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二十六)

《“易学”评论》(二十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把自然界的寒来暑往,暑往寒来,日落日出,阴晴圆缺的天地自然现象,取象此类为一个“阴阳”(日、月之象形转化)概念,形成一个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阴一阳”成为认识事物的转化法则,成为了天地万物的转化法则,成为了事物相互交替循环往复的法则。把本来含有一点辩证法,变成了庸俗的循环论。

后封建时期里的阴阳法则就是事物循环往复的法则,也就是泰极否来,否极泰来的往复现象,应用到人类社会,就是盛衰交替的事物现象,才有了兴衰更替的认可,认为那正是阴阳的规律。二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人们跳不出阴阳之道的思维方式。

《系辞》里的阴阳之变,即所谓的“变”之道理,无非是帝王社会里的主奴角色转变的诠释,也是先秦(前封建时代)里的历史经验。转眼即变之下,是社会不稳定的真实写照。后封建社会更是如此,后封建里把“阴阳”之概念认同为“阴阳互变”,“变”就是转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皇帝轮流坐,何时到我家”。封建时代的社会角色转换是常见之举,故形成人们习惯思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正是封建帝制不能使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解,无疑是后封建时期里阴阳之变哲学的最好注脚。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以他乡是故乡。”

自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学说来到世间,打破了东方封建帝王家天下的专制制度。新的时空里的“变”,是向着人权、民主、平等、自由、富裕里变化,而不在是那种主奴角色身份的转换。

《系辞》里说:“《易》,穷(帛书《系辞》里为“终”)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断章摘句来看这几句话,无疑是辩证思维。而后封建社会历史留下的是万劫不复的一轮轮劫难,这“终则变”成为后封建社会里往复循环的朝代更替,“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循环替代方式而已。

《系辞》里除了“天尊地卑”的阴阳之道,而为帝王专制服务的理念,就是不折不扣的神秘思想与巫术理论了。故《系辞》是帝王宣言书。

《系辞》既是帝王宣言,讲尊卑秩序,又是新的神秘学说集大成。昭示着帝王走向神与圣相结合的道路上,即神道与王道终于在此结合一起,成为后封建(帝制)二千多年里人们的精神信仰。《系辞》的诞生,宣告帝王时代的到来,也宣告先秦战国理性时代的终结。

正是《系辞》里的巫术理论与圣王思想孕育出后封建二千多年时空里庞大的数术文化与帝王思想。

而《系辞》之前的“易学”(即《周易》学)与八卦筮卜本是经渭分明,如《象》、《彖》、《文言》,包括佚书《要》等。但随后的“易学”却逐步脱离《周易》里的义理思想,逐步走向圣化王道思想上去了。汉代的《系辞》”易学”已是脱离了孔子的”易学”思想,汉代是变味的”易学”,是巫术迷信与神秘思想相伴而行。

这是早在战国后期道家、阴阳家学说出现,文化思潮却向神秘主义滑去。战国时期筮术并没有彻底地排击出局,而是沉于民间,到帝王思想上升时期,神秘主义、圣王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都浮出水面,并成为显学,也都滋养了《系辞》。《系辞》把战国末期帝王思潮里的各种理论柔合进去,亦筮亦理的理论诞生了。也正是帝王思想上升时期需要神道与圣道结合,无论神秘主义的学说,或是圣王学说,要卖于帝王家。在战国时期,只有手握生杀之权的诸侯王,是最大的有生资源与资本的占有者,无论各家学说的学者,都想靠近诸侯王,才能使自己的学说传播与施行,否则都是空话(因为先秦的各家学说都与政治有关,都是一种政治主张,无论儒、道、墨、法、兵、阴阳及占筮、筮术等)。无论神与圣都走向王权政治学说上去了,都想打动诸侯王,谁的学说能得到诸侯王的青睐,谁就摇身一变成为君主的坐上宾,也就成为一夜暴富与成名者。

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时期,也是诸侯升格称王的时期,周天子早已是名不存,而实亡了。秦公变成了秦王,齐公变成齐王,自然王权思想也跟着上升。思想家们无不注意王权思想的理论研究。圣化对王权思想理论最有用处,战国后期的圣王学说取代了先前的君子理论。在诸侯王争霸的时代更注意王权专制思想的研究成果,这时的法家走在前头,阴阳家也紧随其后,儒家王道思想也不落伍,道家从阴柔的一面对王权专制更有互补作用,而筮术曾一度沉寂下去。战国时期的文献里已看不到卜筮者的活动身影,多是雄辩家,包括实业家,法家所提出的富国强兵之策,才适应王权霸术的时代。若用一个乌龟壳或一把蓍草来占筮问询国家战争与攻城略地,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从几十成百的诸侯,经过不断的争战兼并,战国时期形成了七雄,就是七雄里,还有一个西边发展起来的被东方之国称之为虎狼之国的秦国,已成为其它六国的心头之患。秦国还没有吞并六国之前,而王权专制国体早已建构完善,已不再是分封制,而实行的是郡县制,建立的是王权官僚体制制度。在战国后期从诸侯公称王,还要升格要称帝号。秦一度称帝,后取消。战国王权专制思想理论的加强与完善,成为天下归一是个早晚的时间问题,秦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这自然得宜于王权思想的不断理论与深化,终于可实现天下归一了,也终于完成了神与圣的合一,也终于诞生了《系辞传》。

经过秦帝国的一段建制实践,才能经过汉武的独尊儒术,才有现在所看到传世《系辞》本的内容,也就埋葬了《要》文孔子所发出的理性声音,传世《系辞》才添进去“大衍之数”的筮术方法内容,有了筮术方法,也有了筮术的理论,才完成了神道设教与圣王殊途同归。

大一统专制文化更需要神话的东西,君权神授也就成为帝国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与方*论。自然也就出现两汉象数筮术大发展时代。汉初时期产生的《系辞》无疑成为帝王入世的宣言。

《系辞》是神话与圣道的帝王哲学,而正是帝王需要“神”与“圣”的结合,事实上后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帝王时空,就是“神”与“圣”的帝王文化所主宰。

这神与圣,均体现在《系辞》里,这无疑是先秦神道与圣道思想一路发展而下,才有了《系辞》的诞生。我们且不可小视这不足四千五百言的《系辞》,它正是帝王文化的活水之源。整个后封建二千多年的帝王文化,都可以在《系辞》里找到渊源。这可从后封建社会里的“易学”里看的一清二楚,后封建社会里的“易学”史,无疑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史路,也成为中国后封建社会里的文化脊梁。也可以从后封建社会二千多年里形成的庞大的神秘文化里看的一清而楚,无不是从《系辞》这活水源头里流出。《系辞》(也包括《说卦》)无疑是后封建社会(即帝王专制社会)文化意识的活水源头(堪称为“祸水源头”)。

总之,《易传·系辞》是帝王初时的产物,是为帝王专制思想服务的理论武器。《系辞》的产生也正体现了中国式的文化超越,《系辞》完全超越了《周易》里的思想理念,为神道、圣道合二为一开辟出了广阔的生长空间。 无疑,《系辞传》是帝王宣言书。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43175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