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易学”评论》(四)

《“易学”评论》(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易·巽》里的 “史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在权位上者服务的智囊团,即谋臣。当时没有这些词,实乃就是这些意思。

“纷若”:指纷繁、众多,纷纷献言之貌。本句的意思是“恭顺在位下,采纳众多谋臣的建议,吉利,没有害咎。”

这句话是从有利的一面论述恭顺的行为,这是让统治者要有谦恭的姿态,礼贤下士作风去采纳谋臣的建议,才正确。故《周易》里出现的”史巫”,是指”谋臣”之意,当然这些人既是史官谋臣,又会占卜。这在《左传》一书里记载的”筮例”里也说明了那些占卜者的身份。

如《左传》里记《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候者,陈候使筮之。”

这里说的”周史”,即周王的史官。

《僖公十五年》:“初,晋献公筮嫁伯姬于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其繇曰。”

这里的”史苏”,即史官姓苏。

《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对曰:‘周礼未改今之王,占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

这里的”卜偃”,即占卜官偃。

《襄公九年》:“穆姜薨于东宫。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

《襄公二十五年》:“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居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子,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

这些”史曰”,皆是掌管占卜的史官。

《召公五年》:“初,穆飞之生也,庄权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以示卜楚丘。”

《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卫国主其社稷。’遇《屯》。又曰:‘余尚立絷,尚克嘉之。’遇《屯》之‘比’。以示史朝。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

《哀公九年》:“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占诸史赵,史墨,史龟……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之需。”

这以上里出现的”卜楚丘”、”史朝”、”史赵”等,是占卜官和史官的名或姓称谓。如阳虎本身就是赵鞅的家臣谋士,也会卜筮。

总之,《左传》里记载的占卜者,就是掌管着占卜的史官谋臣,也就是称的”史巫”。

那么,《左传》一书里所记载的史巫为何把本是一部为君子讲述的”修身、齐家、治国”政治谋略书,当成卜筮之书而用呢?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43173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