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五十四)

《“易学”评论》(五十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上面是程颐对《象》曰的解释,这里的天与山,是《遁》卦符号取象说法。)

(《遁》卦爻辞)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程颐注)它卦以下为初。遁者往遁也,在前者先进,故初乃为尾。尾,在后之物也,遁而在后不及者也,是以危也。初以柔处微,既已后矣,不可往也,往则危矣。微者易于晦藏,往既有危,不若不往之无灾也。)

(简评:这是程颐对《遁》卦第一爻辞的注释内容,则义理之说,不杂象数说之,更不杂筮术说之。古代人作解释不同现在直译,看程颐说那么多的话,但对”遁尾,厉,勿用有攸往”这句话意思认识上,又有多大帮助呢?而他说的“尾,在后面的东西,而遁在后就会来不及,这是因为危险的。首次以柔处微,已经过了,不可去的,去就危险了。微的改变在晦暗隐藏,过去已经有危险,不如不去的没有灾祸啊!”

他的”以柔处微”,这说法只是引申与发挥。)

(《易传》文)《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程颐注)见几先遁,固为善也;遁而为尾,危之道也。往既有危,不若不往而晦藏,可免于灾,处微故也。古人处微下,隐乱世,而不去者多矣。

(简评:程颐对《象》曰的解释,这解释是以经义释经。“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预见其先兆,而先隐遁起来,本来是好的;若隐遁晚了,就危险的呀。前往既然有危险,不如不去而晦暗隐藏,可以免于灾祸,是置身于隐匿的缘故。古人置身于隐匿下,隐遁于乱世,而不前往的人多了。”这解释的道理,也不无道德。)

(爻辞)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程颐注)二与五为正应,虽在相违遁之时,二以中正顺应于五,五以中正亲合于二,其交自固。黄,中色,牛,顺物,革,坚固之物。二五以中正顺道相与,其固如执系之以牛革也。莫之胜说,谓其交之固,不可胜言也。在遁之时,故极言之。

(简评:程颐先用爻位与中正说”六二”,其次对爻辞的解释。对爻辞解释既用文位,又从字义。)

(《易传》)《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程颐注)上下以中顺之道相固结,其心志甚坚,如执之以牛革也。

(以经解经)

(爻辞)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程颐注)阳志说阴,三与二切比,系乎二者也。遁贵速而远,有所系累,则安能速且远也?害于遁矣,故为有疾也。遁而不速,是以危也。臣妾,小人女子,怀恩而不知义,亲爱之则忠其上。系恋之私恩,怀小人女子之道也,故以畜养臣妾,则得其心为吉也。然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也。三与二非正应,以昵比相亲,非待君子之道。若以正,则虽系,不得为有疾,蜀先主之不忍弃士民是也。虽危,为无咎矣。

(简评:程颐对“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的解释,首先是解释爻位,其次对爻辞解释。对爻辞解释表明程颐固化的是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思想。即对”畜臣妾吉”,阐述他的封建礼教思想。“臣妾,小人女子,怀恩而不知义”,妇女的地位在帝制时期就处卑下地位,况且若为人妾更加卑微了。程颐如此说法,既不知爻辞那句话是比喻说理,又表明他对妇女的歧视。)

(《易传》文)《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中国古籍全录

(程颐注)遁而有系累,必以困惫致危;其有疾,乃惫也,盖力亦不足矣。以此昵爱之心畜养臣妾则吉,岂可以当大事乎?)

(以经释经)

(爻辞)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程颐注)四与初为正应,是所好爱者也。君子虽有所好爱,义苟当遁,则去而不疑,所谓克己复礼,以道制欲,是以吉也。小人则不能以义处,昵于所好,牵于所私,至于陷辱其身而不能已,故在小人则否也。否,不善也。四,乾体能刚断者。圣人以其处阴而有系,故设小人之戒,恐其失于正也。

(简评:这解释是既用爻位,又从封建道理观去说君子与小人,岂知《周易》里的君子与小人并不是道德概念,而是身份等级概念。)

(《易传》文)《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程颐注)君子虽有好而能遁,不失于义;小人则不能胜其私意,而至于不善也。

(简评:程颐对《象》曰的解释,已然是从后封建里道德概念上去解释”君子好遁,小人否也”。而“《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这句话且符合《遁》里的“好遁,君子吉,小人否”这句话含义,即没对这对身份概念的解释上跑题,而程颐的解释无疑是跑了题义。)

(爻辞)九五,嘉遁,贞吉。

(程颐注)九五中正,遁之嘉美者也。处得中正之道,时止时行,乃所谓嘉美也,故为贞正而吉。九五非无系应,然与二皆以中正自处,是其心志及乎动止,莫非中正,而无私系之失,所以为嘉也。在《彖》则概言遁时,故云“与时行,小利贞”,尚有济遁之意;于爻至五,遁将极矣,故唯以中正处遁言之。遁非人君之事,故不主君位言,然人君之所避远乃遁也,亦在中正而已。

(简评:这里已然用爻位中正说法,凡用爻位去解释爻辞义,等于胡说八道。

(《易传》文)《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程颐注)志正则动必由正,所以为遁之嘉也。居中得正,而应中正,是其志正也,所以为吉。人之遁也,止也,唯在正其志而已矣。

(简评:此遵循以经解经宗旨。)

上九,肥遁,无不利。

(程颐注)肥者,充大宽裕之意。遁者,唯飘然远逝,无所系滞之为善。上九乾体刚断,在卦之外矣,又下无所系,是遁之远而无累,可谓宽绰有余裕也。遁者穷困之时也,善处则为肥矣。其遁如此,何所不利?

(简评:这里程颐已然是以爻位说爻辞义,并没弄明白此文辞的含义。)

(《易传》)《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程颐注)其遁之远,无所疑滞也。盖在外则已远,无应则无累,故为刚决无疑也。

(简评:程颐对《象》曰的注释同样是个发挥。《象》曰其意是“肥遁无不利,毫无疑问的”,此解释是遵循了原意思,并没跑解释的文字义。而程颐的解释则跑了文辞的意思。)

由程颐对《周易》注释来看,无疑是继承了王弼的易学思想,在易学史上,可归为王弼义理派。程颐在对《易经》的注释上,又同王弼那样,对《周易》作了的注解,又对属《易传》里的《彖》、《象》、《文言》、《说卦》做了注释,而对有筮术说法的《系辞》、《说卦》、《杂卦》三篇《易传》文不作注释。这体现王弼义理派者不容与象数筮术派者相混同。严然是义理、象数是门户不同,不容逾越。

虽然义理派注释的《周易》并不合《周易》本义,但要比象数筮术派去说《周易》者,义理释《周易》者其理性与进步意义,是象数筮术派永远无法比拟。因凡用今本《周易》里的卦画爻位,即象数去解释《周易》义理,无论重与轻,都无疑把《周易》解释的是支离破碎。当然啦,他们不知道所传承的卦爻式《周易》是个被篡改过的文本。

不妨把《周易·遁》文辞原文用今天的话译过来看一看是讲述了什么。

《周易·遁》

(原文)

“()遁,亨,小利贞。

遁尾,厉,勿用攸往。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嘉遁,贞吉。肥遁,无不利。”

(译文)

“三十三、隐退下来,亨通,也是有利无害的前景。

隐退在后面,有危险,不可再继续下去,是没有好处的。待到拘捕时,用黄牛之皮做成的绳索捆绑,就难以解脱了。隐退在口头上,是有毛病的,招致危险。但要礼贤下士,可谓吉祥。喜好隐退,对君子是好事,而对劳动者就没必有。美好的隐退,前景吉祥。功成名退,没有不吉利的。”

《周易·遁》之道,是为君子讲述规避政治风险的谋略之术,让君子及早从位上隐退下来,免得政治风险临头,就为时晚了。正如篇中所讲的“待到拘捕时,用黄牛之皮做成的绳索捆绑,就难以解脱了”。《遁》文是有主旨,有中心的论说文章,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隐退自然是“君子吉,小人否”的事情了。也体现了解决官员终身制的问题。本篇所讲的隐退,归隐,是为了躲避政治风险的方法。本篇文章也为后世“道学”起了重要的影响。“遁世”思想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三千年专制下文人的精神向往,“遁世”思想在中国帝制社会里起过重要的调节作用。

我们通过对《遁》篇的译文,明白所讲的是什么了。而能否从程颐所对其注释看明白《遁》文的含义吗?显然从解释内容上看,是个支离破碎。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43178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