

举例一: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佛学研究的哲学博士陈坚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实在的学者。 他在二零零五年第三期《周易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易经的意义的来源》的文章。其开头两段是这样写的: “有两件事促使我写这篇文章。 “第一件事是,我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已能看报读小说了。有一次,他闲来没事,在我的案头上随便翻书。过了一会儿,他拿了一本《易经》过来问我:‘爸爸,这是什么书呀?’接着,他又在我面前打开《易经》。我一看打开的这一页记载的是‘师’、‘比’、‘小畜’、和‘履’这四卦的内容。他指着其中的卦爻辞满眼疑惑地问我:‘这些话乱七八糟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呀?’我一时语塞,但是他的这一问却似禅宗的‘棒喝’,让我有一种‘顿悟’般的心头一震:我确实了解易学史上许多人(比如王弼、二程、朱熹等)是怎么解释《易经》的,可是,你若问我这《易经》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我真还不知道,而且说实在的,我从来也没有追究过这《易经》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猛然发现了一个我以前从来没感觉到过的事实,那就是我头脑中所装的原来都只是别人对《易经》的解释而自己对《易经》却是一无所知。我当时愣了一会便敷衍地搪塞了一句:‘等你读大学了,你就知道了。’ “另一件事是:一个跟我学中国禅学的法国留学生有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突然拿出一本《易经》来对我说:“我对《易经》有兴趣,但我怎么能看懂《易经》呢?我把它从头到尾都看了,但还是不知它究竟讲什么,好像没什么意义,难道你们中国人都能读懂它吗?”说实话,我当时有点紧张,不知怎么回答他,思忖了一会,最终也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跟他讲了《易经》的一些概况,皆属老生常谈,末了就说了些推卸责任的话,大意是,我不是专门研究《易经》的,他如果对《易经》有什么疑问,可以到易学研究中心去请教有关专家,如此云云。”

对于一个主攻中国哲学的博士、大学教授来说,《周易》这类书应当是了如指掌才对,但陈教授却说自己虽然“了解易学史上许多人是怎么解释《易经》的”,“自己对《易经》却是一无所知”。

一个专家在自己主办的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时候,承认自己竟然不懂本专业的知识,是非常少见的,可这又是当今常见的事情。所以程教授的这份坦诚及他应对小孩和老外的那种机智(事实上小孩和老外才纯真的说出当今今本《周易》一书的真谛),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可敬、可爱。 他这种矛盾的表述实际上也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他所知的历史上对《周易》的各种解释道理不充分,说服力不够,因此陈教授没有能够接受;二是作为专家学者的他自己,对这本专业内的书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山东大学是我国研究《周易》的知名学府,陈教授所在的哲学系还成立了“易学研究中心”,并主编了《周易研究》这本在我国易学研究领域影响十分广大的杂志,对于这样环境的这样一个专业学者来说,竟然自称自己并不懂《周易》,其他的普通人对《周易》的理解就可想而知了。

举例二:

“身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否曾经怀着崇敬的心情翻开《周易》,却又终于在那不知所云的经文中迷失?你是否曾经在大师学者们的解释中想找个明白的答案,却被一堆五花八门的术语弄得愈发的糊涂?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够像它这样神秘而伟大。自《周易》问世以来至今,这部书已经在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畅销了两千多年,拥有古往今来数十亿的庞大读者群。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难以计数的才士高人都将它视为最高经典,为了读懂它而殚精竭虑。然而直到今天,虽然有无数的大师和学者宣称已经完全破解了它的秘密,但是这本书的前世今生,却仍然隐藏在重重的迷雾和光环之中。”

举例三:

“ 解释《周易》的著作怎么数也都上了千,可大都让人看得莫名其妙。从流传比较久的《周易正义》、《周易集解》,到《周易内外传》、《周易折中》,都看得我云里雾里。如果只是我个人悟性比较低也就罢了,但看起来似乎只要不是所谓的“周易专家”,就基本弄不明白他们在倒腾些什么。不过他们倒是念念有词:义理、象数。 我不禁想起,是不是他们念叨的这些东西让我们读不懂。如果全都抛开,会不会我们就能读懂呢?解释《周易》的人靠着这两样东西把这本书捧到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地步,装饰成了一只光彩夺目的凤凰。”

举例四:

“千百年来江湖骗子利用《周易》算命、测字,看像、看风水等等,不知骗取了多少钱财,害得多少人家家破人亡,拆毁了多少姻缘和强拼乱凑多少不平等的夫妻。更重要的是它让人失去斗志,糜烂心志,不求进取,遇事不去调查、不思考,就凭“迷信、算卦”来等待结果,而且不论什么结果都说成“天义”,盲目的接受,往往得到的是害人害己害大家后果。 古、今的一些别有用心的文人墨客,拉大旗做虎皮,对《周易》用极其夸张、虚妄之词吹捧,传播。《周易》是如何形成的?(太极图)的起源、图中的两圆圈代表了什么?八卦的八个字的来由等等?这些吹捧《周易》文人墨客没有一个人能解译清楚的,现在任何有关《周易》书中都找不到答案,可那些江湖骗子回答有高招;”天机不可泄露”不知忽悠了多少善良的老百姓。”

以上摘录的是几家对《周易》的评论,虽人言各殊,但也说明了一本《周易》,确实古今解释者特多,即使你看古今那些对《周易》注释的本子也不知所云是何。既然人们看不懂《周易》,可还有那么多的人在解释着《周易》,就难免造成一些人痛恨起《周易》来,也造成了对《周易》认识上的混乱。这也说明了“易学”不被认可的现象,更是表明当今“易学”应该认真地去反思的时候了。

正如若初次阅读当今注译本《周易》时,却给人的感觉,说是算卦之书吧?可没讲是如何算卦的,即内容里又不涉及财、官、婚姻、子女、疾病、天下雨否等算卦的内容。

从当今的那些《周易》译注本来看,其内容又不像是讲算卦的。若说是讲道理的书吧?可怎么又是那种卦爻式的结构形式呢?并且当今的翻译者,不也是从卦学上解释什么卦呀、爻呀、吉祥的占卜说法吗?既使当讲道理的文章来阅读,可译文又是那样的乱七八糟,也没有逻辑性,不是头上一句,就是脚下一句,没有讲道理的味道。恰如那个五年级小学生天真的说法:”这些话乱七八糟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呀?”

也许你还有兴致,转身来到“民俗文化”系列书籍专柜前想看一看那些也写着“周易”而说什么‘预测’的东西。这里有眼熟的东西,有称《周易八卦直断》、《周易与预测学》、《易经八卦实战》、《易经八卦》、《易学应用》、《周易择吉大全》等。而且还会看到这称“民俗文化”专柜上,有很多花花碌碌不少批八字、择吉、看相、风水、测字等算命书籍。这些算命的书籍,前些年是在地摊书上常常看到的东西,如今却是堂而皇之地进入书店的书架之上。你就从那“民俗文化”专柜上抽出一本《周易》什么‘预测学’的书来看,一看封面上署着著者的名字,曾耳熟。此人是在当今算卦行业里是有名气的算卦”大师”。但看这本书里的内容,怎么与通行本《周易》完全不是一回事呢?这虽标着“周易”二字,可内容里没有了通行本《周易》里的那些“卦爻辞”,既不见第一篇《乾》里的“元亨利贞”,“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句子内容;也不见有那些《彖》曰、《象》曰、《文言》曰的文章内容。通本翻一翻,与通行本《周易》,即同摆放在“古典文化书籍”专柜上的那些《周易》读本说的不是一回事。而名称为“周易与预测学”一书里的内容,让你看到的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不知道那些“卦式”如同公式一样是如何得来的。什么“地风升”、“雷地豫”、“官鬼酉金,父母亥水,妻财丑土”,还有什么‘x’、‘○’、‘∥’这些符号。还有什么在类如公式的‘卦式’上都标有“世”、“应”之字。即使你从那一书里的第一页读起,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再看全书的内容,虽有分类所举的那么多的‘卦式’例子,即形同固定公式的‘卦式’例子,就让你头疼。并且在类如公式的‘卦式’下面讲解着神秘兮兮的东西,什么“女遇子孙爻持世,必克夫。幸官星寅木得子水动而生之,夫星寅木与亥水相生,则动而子与丑合,夫已有外遇,后果离而娶他妇”。还有什么“亥月乙巳日,寅卯空”等等。这才让你感到真是见到”天书”似的。但从这称“周易”什么”预测学”里的内容来看,却看到的是算卦的东西,讲的是求财、问官、断病情、婚姻等事情。这内容却不与通行本《周易》里的内容相同。

虽然一时看不懂这算卦之书里的东西,但你也许有了感性认识,通行本《周易》与称“周易”什么”预测”的那些书是两种不相同的内容,可怎么也标着“周易”二字呢?这也许成为你纠结在心里的一个问题,这个结也许会使你永远的解不开。

当你还会顺手翻看到“民俗文化”专柜上的《卜筮正宗》,《梅花易数》这些书。你会看到这些并不是打着“周易”二字说算卦的书,可从内容上看与被说成“周易与预测学”的那本书的内容相同呢?但这些古人写的算卦书,并不称“周易预测”,而今天的算卦者写的算卦书,却为何打着“周易”与‘预测’呢?如今那些打着“周易”或“易经”什么”预测”,可内容说的是传统里的算卦东西。并且又与“古典文化书籍”专柜上摆放的《周易正义》,《周易古经今注》,或称《易经正解》等书并不是一回事呢?这一问题本身没人说得清楚。你所见到的某些书店还能如此理性地把带有《周易》(或称《易经》)二字的书籍分作两类不同文化范畴,可是不多见的。

一般来说书店里往往会把凡带有“周易”二字的书籍是与星象、八字、风水、八卦、择吉等算命书籍放在一处。不论是古人的,今人的;也不论是名家,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凡是对《周易》作出的注解,还是论述的著作,只要见带有“周易”二字,就与算命的书放在一起。

笔者去书店,也总会在书店的某一角落处摆放着“八卦”、“八字”、“风水”等算命书籍中挑看有关现代人对《周易》一书的研究著作。而这种把一些很有名气的教授与学者所对今本《周易》进行的注解或作出的研究著作,却与那些算命的东西放在一处。笔者的心情十分困惑与感伤。总感觉这有些玷污了那些做学问者。即对《周易》或《易经》所做的学术东西,岂能与传统上的批八字、看风水,算卦的书籍混为一谈呢?可古今“易学”无不把《周易》与八卦卜筮相提并论。

让笔者困惑不解的是,想从网上查看《周易》相关的研究文章,点击“周易”二字,却呈现在网页上的尽是讲算卦、批八字、看风水、测名字的东西,难道这“周易”二字成了传统巫术之学的总代称了吗?

若想从网上查“当今易学专家”,可出现的名字是百分之九十九标着“风水”头衔的专家。这些专家中还有一些是大学教授的名字。例如把大学教授唐明邦、刘大均与邵伟华、张延生等列在一起同称易学专家。邵伟华是从业余为人算卦到职业算卦者,因改革开放后”出道”的早,在算卦行当里有名气,称”大师”。而把一些大学里的名教授与看风水、算卦者排在一起称易学专家。这”易学专家”的称号,也就不知是一种殊荣,还是一种耻辱。

而在网上,还能查到很多《周易》或《易经》研究会、协会什么的。有大到国际称号的,也有小到县级的组织。但你打开那些“研究会”的网页,看到所讲的内容时,就傻眼了。那都是在讲如何批八卦、八字、看风水的算命东西。你若搜索历届的“易经”年会,却看到的是在那些大会上,有所谓的”易经专家”交流的却是八卦筮法和八字算命的东西。

而在网上还可以看到一些知名的大学在招收“易经”学员,而开设的课程竟然是《纳甲筮法》、《四柱命理》、《形峦风水学》、《八宅风水学》、《玄空风水学》为内容。难道这就是当今众多“周易”‘研究会’所研究的内容吗?难道那些被称为”易学专家”或”易学泰斗”的人岂不是与街头算卦先有什么两样呢?

现在又用手机上网,很方便。你从网看到很多打着国学的旗号,在讲的算卦(梅花易数)、批八字(子平术)、风水术等。

正如一位教授的感叹:“今天,可以说《周易》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我们周围也经常可以见到那些打着“著名易学家”或“易学大师”,甚至“易学泰斗”旗号的人。从买房子到给孩子起名字,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正在四处活动的“易学大师们”的身影。在大小书店里《周易》类的书籍数量之多,几乎快可以和通俗小说相媲美了。我们说中国古籍多得汗牛充栋,但是,根据古文献专家们的粗略统计,在古代中国,这些古籍中只有两类古籍数量最多,第一类是研究《周易》的书,第二类是注解杜诗的书。今天,大家都津津乐道地从哲学、儒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道教、文艺理论、军事学、阳宅风水、命理、姓名、武术、气功、阴宅吉凶,甚至从禅宗到炒股票等等在畅谈《周易》。用句古代的话叫做”《易》道广大,无所不包”。”见网文:刘正教授在全国《周易》哲学和河洛文明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学术演讲】

如今从网上所看到众多的“周易”或“易经”‘研究会’、‘学会’、‘协会’,其目的是一个,骗钱。在所谓召开的‘易经研究会’,只要交钱就能参加,并且按所教的钱数也就会颁发‘易经大师’的各种称号(实乃是算命的各种头衔),这无疑是助长了‘大师’级的骗子们越来越多的根源,也正是那些‘大师’们有受骗到骗人而走上了不归路。不客气地说,那些‘大师’级的算命者(包括八卦、八字、风水等),都不过是在扮演着《皇帝新装》里的“大臣”角色而已。

所以,当今的“易学专家”或“易学泰斗”是干什么的也就不言而喻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周易》与“算卦”混为一谈。但通过“易学”上的众家研究成果来看,人们看待《周易》与“算卦”又不能不混为一谈,谁又能分清《周易》与“算卦”还是两回事呢?专家都一口同声的认为《周易》本是卜筮之书,何况一般的群众了。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926886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