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 第九十五章明朝的工商业

第九十五章明朝的工商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504(弘治十七年)年过去了,朝廷的各项改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皇帝朱佑樘的身体也不像历史上那样糟糕在今年(1505年)就去世了。 朝廷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鼓励工商,朱厚炜为了发展大明的工商业做一点引路的示范。

现在又多了两个旁观者,工部侍郎刘璋和工部主事徐贯。他们经常跟着朱厚炜,以便能多看看。另外,他们也到成都工业区考察过,从那里了解更多的东西和经验。朱厚炜希望更多的人能为天朝的复兴崛起出力,也热衷于宣传新的知识技术和思想。他们这是一拍即合,所以奔波忙碌的朱厚炜身边总有这两个人的身影。

从宋代起,中国的工商业已经相当的发达,可以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不是元、清这两个统治了天朝大地,资本和工业革命会首先在天朝兴起。

明朝末年,中国的工业、商业并不落后。如果能适当的引导,工业革命就可能出现在天朝。朱厚炜就是秉承着这个理念,想在大明有所作为的。

英国的工业革命起始于纺织业,推动力是蒸汽机。中国的纺织机械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到明朝末年时,是世界领先水平,朱厚炜又带来了蒸汽机。工业革命的种子已经有了,能不能发芽呢?朱厚炜要催化它。

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工业、商业的起步也就应该从这里着手。

当时的手工业可以分为几大类,一是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和丝织业以及与之相关的轧花弹花缫丝等;二是食品加工业,有造酒、制粉、榨油、作酱等,那个时候点心、面包、蛋糕之类的还没有市场;三是植物茎杆枝条编织业,如草编、柳编、苇编、竹编之类;四是烧造业,烧制砖瓦盆碗缸罐等器物;五是造纸业;六是一些地方特产,如鞭炮、年画、假花等。此外还有各种手艺人,木工、铁工、泥瓦工匠。这些手工业产品,囊括了社会生产生活资料所需工业品的绝大部分。

以柳编为例,华北平原到处都有柳树,柳条细长柔韧,是编制的好材料。用柳条编织的筐、簸箕、水罐等是农家生产生活不可或缺之物。柳编虽然简单,却不是人人皆会的,它有专门的生产作坊。南洋热带地区柳树少见,柳编制的产品在那里会有很好的市场。

后世在北方黄淮这一带有一种编织产品很红火,那就是草帽辫。草帽辫的原料是麦秆,是小麦生产的副产品。它是用几根麦秆并排编织,像编发辫一样,编成不到一寸宽的扁平辫子,一圈一圈的用针线缝在一起就可以做草帽,所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叫做草帽辫。用它做的产品当然不只是草帽了它的需求量很大,也是外贸出口的大宗产品。

苇席业一般都是原料生产和苇席编织分离的,他们中间有商人运作。就是种苇人不织席,织席人不种苇而购买原料。

如果仿照苇席的生产方式,有专门的麦草商,收购农民手中的麦秆,这就使农民们多了一项收入。麦草商再把收来的麦秆,雇佣人手作原料加工。先将根和稍截下,卖给农民修盖茅舍(做泥坯时掺入,加强土坯的拉力强度,叫做花秸泥),土坯修建的房舍是年年需要维修的,因此,麦秆的根梢部分总是有人要的。中间部分按部位截成不同规格,再按等级分别扎成束,卖给编织草帽辫的工厂。这样一来,原料种植和手工业生产不但有了分离,而且还由商人作中介,加工原料,专业化更强了。

产品虽小,却体现了资本的商业运作,对人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相信大明朝的人们并不傻,有了这些示范的产业就会开阔人们的眼界,启发人们的智慧,新兴的工商业大潮就会慢慢的启动。

把这些作坊集中起来,扩大规模,形成工厂。再下力量扩大它的销售渠道,甚至出口贸易。这就形成了产业,就是资本运作的雏形。朱厚炜在外贸下那么大的功夫,不就是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吗?买入粮食,也要有出口商品,这才能贸易平衡。

可以搞宣传,但是,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干起来,做个样子。别人看到有钱可以赚,自然会跟上来。

纺织更是一个大产业,这是工业革命的摇篮。从原料上说分为毛、棉、麻一类的短纤维纺织,和蚕丝类的长纤维纺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