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启激荡年代 >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有意义的事情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湖边有栈桥,几艘游船缓缓行驶在湖面上,所过之处,留下了一道道灰色的尾迹。

人工湖西侧,是一片墨绿色的低矮起伏的山丘,远远望去,似乎还能看到几个穿t恤的人,在卖力挥杆。

人工湖对面,坐落着一幢幢现代建筑,外立面是全玻璃幕墙,在太阳的照射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

郭孔晖被眼前的景色震惊得张大嘴巴,这里到底是研发中心,还是大城市的cbd?

不,大城市的cbd可没有如此美景,依山傍水,还他娘的能打高尔夫球。

还有天理没!

这哪里是研发中心啊,完全就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度假村!

如果能在这里工作,妈的,想想就美滋滋!

傅松对郭孔晖的反应很满意,连忙给吴溪使了个眼色。

吴溪心领神会,开始绘声绘色地给郭孔晖介绍起来。

“郭教授,这里是a组团,主要是物理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和计算机研究所。这个人工湖叫‘友谊湖’,是为了纪念中苏两国的友好关系……。”

郭孔晖愣了愣,指着湖对面的建筑群问道:“这是a组团,那是不是还有b组团?”

吴溪笑道:“一期工程只建成了两个组团,目前化学、生物医药、工程材料暂时挤在b组团。

不过等二期工程完工,又会增加两个组团;而三期工程完工时,基本上每个研究所就是一个组团。”

郭孔晖倒吸了口凉气:“那得多少人?填的满吗?”

傅松道:“保守估计,起码得四五万人,分到每个组团,也就六七千人。”

郭孔晖露出一副你逗老子的表情:“四五万人?养这么多人,一年得多少钱?”

傅松风轻云淡道:“每年二三十亿人民币,不算多。在我看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他话虽然说的有些狂妄,但也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研究中心全部完工,估计还需要五六年时间,到那时,远景集团一年的盈利肯定不止二三十亿人民币。

当然,研究中心运营费用肯定不止这个数,但傅松还可以拿国外的钱来给研究中心输血。

郭孔晖突然不想跟傅松说话了,闷着头一边开车,一边沿路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绕着巨大的人工湖走了半圈,在吴溪的指挥下,郭孔晖将接驳车停在a组团的一幢大楼前。

这里是物理研究所的主楼,高六层,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分别是两座三层和两层的裙楼。

听吴溪介绍说实验室都在两侧的四座裙楼里,郭孔晖干脆就不进主楼了,直接去参观实验室。

等郭孔晖再次出来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秋天的凉风一吹,带来了一阵冷意,可他心头确实一片滚烫。

在参观物理实验室之前,他打破脑袋也想不到,一个商人居然真的会踏踏实实地搞研发。

最让他眼馋的是,物理研究所的车载半导体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都是国内空白,比如微控制器、存储芯片、功率半导体、传感器、通信、继电器等等,都是目前国内无法生产的。

真他妈的有钱!

妈的,人比人气死人!

尽管不愿承认,但他确实有些心动了……

不急不急,今天只参观了物理实验室,还有化学实验室、生物医药实验室、工程材料实验室呢,等全部参观完了再说。

晚上,傅松在文华东方酒店宴请郭孔晖。

中午的接风宴是徐英代表沐城市政府宴请的,这顿饭是傅松以私人名义宴请的,所以也没叫其他人,除了吴溪和何佳外,又把刘宁和郭凡声喊了过来作陪。

既然是私人宴请,傅松就只跟郭孔晖谈感情,绝口不谈公事。

郭孔晖本来就犹豫不决,也乐得如此,而且他也是酒经考验的老烟枪,一手掐着酒杯,一手掐着烟,嬉笑怒骂,跟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相去甚远。

第二天,傅松本来跟刘克莉约好了聊聊的,但为了网住郭孔晖这条大鱼,他只能对不住刘克莉了,将时间往后延了几天。

他则是继续陪着郭孔晖来到远景研究中心参观实验室。

一直到下午六点多,一行人才离开研究中心。

回酒店的路上,郭孔晖突然问傅松:“傅先生,恕我直言,研究中心的很多研究实用性都不强,短期内产生不了任何效益,甚至有的研究可能永远也产生不了效益,你这么做值得吗?”

傅松笑着问:“郭教授,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郭孔晖很配合道:“假话如何?”

傅松一本正经道:“我有钱,嗯,有钱人就是这么任性,没办法,钱多的没地方花。”

“哈?”郭孔晖这两天跟傅松混熟了,知道他这人喜欢开玩笑,更爱讲段子,但他却对这个段子有点接受不了。

无他,看不惯傅松那副狗大户的丑陋嘴脸,有钱了不起啊!

老子其实也很有钱的好不好!

不过,一想到老头子留给他的几千万巨款,他就有些丧气,跟傅松这个土豪一比,自己就是个叫花子。

没法比!

深吸了口气,郭孔晖强忍着朝那张欠揍的脸上来上一拳的冲动,皮笑肉不笑道:“那真话呢?”

傅松递给郭孔晖一支烟,亲自给他点上,然后给自己点上。

翘着二郎腿喷了一口烟雾后,这才笑呵呵道:“我只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而在我心目中,远景研究中心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管花多少钱,就算是倾家荡产,我也要坚持下去。”

郭孔晖愣了愣,着实没想到傅松会给出这么一个答案。

他不由得想起了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情不自禁地说道:“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