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启激荡年代 > 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连续暴击

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连续暴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傅松一脸郁闷:“唉,还有不少人被上面截胡了,可把我给心疼坏了。”

其实他也就是嘴上抱怨两句,那些被截胡的,大多是军工、核物理、核工业领域的专家,这些人他留着也用不上,更不敢用,还不如拿来当人情。

他旗下的产业在内地之所以发展得如此顺利,没人敢打他的主意,跟他这些年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

否则,他一个毫无背景的泥腿子,还不得被人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就说沐汽集团吧,若不是高永超帮忙,根本不可能拿到生产乘用车的牌照。

而高永超为什么屁颠屁颠地帮这个忙,还不是因为他们从傅松手里拿到的好处实在太多,不表示一下实在良心不安。

别的不说,单单那三架伊尔76运输机,就足以让高永超感恩戴德了。

郭孔晖被傅松“凡尔赛”似的言辞整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3000名研究人员你特么的还嫌少?

一汽才多少研发人员?

人比人得死啊!

吴溪继续介绍:“目前,我们研究中心拥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名,前苏联国家科学院院士8名,还有将近100名前苏联国家科学院学部、地区分院、科学中心的学科带头人。

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有2000名,还有几百名高级技术工人。”

此外,从去年开始,研究中心还从国内招聘了将近500名各学科的研究人员。””

郭孔晖感觉自己的心脏再一次被暴击,他来之前听郭凡声介绍过远景研究中心的概况,倒是知道研究中心有巴洛夫院士这座大神坐镇,但郭凡声却不清楚研究中心的详情。

此时听吴溪说研究中心居然还有8位前苏联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100名学科带头人,他羡慕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普通老百姓或许对诺贝奖和院士顶礼膜拜,可他不是普通老百姓,在他看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院士的头衔固然值得尊敬,但他却知道那100名学科带头人才是研究中心最宝贵的财富!

巴洛夫院士今年快80岁了,那8位院士估计也差不多这个岁数,都已经过了最佳的科研年纪,无论体力还是精力,远远不能跟年轻人相比。

他们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眼光,能让后辈们少走一些弯路。

真正的科研主力恰恰是那100名学科带头人,只需要给他们几年时间,就足以带出一大批徒子徒孙,研究中心就能形成良心循环。

郭孔晖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绪,目光复杂地问道:“吴主任,方便问一下,研究中心一年的经费支出有多少吗?”

吴溪扭头看向傅松,见他点头同意,便道:“去年下半年,研究中心各项经费支出不到5000万美元,今年上半年经费支出已经超过了6000万美元,预计全年经费支出肯定超过1亿美元。”

郭孔晖倒吸了口凉气:“怎么这么多?”

吴溪解释道:“有差不多一半是工资薪金支出和员工福利支出。”

郭孔晖皱眉道:“员工的工资能花这么多钱?”

吴溪笑着道:“研究中心的最低工资是月薪1500元人民币……。”

“1500?”郭孔晖的声音都变形了,要知道他这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个月工资还不到300块钱!

吴溪点点头道:“这是研究中心司机和安保人员的基本工资,如果加上住房补贴、奖金、各项福利,他们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有两万五千块钱。”

“保安的工资都这么高?”郭孔晖虽然是富二代不假,但从来没拿过家里的一分钱,日常生活都是靠那点工资,所以在得知研究中心的司机和保安的工资是自己的6倍时,还是破防了。

道德再高尚的人,面对这种差距,心里也难免不平衡。

傅松解释道:“远景集团是‘双拥’模范单位,每年都会接收一批退伍专业军人,研究中心这边工资相对高一些,所以主要安置的都是些参战参试、残疾、立功退役军人以及烈士遗属。”

郭孔晖一听这话,心里立马好受多了,这些退伍军人都是有功人员,有资格享受这么高的工资待遇。

他由衷地感叹道:“傅先生,远景集团是外资企业,本来是没有接收退伍军人任务的,贵公司能这么做,实在令人敬佩!”

傅松摆摆手道:“郭教授,远景集团虽然是外资企业,但那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我是土生土长的沐城人,远景集团99%的员工也都是内地人,利润也主要来源于内地。

所以,我从来没把远景集团当成外资企业,而且因为享受了外资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所以我觉得远景集团需要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过去这些年,我不断地为远景集团注资,但从来没有将哪怕一分钱转移到国外去。”

郭孔晖对傅松的这番话深信不疑,因为远景集团再如何能赚钱,也无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获得上百亿人民币的利润,来支撑在沐城的大规模投资。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傅松从外部源源不断地对远景集团进行输血。

原本郭孔晖对傅松的印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有钱,超级有钱,不过现在他对傅松的评价又多了一个——有情有义。

“傅先生,贵公司一共接收了多少退伍军人?”郭孔晖怀着一丝好奇问道。

“这个……。”傅松苦笑不已,“我虽然是董事长,不过还真不怎么清楚。”

何佳在一旁道:“去年年底已经接收了一万一千多名退伍、转业军人,六成去了大农业事业群,三成安置在集团下属的各工厂,还有一千多人进入了沐城职业技术学校进修,一百多人留在集团总部。”

可能是刚才已经被连续暴击过,郭孔晖现在已经对数字有免疫力了,疑惑道:“大农业事业群能安置六七千人?让他们都去种地?”

傅松笑道:“我在西伯利亚、乌克兰、中亚那旮旯租买了一千多万亩土地,这点人根本就不够用,再翻一番也不够。”

郭孔晖:“……。”

这家伙不仅是个大土豪,而且还是个大地主!

放到过去,呵呵……

郭孔晖对以前的事至今仍心有余悸,所以连忙岔开话题道:“傅先生,研究中心打算筹建一个汽车工程研究所?”

“对,研究中心打算跟沐城大学机械系合作,不过一直找不到一个有经验、有能力的所长。”傅松说完,就目光炯炯地看着郭孔晖。

郭孔晖对于傅松的试探不为所动,装糊涂道:“沐城大学机械系是清华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对口援建的,为什么不去清华请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