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 第二十七章除夕夜

第二十七章除夕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北京皇宫坤宁宫弘治十六年(1504年)腊月三十日除夕,弘治帝朱佑樘、张皇后、太子朱厚燳、太康公主朱秀荣、蔚王朱厚炜、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张皇后母亲金氏一家人。

当年朱佑樘小时候抚养过他的废后吴皇后一家也来了还有前朝宪宗留下的嫔妃。

天顺八年(1464)七月二十日,吴氏被封为皇后。

宪宗皇帝朱见深的正式婚姻是英宗皇帝包办的,没感情可以培养感情,但吴皇后怕是没机会了,因为朱见深有位一生挚爱的女人:年长他十七岁的万贵妃。

1464年7月20日十六岁的吴氏戴上凤冠,成为宪宗的第一任皇后。大婚之日,百官对这位才貌出众的皇后行礼,高呼千岁。

吴皇后的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好像春天盛开的桃花。普天同乐之际,只有一个人面露鄙夷,嫉妒的烈火盈满胸膛,她就是万贞儿。她原本要利用宪宗对她的畸恋,成为天下第一贵妇人。不想却被来自京畿的一个黄毛丫头占了先,心中如何不恼,直恨得她咬碎银牙。

万贞儿经常在吴皇后面前耀武扬威,不但不把吴皇后放在眼里,还出言不逊地激怒吴皇后。吴皇后一次忍了,再次忍了,最后再也忍不住了,便以牙还牙,对万贞儿大加呵斥。

吴皇后心里暗想,这个万贞儿哪里比我好?长相粗俗,性格泼辣,生就是一副管家婆的嘴脸,让人生厌,皇上怎么会对这样的女人着迷?真是想不通!带着一丝醋意,吴皇后不再给万贞儿留面子,她要拿起皇后的尊严,杀杀这个丑妇的威风。谁知道,她才对万贞儿加以呵斥,万贞儿竟反唇相讥,大骂皇后不止,祖宗奶奶十八代,什么难听骂什么。吴皇后忍无可忍,下令对万贞儿施以杖刑,直打得丑妇猪狗般嚎叫。

吴皇后做梦也想不到,一时的冲动竟招来弥天大祸。宪宗知道万贞儿挨了打,心疼得不得了,怒火满胸,气势汹汹地到皇后寝宫问罪。

吴皇后也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主,会来事的看宪宗气鼓鼓地来了,就该和颜悦色地把这件事化解了,才算是聪明之举,偏偏看不出形势,宪宗还没发问呢,她先哭哭啼啼地说了万贞儿一身的不是。

宪宗哪里听她啰唆,当着万贞儿的面,下令杖责皇后,替万贞儿出气。

万贞儿想得到也做得到,她害怕日后吴皇后一旦重获宠爱,自己难免遭受报复,干脆就让宪宗把她废了,才是万全之策。宪宗也看吴皇后憋气,但他总算清醒,他对万贞儿说:“皇后的废立非同儿戏,一定得有充足的理由才行!”

万贞儿脸上掠过一丝狞笑:“办法早就想好了!”宪宗说:“说来我听!”万贞儿屏退了左右人等,悄声说:“可从老阉货牛玉身上做文章。先皇当着他的面选定的皇后,如今死无对证,就说老牛收了吴家的礼,假传英宗圣旨,把属于王氏的皇后之位授予了吴氏。如今真相大白,吴氏自当逊位。”宪宗听罢,连声叫好,当场定下计谋。

很快,老太监牛玉被锦衣卫下狱。宪宗派人严刑拷打,牛玉老迈经受不起,屈打成招,编了一个弥天谎言:当初英宗中意的太子嫡妃人选乃是王氏,吴氏的父亲吴俊行贿于我,给了我一大笔银钱,我才假传先皇遗旨,使吴氏得以正位中宫。宪宗得到牛玉的口供,拿给钱太后和周太后看,要求废掉吴皇后。

钱太后大感意外,知道其中另有玄机,不同意废后。周太后偏偏要跟钱太后唱反调,支持儿子废后。钱太后无奈,只好向宪宗母子妥协,废后成为定局。

此后,宪宗下了一道诏书:“先帝为朕简求贤淑,已定王氏,育于别宫待期。太监牛玉辄以选退吴氏于太后前复选。册立礼成之后,朕见举动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因察其实,始知非预立者。用是不得已,请命太后,废吴氏别宫。”(宪宗原旨)。

可怜的吴氏只做了几个月的皇后,就被万贞儿从中宫踢了出来,天大的委屈也无法向人倾诉。十六岁的她不得不在凄冷的西宫打发余生。

皇宫经过朱厚炜的改造也安装了土空调和自来水,朱佑樘对吴皇后说:“当年我母妃生下我之后是张敏叔叔、吴皇后和宫中的太监宫女将我养大,没有你们我早就不在了。张叔和母妃走后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吴皇后就是我的母亲就是太后。”。

吴皇后没有想到当年的一个无意之举会有今天的结果,吴皇后哦不,是吴太后激动地热泪盈眶。

朱佑樘和张皇后带着朱厚燳、朱厚炜、朱秀荣一起上前跪在地上说:“太后,请受孩儿、孙儿孙女一拜。”宫中的太监宫女也一起跪下说:

“恭喜吴太后、贺喜吴太后。”吴太后现在已经幸福的晕过去了弘治帝是以孝治天下。

朱佑樘由于不是正出而是庶出连庶出都算不上,只是临时宠幸的孩子。苦难的童年使他同其他皇家成员没有任何关系,在他在位间颁布许多针对皇家的政策特别是土地兼并上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虽然朱佑樘一向崇尚俭约,不过今年朱厚燳、朱厚炜都回到北京,是朱佑樘登基后的第一次全家都到齐的除夕,所以破例在乾坤宫举行了一场宴会,虽然规模不大,不过却将原皇宫诸妃以及张皇后一家和吴太后一家都请来,当然北京的其他皇亲国戚就没有必要请了,朱佑樘一家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打算一家人坐在一起,过除夕夜。

宫中正殿之中,来赴宴的人都已经坐好。因为是家宴,所以大家以家庭为单位围在一起,朱佑樘和张皇后出生都不是很高贵,吴太后也是多年生活在冷宫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就像平常百姓一样。

朱厚炜从成都把宋应星、方以智、孙冠球、万户、李时珍、虚空道长等人都带到北京还带来一部照相机。

朱厚炜上前说道:“今天是除夕,我从成都给太后、父皇、母后和各位长辈带来了一些礼物在,祝大家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张皇后说:“那还不赶快献上来”。

“儿臣遵命!”朱厚炜说完一招手,一直在宫外等侯的孙冠球和虚空道长走上前来,推着照相机进来。看过老电影的都知道,老式的照相机是装在一个大木框上面的,相当笨重。摄影师要用一块黑布蒙上以免曝光。

“父皇请看,这是儿臣准备的第一份礼品。”朱厚炜说着,让孙冠球和虚空道长给孝宗朱佑樘拍下了大明皇帝的第一张照片,随后又同张皇后照了张的合影吴太后和朱佑樘一家照了合影。

朱厚炜又说:“母后,孩儿准备的第二件礼物是一面大镜子”。张皇后接过来看了一下,发现这东西外面是一个做工精美的圆形紫檀木框,上面点缀着不少花纹与鸟兽,正中间则是一面亮晶晶的东西,好像水晶一般。等她将这东西拿正,想要好好端详一下时,忽然从那水晶中看到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绝美脸庞。

“呀~,这……这是镜子?”张皇后看着镜子中自己纤毫毕现的面孔,露出一脸的不可置信,她无论如何也很难相信,这世上竟然还有将人照的如此清晰的镜子。

“咦~,让朕也瞧瞧?”旁边的朱佑樘也发现这镜子的与众不同,拿过来左看右看好好端详起自己面孔,发现这镜子果然比自己用的铜镜要强的多,连脸上根根胡须都看的一清二楚。

“启禀父皇、母后,这的确是一面镜子,不过不同我们常用的铜镜,而是一面由玻璃做出来的镜子,儿臣又用独家秘法将玻璃做了处理,使用它照人时,会比铜镜清晰百倍。”

朱厚炜得意洋洋的说道,成都已经能生产平板玻璃,再用锡纸和水银制成镜子就成了。

其它人一开始听到张皇后说是面镜子,心中都有些失望,还以为朱厚炜为母亲准备的是什么礼物呢,搞了半天原来是面镜子,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朱佑樘和张皇后的异常,如果只是一面普通的镜子的话,他们应该不会如此失态才对。在听到朱厚炜的解说之后,他们才明白这镜子的与众不同,于是一个个都要上前见识一番。

“父皇,能不能让我们也看看,二弟所献之镜到底有何不同?”胆子最大的太康公主率先站起来说道,这一提议立刻得到其它几位夫人和吴太后的赞同,连朱厚燳也在起哄,想要看一看镜子的玄妙。

朱佑樘也不好驳了众人的兴致,扭头看了看张皇后,张皇后虽然不舍,不过最后还是同意了,于是将镜子交给众人传阅了一下。

结果这下立刻引起了轰动,男的倒也罢了,不过是觉得总算看清了自己的长相,而那些个女人则一个个爱不释手,要不是仅有的一点理智让她们还保持清醒,说不定现在都敢抢回家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