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启激荡年代 >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悲观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悲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就算这些外国人都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斗争和合作并非不能共存。

比如,经济全球化以及产业链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布局,就给了我们与西方国家合作的基础。”

傅松哂笑道:“你难道忘了吗?四年前搞得人心惶惶的。”

刘克莉很明智地跳过了这个敏感话题,笑道:“但不可否认,随着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制造业转移速度的加快,国际间的产业分工协作,最终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从去年以来,无数的外资企业涌入大陆投资,外商月投资额屡创新高,照这种趋势,中西之间的经济纽带只会越来越紧密,一些问题并不能阻止这种大趋势。”

傅松这次倒没有反驳,反而赞同道:“经济全球化确实是大势所趋,因为这是利益驱动的,对中西方都有利。

西方国家尤其美国经济由实转虚,大陆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和市场,对西方国家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中国则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引入资本、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也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对西方国家更有利,所以它们才大力推动。

但一旦有一天,西方国家发现它们不仅无法再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经济全球化反而成为了它们的桎梏,你觉得它们会怎么做?”

刘克莉哑然失笑道:“不能吧?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是西方国家制定的,怎么可能反过来限制自己?”

傅松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曾写过一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文章,发表在《外向经济》上……。”

刘克莉道:“这篇文章我拜读过,你在文章里说,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短期内对我们利大于弊,但长期来看,弊大于利。

不过,我感觉你好像一直收着,文章读起来有些意犹未尽,是不是因为顾虑什么?”

傅松笑道:“没想到你还看过那篇文章。”

刘克莉道:“我每次采访之前,都会提前做一些功课,比如把采访对象的各种资料找出来仔细研究一遍。”

傅松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就拿经济全球化来说,我们和西方国家现在关系还过得去,那是因为双方各取所需,维持现状对双方都有利。

我们现在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层,说白了就是给西方国家打工,赚点辛苦钱。

但我们会仅仅满足于当个打工仔吗?

我们愿意继续用几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大飞机?

愿意用我们的血汗钱去进口汽车、电子产品?

肯定是不愿意的,我们早晚有一天会走上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向着高端制造业、高科技领域进发,这样一来,必然会引发双方的矛盾甚至对立。”

刘克莉若有所思道:“你觉得会有这么一天吗?”

“会!”傅松斩钉截铁道,“而且不会太远,只要不发生大的不可抗拒因素,给我们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最多二十年,我们必然要主动或被动地向高端产业发起冲击。

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进行产业升级,只有死路一条,与其我们自己死,不如死的是别人。”

刘克莉苦笑道:“傅总,你不仅是个幽默的人,而且还是一个言辞犀利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

傅松正色道:“可能你觉得我这是危言耸听,但事物的基本逻辑却不会说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这是美国的自留地和禁脔。

就拿集成电路产业来说,前些年美日半导体毛衣战,表面上导火索是日苯半导体产品低价倾销,但实际上却是美国对自己半导体产业落后于日苯这一事实的恐惧,以及反击。”

刘克莉点点头道:“当时我感觉这件事对咱们没有什么影响,最多只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后来我就此事找到了半导体专家俞忠钰,他的观点跟你一样,认为日美毛衣之战并非简单的毛衣之战,而是高科技产业之争。

他说,从日美半导体毛衣战上可以看出,美国以后只会对专业芯片设计更加重视。他还说我国半导体产业应该从‘赶超型’变为‘商品型’,不能一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要走一条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之路。

那时候还是1987年,远望科技还没成立,离远望计算机正式发布还有5年时间。”

傅松道:“87年年初我辞职下海,时间过得真快。”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刘克莉附和道,“我从1984年开始做计算机方面的新闻报道,马上就十年了,全国各地几乎都跑遍了,知道的越多,就越绝望。

傅总,说实话,当初我对俞忠钰的话相当不以为然,俞忠钰的想法很好,但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没有市场啊!

一直以来,我对国内的电子计算机工业是很悲观的,以当时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基础,我根本不相信咱们中国能做cpu和操作系统。

为什么我会这么认为?

因为整个80年代,直到1989年,国内全年pc整机装机量仅仅7.5万台,还有80%市场是国际品牌。

凡是稍懂半导体行业的人都知道,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三工分离,更知道半导体产业需要千万片才可能有开箱竞争率,才可能有价格竞争优势。

一年7.5万台装机量,这还不是销量,只是装机量,其中包括大量的库存。

这点市场容量,就算做出中国之芯给谁用?做出pc之魂操作系统卖谁用?

傅总,你应该知道,没有被市场化的研发都是巨大的浪费,不如不研发。”

“刘老师,你这是中肯之言,也是老成之言,集成电路和操作系统必须要有庞大的市场作为发展载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