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周易哲学解读 >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六)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六篇(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变卦”故名思意是变出一卦来。“变卦”是筮法上的术语,是变占内容。而“卦变”是卦画的‘生成’与组合说法,而不是筮法。“变卦”则是筮法,即在筮卜时,占出一卦(为“本卦”)通过揲蓍出的奇偶之数成卦筮法规定,是要讲某些的爻画转变(即“老阴、老阳”之说),而得出另一卦(即卦画符号)而为“变卦”。在八卦筮法上由“本卦”与“变卦”结合来批断人事吉凶的说法。

但也有人认为“变卦”是以揲变卦,才称“变卦”。而以“卦”变“卦”才为“卦变”。若这样认为,那么在筮法中,即在起卦(或称成卦)时,就同时出现了“变卦”与“卦变”这两个概念了。

如以蓍草起卦时,即按“大衍之数”说法,通过“三”,“六”十八变得出六个或奇或偶的数字(只会出现在“六、七、八、九”四个数字中的某些数字)。要通过筮法上的规定,奇偶数与卦符号的两个基础符号(即“—”与“— —”)对应转换(即奇数转变为“—”符号,偶数转变成“— —”符号,写在竹简上还是其它物上,以看起出来的是六十四卦里的哪一卦。在春秋时期的筮法中还没有阴阳一说,不过可以以奇偶数的规定转变画符号里的两个基础符号。后来,即“六·九”卦爻结构形式的《周易》文本出现后,已把阴阳附会到卦画符号里去了。也就出现了老阴老阳筮法之说)。就得出一卦来,这就是“以揲变卦”,即成卦方法。假定揲蓍(即通过六爻十八变)得出的是“七、七、七、八、八、九”六个数,通过奇偶对“画符号”的转换,包括规定的“变数”方法,即可一次完成“本卦”与“变卦”来。

如下例:

本卦 得出“变卦”

七??? —??? —

七??? —??? —

七??? —??? —

八??? --?? --

八??? --?? --

九??? —??? --

揲数(无妄卦)(否卦)

这样在起卦时,按“大衍之数”,通过“三、六”十八变,得出六个揲蓍之数,通过转变为“画符号”,就得出一卦为“本卦”,若有变数(即起卦时出现的 一些变数,如规定奇偶里的老、少数,即“六”、“九’为变数),那么“本卦”的爻画(在春秋时称繇画)是要变的,即“—”符号变成“- -”符号,“- -”符号变成“—”符号。这样就又从“本卦”中得出一“变卦”来,这不过是人为的规定而已。如上例,本卦《无妄》变出“变卦”《否》来。

那么,按“以揲变卦”(即以蓍草起卦而得出“六、七、八、九”,再将这些数按阴阳之分转变成阴阳爻画)就是“变卦”之说的话,那么上图例中的《无妄》卦,则是“变卦”了。

若以“卦”变“卦”为“卦变”的说法,那么上图例中的《否》是以《无妄》卦中变出来的,《否》卦就是“卦变”了。

笔者意为这种认为的“变卦”与“卦变”是不妥的。在筮卜上,虽以揲蓍之数而起出一卦,同时在揲时就得出某爻变(早期即《左传》筮例没有爻称,应是“数变”),同时也就得出一“变卦”,虽是由“本卦”变“之卦”(即“变卦”),但是在揲时(起卦时)同时发生而得出的“变卦”,就不能认为是“卦变卦”而称“卦变”,因为这没有离开筮法。故不能把筮法中的“本卦”变“之卦”,看成是“卦变”,应是筮法中的“变卦”,实是一种变占方法。而“卦变”则是讲六十四卦画的生成与组合之说,而与筮法上的变占(“本卦”变出“变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故笔者认为“变卦”应归筮法,即变占方法。在揲蓍时出现的由“本卦”而变出的“变卦”,不能看成是“卦变”。

我们先分清了“变卦”与“卦变”的不同,接下来我们看《左传》里的筮例,是否是“变卦”筮法。

https://www.xddxs.co/read/48132/28359383.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