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烟冥望阡陌 > 第二九二章 大一统·军政分家

第二九二章 大一统·军政分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直到傍晚时分蒙琰夫妇才回到行宫,刚准备传饭长孙青青就过来了,神情紧张,四顾看了四周没有外人才小声说道:“舅父,父亲传信来说庆武军已经秘密抵达庐州南!”

蒙琰冷哼一声,说道:“萧彧啊!萧彧!对外战事未了你就想搞摩擦?行!你喜欢玩,我就陪你玩!”

顾清风立刻就知道蒙琰想做什么,正要劝阻,只听蒙琰喊道:“来人!告知余赓和宣松!熙州城外整军!”

“您别激动,庆武军的动作或许只是为了金陵的东海人呢?”顾清风还是劝了。

蒙琰摇摇头,说道:“收复金陵庐州的兵马就足够了,庆武军调到南边来明显是冲着江上的蛟龙,他不客气,我也没必要和他假惺惺!”

第二日,蒙琰突然从长沙下旨,正式通告天下大宣在未来一年内要完成军政分离以及政务和军制的改革。

蒙琰的正式旨意下达以后的第八天,大宣太子蒙靖言在成都联合海棠园下发了政务改革意见书,政务改革对各省各部都没有进行大调整,只是进行了细化,同时彻底让军务从海棠园中剥离出来,自皇帝以下,设立三师为尊,分别是太傅、太尉、太师,三师为皇帝的参议,并不执掌实权,但在三师之下常设海棠园,海棠园以大学士为尊,内设监察处和审查处,监察处负责监管百官,处理百官不法事,审查处负责考察官员晋升以及调整事宜。

三师分别是太傅齐国公顾言风、太师楚国公陈之庆、太尉燕国公言澜,同时对多人进行爵位调整了,这次的调整也正式代表着宣、宁两国从合作转变对峙的开始。

监察处由澄侯苏青领之,审查处由湘王蒙靖烨领之,同时太子蒙靖言领海棠园襄办。

海棠园的职责仅向皇帝负责,不是朝廷最高权力机构。

三师之下以内阁为尊,内阁中设总理大臣一人,尚书令和西台令使兼领副总理大臣,再由民情院提名六人为副总理大臣,共计九人组成内阁。

新任内阁总理大臣为赵国公邓岗、尚书令秦王蒙烬、西台令使魏国公谭勇,其余四人分别为金陵侯方克明,洛辰侯袁怀英,太原郡公聂桓、辽国公石英、商国郡公涂山胤元、越国侯顾晟。

同时下设十三部,分别是礼客部、两院部、国安部、民部、三法部、商部、吏部、工建部、河道部、桑田部、巡防卫戍部、海运部、稽查部,十三部尚书为主官。

在地方上分设十一行省及三城令,西域行省,治所甘州;陇右行省,治所肃州;雍阳行省,治所汉中;六川行省,治所崇州;诏南行省,治所建宁;云梦行省,治所襄阳;江右行省,治所豫章;江南行省,治所长沙;八闽行省,治所闽州;夜陵行省,治所夜陵城;容桂行省,治所邕州;岭南行省,治所羊城;同时设成都令,永安令,汉阳令,成都周边八州为成都治下,旧巴地位永安令治下,以江夏为中心,周边七州为汉阳治下。

行省下置四级,州、郡、县、镇,行省主官为平章,领尚书衔,行省各司局仿中枢十三部。

而后蒙琰在长沙再下圣旨,三年内迁都汉阳城,成都降为陪都。

圣旨下达的三个月后,成都太子联合新成立的海棠园及内阁再下公告,进行军制改革,原有的总局及各分局不变,所辖防卫地点不变,但严格的将军务与政务分隔开来,各地行省至郡一级均设大营、卫所,但无诏令不得干涉地方行事,地方也不得无故对军务参赞。

同时将枢台单立出来,与内阁齐平,枢台主官为枢密使,余赓以枢密使身份兼管总局总指挥。

同时废除原有军衔制,在大宣全军中施行新军衔制度,设置十三级将官,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同时设七级军士,以一级军士为首,依次而行,一级军士待遇位同上校,军士可转为将官,条件有三,一是考入白泽武院学习,二是民情院或皇帝陛下破格提升,三是立功晋升,由民情院评价。

对于将官的评定以枢台为主,海棠园、内阁为辅,两年完成评级。

连续三个月的两轮政务、军务新政的推行在大宣境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却没有预想中的动乱发生,尤其是在军中,大家更在乎的是评价为何等位置,为将官否?将官几级?这些问题才是军中兵士更关心的事情。

而在地方上讨论比较多,也是争议最大的事情就是迁都问题,成都是大宣开国时定下的都城,成都的百姓以及商户早就认定自己是天子脚下,现在突然迁都汉阳城,不少人都在反对,反对声中也有很多朝臣,他们在成都已经习惯了,不愿意迁往汉阳城,一时间奏章如同雪花般的飞向长沙行宫。

“您倒是也看看啊?总不能一直这样留中不发。”顾清风一边叹着气说,一边整理如同小山般的奏折。

“不看!他们这帮人无非就是不想离开成都那个安乐地,迁都就是为了告诉他们,大宣的都城是随着格局的改变而改变,今日迁都汉阳,未来或许是金陵、西京、洛辰,甚或是幽都都有可能,大宣的天子是守国门的,而不是偏安享乐的!”

顾清风身子一阵,而后笑着看向蒙琰,“您说的对,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只有这样,大宣才能长久不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