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八)

《“易学”评论》(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大有: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夬: 亢龙有悔。

( )坤: 见群龙无首,吉。

这就是春秋《周易》文本里《乾》的结构形式及内容,这种结构形式,正是以《周易》一书里的符号及名称来排序《周易》每篇里的句子题目,也可称为“句题”或“句称”。是作为义理之书引用时区别于当卜筮上的“繇题”称法。当然,《左传》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出现过“其繇曰”,说明那时把《周易》里的句子看成“繇辞”了。从春秋《周易》文本里《乾》的结构形式来看,《乾》里是用《周易》一书里的画符号及名称来排序其繇辞的繇题,反过来说,春秋《周易》文本是以《周易》一书里的画符号及名称来排序每篇里的繇题。从春秋《周易》文本《乾》里的“繇题”排序方法来看,是有《乾》的本位符号(即“—”这种画道的六联体)为基准,通过初画变起(即“—”变为“--”),由此可变出六个不同的六联体“符号”(那时,那套符号与《周易》里的名称连在一了,见某个符号,就只道其名称了),来作为六句繇辞的繇题(唯春秋《周易》文本里六十四篇里的《乾》与《坤》各多出一句繇辞,自然也各多出一个“繇题”,其它均是六句繇辞与六个“繇题”。

我们通过《乾》里看到称法,即《乾》之后的“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正是通过《乾》符号的六划道逐次改变的方法,得出《周易》里六十四画符号中的六个“符号”,也就得出六个名称。来作为《乾》里的“繇题”。

从《乾》里看到的“繇题”排列方法,由此推而广之,整个春秋《周易》文本里的六十四文章,均是这种排列方法。即春秋时期对《周易》六十四篇文章改造成“繇题”文本时,是以每篇里的“画符号”(区别后称的卦符号,因那时还没称”卦符号)作基准,如《乾》里的那种排列方法。

无论从《左传》一书里记载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还是引用《周易》里的句子用于阐明事理的例子,通过它们的称谓,明确的看到是以《周易》一书里的名称及符号,作为每篇里的“繇题”排序,并由此可推演出春秋《周易》文本的结构形式。

由《周易》春秋文本的发现,无疑说明传承到今天的今本《周易》是个被篡改过的文本格式。

虽然《周易》在春秋时期(由《左传》一书记载)是以《周易》一书里的名称排序每篇里文句的”繇题”(或叫”繇称”)。但已然能看出是文章内容,有中心,有思想的论述文章,那里是算卦用辞呢?

如:( )乾,元亨利贞。

( )姤: 潜龙勿用。

( )同人: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履: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小畜: 或跃,在渊,无咎。

( )大有: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 )夬: 亢龙有悔。

( )坤: 见群龙无首,吉。

我们看这被说成是占卜辞之书的《周易》,我们来读一读文辞,看是否是断人事上的吉凶呢?

我们不但读不出算卦的说法,而且还读出文章思想来。

我们当成一篇文章来看,其文章内容是否以“龙“的寓说一番道理吗?文章内容不是以“龙“贯穿着一条线吗?

从“潜龙、见龙、飞龙、亢龙、群龙”来说事情吗?这如何是算卦的吗?而且文章内容的出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说法,这是让君子如何去做事,而得其何结果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应该明白的。通过这内容来看,《乾》文辞就是一篇文章,有寓意,有中心,有思想含义的。

不但只是《乾》文能读出有中心与思想的文章,而且《周易》每篇都能读出是有中心与思想的文章。

况且我们又考证出《周易》原初文本格式也不同于春秋《周易》文本格式。《周易》原初文本,本身就是文章内容格式。这是我们通过《左传》一书里记载的两卦例,不是《连山》,就是《归藏》的两卦例。以及考古上发现的《归藏》简上的内容格式,而反证《周易》一书原初的文本格式。无论《归藏》与《连山》,均是借用《周易》一书里所周的那套符号和《周易》一书里的名称编排出的东西(也被认为是算卦书,但内容多是历史上的传说故事)。《连山》与《归藏》其符号名称与《周易》同外,其内容均不相同。而《连山》与《归藏》其格式内容,所谓每卦均是一个符号和名称下挂有多少文字不等的一段话。由此反证《周易》原初就是这种格式内容,因《连山》与《归藏》正是借用《周易》里的符号和名称模仿出的格式。为何这样说,因《周易》一书原初并没有文章名称,贯例是后来把《周易》每篇文章里头一字或两字抽出做为文章名称,更因《周易》里文章名称与文章内容是个提纲挈领和不可分割的关系,凡与《周易》里六十四文章名称同,无疑是《周易》后出的东西,故《连山》与《归藏》已然。

同理《周易》原初内容格式是:符号十内容。

如:( )乾,元亨利贞。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

而把原是一篇篇文章内容的《周易》,变成繇题式《周易》,到卦爻式《周易》,还均存在着明显的割裂痕迹。

如《周易》原创内容里的《震》文被改造成“繇题”文本格式,一看就存在着明显的割裂痕迹。

《震》原文:“( )震亨。震来隙隙,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来隙隙,后笑言哑哑,吉。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震苏苏。震行,无眚。震遂泥。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震》文被篡改成繇称格式:

“( )震:亨,震来隙隙,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 )豫:震来隙隙,后笑言哑哑,吉。

( )归妹: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 )丰:震苏苏。震行,无眚。

( )复:震遂泥。

( )随: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 )噬嗑: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从上举例看到《震》原文中出现了十一个“震”字,而《震》文可分为十二段内容。可在被篡改成“繇”式或“爻”式的内容时,而是分割成一句“卦辞”和六句“繇辞”或“爻辞”。

再如《周易·贲》文。

《贲》原文是“( )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其趾,舍车而徒。 贲其须。 贲如濡如。永贞吉。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白贲无咎。”

我们再看看译文就明白是讲述的啥。

(译文)“二十二、纯洁英武的勇士,亨通,小心行事,有利于进步与向上。

勇士舍车而徒步,展现了勇士威武健壮的体魄。勇士正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勇士又刚柔兼备,前途美好吉祥。勇士老当益壮,乘着雪白的骏马,不是为寇,而是娶亲结婚。勇士解甲归田,回到了家园,虽得微薄的布帛,作为安家的费用有所困难。然而最值得欣慰的是勇士晚年迎来了吉祥平安。勇士纯洁一生,一尘不染,无怨无恨。”

我们并且从《周易》所用那套符号排序之用,而被后来通过”三联体”符号,赋予上八卦取象(即乾取天、坤取地、震取雷、巽取风、坎取水、离取火、艮取为山、兑取为泽),先秦史巫既用八卦取象用于卜筮(《左传》里记),后来人们又用八卦取象解释《周易》。实则八卦取象是《周易》一书后出的东西,本与《周易》文章内容无任何关联,只是排序而已。如《贲》文里所用的一个符号,被后称谓”山火贲”,按”八卦”取象来看,《贲》上卦成为”八卦”说里的”艮 ? ”卦,取象”山”;下卦为八卦说里的”离 ?”卦(当然《周易》所用这种符号在战国之前的写法并不是这样)取象”火”,”山与火”变成《贲》永远不变的标置与内涵了。

我们看看《周易·贲》(贲读bēn,指武士、勇士讲)文内容,明白无误地知道是讲述的是什么,是歌颂纯洁无私的英勇武士精神。与所用的一个”六联体”符号,被后衍生出的”八卦”取象的”山火”,并没有半毛关系。并且从文章内容看岂能分不清是文章道理,还是占卜的卜辞吗?把《周易》一书里文章内容说成是占卜辞的,不是啪啪被打脸么?

那么,为何春秋时期在史巫眼里却把《周易》当成卜筮(算卦)来用呢?我们下节接着评论。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43173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