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二十三)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二十三)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一句不好理解,“剥之”,为何还“无咎”呢?而“无咎”在《辞源》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没有过失。另一是:过由自取,无所怨咎。若按后一种意思,这句话是说:“无视那种剥蚀情况的继续发生下去,只能是过由自取,无所怨咎。”这是比喻不重视问题的解决,而导致灾祸,也只能是咎由自取。

“剥床以肤,凶。”

“肤”:皮肤。

此句还是承接上面内容而继续论述“剥蚀”问题一再发展下去,就侵害整个床面,导致床体的彻底损坏。这还是象征。这种象征的问题也不难想象。这说的是整个层面出现了问题,结果就是“凶”。

“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这一段的意思是真对问题的发生应如何来扭转,作者提出了方案。这是解决“剥床以肤,凶”的方案。即挽救大厦倾的办法。这句话里的“贯鱼”如同“鱼贯”,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不断。这是用“贯鱼”来做比喻。比喻依次,要有次序。“贯鱼”:就是前后有次序。这是寓意道理。“宫”:宫人。“宠”:获得宠幸。在商周时期的王,都是多妻制。“周礼”记载,后宫已有王后掌管六宫。天子后宫里的事,已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周礼”一书记载的内容,就是为天子一人服务,而设立的各种规定。即为“天子”一人设置了庞大的各种机构。天下是天子一人的私属,所以哪一个宫人不想得到天子的宠幸。而一步登天,为人上人呢?这里的“贯鱼,以宫为宠。”是比喻,是借“贯鱼”的现象与“宫人”的现象来寓意政治上要建立规矩与制度。作者认为有了制度规范,才“无不利”。这是通过“剥”现象出现,要改变这种危及社会政治问题的发生,就要讲次序,讲规范,设规矩,才能避免“剥床以肤”这种危害整个社会层面问题的发生。但作者没有提出具体的规范内容。用比喻说理,难免论清事理,是只见形象而难见本质的思维方法。

最后句子点出了危害社稷问题的结症:“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硕果”:硕大的果实。“舆”:大车。“庐”:草房,屋舍。

这句话用现在语表述:“社会已到了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步,将会导致革命的爆发。”那个时代虽没有这些名词,但包含着这些意思。这句话译意是:“劳动人民创造了财富,可他们却享受不到这些成果,而被当官者所攫取占有,劳动的百姓被伤害的已到了无法生存下去的地步。”

《周易》时代与后封建时代社会里的问题没有大的变化,历代统治者都要面临着统治与被统治者两级矛盾问题。这正是自建立起官僚体制,所必然导致这一矛盾危机的发生。

《周易》作者已经洞察到导致社会危机的问题的结症。而作者解决这问题的法宝,就是所建构的民本理念。即让“君子”(统治者)爱民(有孚)。当然“民本”与王权政治是相得益彰,王权制下,只有高喊爱民的口号,否则没有其他灵丹妙药。只有推翻王权制度,才能丢弃民本,而建立民主。

本篇是以借“剥床”来比喻政治道理,也是一篇具有强烈的忧患思想意识文章。体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在思考着国家,人民的和平未来。又体现了作者那种强烈震撼人心的对世道不公的呐喊。“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成为千古绝唱。也反映了作者清楚的认识到,社会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足以说明《周易》作者是处于西周后期这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里,才有如此对社会清醒的认识。

本篇以物(床)而喻事理,揭示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提醒统治者危险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财富上的分配问题。也是来自于没有建立一种完善的机制问题。作者清醒的认识到,创造财富者,反而不得食,而硕果被不劳者攫为己有,而劳动者(小人)已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这才是威胁着统治者“凶险”的来源。这就是为统治者(君子)讲述“安邦治国”的政治术。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35945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