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三国:成为瑟提来捣乱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荀彧献计

第一百八十一章 荀彧献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你是袁绍长子袁谭?”曹操身处主位,一双鹰目紧紧盯着冒充的袁熙,语气虽然平和,但却给人一种压迫感。

头一次见到曹操的袁熙紧张的深呼吸三两下,而后目光决绝的应答称:“罪将正是!”

“你不是,我以前偶然见过袁谭一面,虽是远远观望,但也能看出来些许差池,你不要以为可以蒙骗曹某。”

见曹操笑着摇头否定,袁熙心中大惊,只能是咬紧牙关不让自己的表情发生变化。“罪将倒是不记得见过曹公,我想定然是因为时间长久外加上距离过远,才让曹公产生了错觉,罪将确确实实是袁谭,曹公若不信可立即修书一封给我父亲,看看他是作何回答。”

“……”曹操的表情很明显出现了异样,自己偶然见到袁谭时,对方还是个青年,如今数年过去长相早就发生改变了,因此自己并不知道现在的袁谭到底长什么样,刚才的话术也不过是为了诈他而已。“我就权当你是袁谭吧,你可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无故率军闯入曹公麾下的青州,但我需要解释一下,那是因为吕布偷袭了冀州,我军实属无奈,只能朝青州方向逃窜,绝对无意跟曹公对敌。”

“吕布,哼…”听见这个熟悉的名字,曹操只得是嗤笑称:“昔日董贼爪牙,今日摇身一变,竟然也做了大汉将军…”

见曹操对吕布的态度,袁熙心生一计,立刻卖惨道:“曹公明鉴,这吕布趁我父北上讨伐公孙瓒的档口,亲率铁骑偷袭,冀州兵力空虚难以抵挡锋芒,这才让他将州郡给夺了去,不如由我来做一个中间人,联系父亲同曹公同时出兵夹击冀州,定然吕布有来无回!”

对于袁熙的献计,曹操心中并没有什么波动,反而是开口询问说:“你父亲身为大汉中良,为何不集结精锐南下攻伐伪帝袁术,反而只差遣刘备带五万人助阵?难道说在他眼里尚未表露野心的公孙瓒比建国开元、大逆不道的袁术更加重要吗?嗯?!”

“这个…这…”曹操的一番追问下来让袁熙再也绷不住脸色了,慌张失措于此刻一览无余,支支吾吾了半响也找不出一个好理由来。

见袁熙给不出理想的答案来,曹操摇摇手,颇为不耐烦的表示:“罢了,这个问题就此揭过吧,我与袁绍自小相识,你是他的儿子,也算是我的侄子,我不会亏待于你,我会在这奉高城内找一出僻静的宅子,你去住下吧。”

“多谢曹公,只是不知小侄可否送一封书信给父亲报个平安?”

“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会亲自写信跟他讲的。”

“那…小侄就多谢曹公了。”打一开始就没想着曹操能答应的袁熙没有再次请求,非常沉稳的接受了一切安排。

待到袁熙被小兵带了下去休息后,一旁的荀彧才开口询问称:“主公可是相信了他的说词与身份?”

“不,不管他是不是袁谭,我都不在乎 。”曹操摇摇头否决着,转身将目光放到了身后的地图上面,颇为深意的感叹说:“比起他,我更在乎吕布的动静,自打董卓战败以后,我料想着吕布可能就会跑回并州去。不过碍于并州地处边境,又常年遭受胡人侵扰,荒凉至极,我也就随他去了。

本想着待我拿下冀州、幽州后再去向他动手的,可未曾想到居然被他夺了先机,三姓小儿属实可恨呐!这一次讨伐战,我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啊…”

曹操闭上眼睛哀叹一声,想想自己拉着九成大军出去浴血奋战,结果得到的只是豫州的三分之一土地,最重要的是颍川和汝南这重中之重的两郡自己一个都没有捞着,回来还得面对管承反叛,他怎能不气恼?怎能不叹息…

“这一次算是我们认栽了,但胜败乃兵家常事,主公只可叹息,断不可气馁。”

“放心吧文若,我曹操可没那么容易被打败。”重新抖擞精神的曹操摆出笑脸看着荀彧,向他求问说:“现在各方都有动作,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主公,依在下之间,吕布虽勇,但不过是一介莽夫,今日能成功突袭冀州,背后必然是有高人指点,如今敌在暗我们在明,不把对方身份查清楚,我军日后必然还会再吃苦头,所以在下有三条建议:其一,尽快平定管承叛乱,让将士休养生息,补充粮饷、器械;其二是派出探子化作各路商贾、农户深入冀州和并州,查清楚给吕布出谋划策的高手身份;其三是希望主公派出一队人马前往徐州,给刘备送上一封书信,表达主公希望与他联手匡扶汉室的决心,让他帮着我们拿下全部的豫州和冀州。”

“哦?文若怎么知道刘备去了徐州?”听完荀彧计划的曹操注意力全被第三条给抢走了。“难不成他把天子给救出去了?”

“我想是的,主公且想,在豫州那时刘备为何连领土都不要便匆匆返回?我猜他肯定是收到了吕布攻袭冀州的消息回去支援了,如今吕布已经拿下冀州数日,但不论是生是死,我们都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天子的消息,再加上刘备的二弟三弟皆是勇猛无比的悍将,虽然对付吕布有些吃力,但若想趁乱护送一个人逃出去的话,在下觉得十分有可能,还有一点,先前刘岱不就带着鲍信个于禁去投靠刘备了嘛。”

经过荀彧的一番敲打,曹操算是豁然大悟了。“现在还没有战火侵染而且距离最近的地方只有徐州,要是刘备真成功了,肯定会跑到那里去!”

“主公明断!”

“好,文若,你说说我派谁去送信最合适?”

“在下建议北海国相孔融前去最好,他本是孔圣之后,圣贤之名远扬,再加上伶牙俐齿,不怕刘备不答应。”

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曹操重重点头,抄起毛笔便开始奋笔疾书……

82中文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