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六十三)

《“易学”评论》(六十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司马光的这部易学著作,是对《易经》(《周易》与《易传》)学术。司马光对《周易》的注释有点”汉象数易”的说法,即偏重于象数说理。总离不开阴阳、月建,气,去说卦爻辞。但也不杂筮说,没有像孔颖达把《周易》卦爻辞解释成有占的功能。司马光虽然对《周易》注释不杂筮说,但对《易传》注释又认同《系辞》里的筮术说法。

二是北宋张载(1020——1077)著有《横渠易说》,是对《易经》(《周易》加《易传》)的注释。

从其所释《周易》卦爻内容来看,虽用阴阳、卦象(天地之交)、爻位阴阳之说,言说他认为的《周易》理,但用的不多。体现是吸取王弼的易学,又承孔颖达以经解经为宗旨。那么张载的易学是归为”义理”或是”象数”呢?很难归宗。从对《周易》简略的注释,以经释经,遵循《易传》里的《彖》与《象》解释《周易》的易学思想为宗旨。这点与王弼同,应是吸收王弼的易学思想。但对《系辞》注释,又认可《系辞》里对《周易》有占筮的功用说法,并且所著《大易篇》,同样论述《周易》有占筮一焉。若要分派,那么,张载应属亦筮亦理的易学派。

三是北宋程颐(1033——1107)著有《伊川易传》,是对《周易》与《易传》里的《彖》、《象》、《文言》、《序卦》进行了注释。

程颐对《周易》注释来看,则是重义理,而轻象数。虽以象数释《周易》的义理,但不杂筮说。无疑是继承了王弼的易学思想,在易学史上,可归为王弼义理派。程颐在对《易经》的注释上,又同王弼那样,对《周易》作了的注解,又对属《易传》里的《彖》、《象》、《文言》、《序卦》做了注释,而对有筮术说法的《系辞》、《说卦》、《杂卦》三篇《易传》文不作注释。这体现王弼义理派者不容与象数筮术派者相混同。严然是义理、象数门户不同,不容逾越。

两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北宋程颐,被后世称为理学派易学,即以“理”解《易》,使《易》从占卜之术中解放出来。事实上,程颐也不是纯义理解《周易》者,只是很少用象数,而多是从《周易》里的文辞着手阐释其义理。但程颐的义理释《易》最终并没有使《周易》从占卜之术中解放出来。南宋的朱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但不因程颐的义理释《周易》而使《周易》从占卜之术中解放出来,而且使《周易》完全变成了占筮之注释。后封建社会至今天的“易学”并没有走出象数易学,程颐也一样。

我们看程颐的《伊川易传》,注释《周易》已然不离“象数”,不外是从卦画、阴阳、爻位,刚柔,卦体等去解释《周易》里的文辞,以阐发出一番封建道德政治观来,当然也不凡从《周易》里直接借字发挥出新的说教来。

这被后世称为代表义理派最高成就的程颐,是不可能摆脱“象数”解《易》的传统,在《周易》学术注释发展史上,并没什么纯义理派的出现。只有一种“象数”解《易》之法,全因是误传下来的卦爻式《周易》文本所致。

先秦的“易学”与后来的王弼、程颐已然是象数义理释《易》者,与后汉的所谓象数派释《易》没有本质的区别。而象数义理释《周易》者,当然与象数八卦筮术说《周易》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程颐是继王弼易学思想,以义理解释《周易》,而不杂筮说,而阐发出一番封建社会里的道德政治学说,无疑是应于肯定和赞誉的。

而对程颐更值得肯定的是,他在《易传·序》里强调的从《周易》辞语上去探求义理的方法。

“予所传者辞也,由辞以得意,则存乎人焉”。

这“由辞以得意”比“忘象得意”更能接近《周易》的本义。程颐在对《周易》一书的探求上强调“由辞以得意”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程颐本身并没有做到,他也无法摆脱前人的“象数”易学的影响,他的“易学”并没实现他自己说的“由辞以得意”的方法,这就不能不使人遗憾。

虽然宋时义理派注释的《周易》并不合《周易》本义,但要比筮术派去说《周易》者,体现义理释《周易》者理性与进步意义,是筮术派永远无法比拟。

四、宋代筮术释《周易》者

南宋朱熹(1130——1200)以筮术去注释《周易》,从朱熹对《周易》卦爻的解释来看,不离”占卜”说。显然朱熹把《周易》文辞当成占卜辞了,这正与他所言的”《易》本卜筮之说”互为表里。 朱熹把《周易》定性为卜筮之说,他自然从占筮上去解释《周易》文辞了。

朱熹的“易学”,是其有眼不识泰山,把《周易》看走了眼,把《周易》说成了筮卜之书,实是把史巫的八卦筮术混淆与《周易》于一起。把义理的《周易》说成是筮卜,把《易传》里的“系辞传”、“说卦传”里讲巫术理论与方法的说成是义理,这种颠到黑白的说法,而影响到今天。

朱熹所认为的孔子做《易传》才使后人但见孔子所说义理而不复推本文王、周公筮卜本义了,这说法正是腐儒朱熹的无知,自朱熹始又一次推波逐澜,使中国巫术发扬泛滥。也是朱熹再一次使《周易》蒙羞,而庶蔽了《周易》的义理之光。孔子最大的贡献是从学术理论上将《周易》与筮术分离开来;而京房的最大贡献是将史巫附在《周易》一书上的八卦筮术从《周易》中分离出来;而王弼与程颐的最大贡献是以义理而系统的对今本《周易》进行了注释,将《周易》与八卦筮卜术区别开来。而朱熹最大的坏处是将八卦筮术再次与《周易》混淆一起,运用北宋产生的“象数图式”学,充实到八卦占验筮术里去,并始以八卦象数图式筮术之说解释《周易》的先河,其目的是强调占筮的功能。中国的社会由朱熹开始走向了万劫不复之路,使中国陷入了不可逆转的神巫之国,鬼神天命思想横行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

宋代的”易学”,当然还有南宋杨万里继汉开辟的援史证《周易》的史事易学。

还有南宋朱震(1072-1138)继汉象数释《周易》的易学,其《汉上易传》是集象数易学之大成之作,企图恢复汉象数易学。朱震以阴阳、刚柔、卦象、爻数、爻位、月建、卦气、卦变、互体、飞伏、方位、纳甲等去解说今本《周易》。其推波助澜象数易学的后世发展,越来越偏离了《周易》之学术思想。

总之,宋代”易学”是个空前绝后时期,并且”易学”又是个迥然相异,有义理易学、象数易学、筮术易学,实属”易学”奇观。

宋代”易学”上,是李觏开言”圣人作易,本以教人”的理性之声者;宋代”易学”上的明智而勇者欧阳修,始疑《易传》非孔子所言;宋代”易学”上最高成就者唯程颐,程颐是义理释《周易》的代表;宋代”易学”上的倒退者朱震,朱震是象数释《周易》的代表;宋代最大的巫术者邵雍,邵雍是筮术(算卦)泛滥者代表。唯朱熹以筮术注释《周易》者,又是个欺师灭祖者。欺负他的师爷程颐的义理《周易》之说,忘记《易传》里的《彖》、《象》义理释《周易》的方法。把《周易》注释成占卜说,并著述教人筮术(算卦)之法,其”易学”走向反动。

可到了明初官学《五经大全》中有《周易大全》,合《程传》与《本义》,唯程颐与朱熹易学独尊。不知帝制里如何把义理《易》与筮术《易》,本是性质、门派水火不相容而容合一块,让帝制的学子们去学习,考取功名官位,岂能如何分辨事非呢?水火不容两”易学”,岂不成了既是黑,又是白;既是白,又是黑,岂不让学子们越学越糊涂呢?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96217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