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千里红颜安天下 > 入宫

入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陈夫人一听,忙引了青榕青桐走上前去。青桐规规矩矩的行了礼,听得太后与陈夫人寒暄问话,她便偷偷抬眼看了看殿上诸人。

只见正中端坐着当今圣上,明黄色的冠袍十分晃眼。这是青桐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圣上,只觉得他面色平静,毫无喜怒之色,对阶下诸人也毫不关注,而且并不像想象中的帝王那般威严。圣上左侧端坐着发须尽白的太后,很显然,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每一道皱纹里都有笑意,显得和善慈祥。此时她正与陈夫人询问家中琐事,不住地发出呵呵笑声。青桐也抿嘴笑了,太后和秦老太君都是父亲的姑姑,虽然自己并不记得父亲的模样,但是看到父亲的亲人还是有说不出的温暖。

圣上和太后之下分列着四位皇妃,左手尊位端坐着的是当今圣上唯一的贵妃吴氏明月,人皆称明贵妃。她十六七岁时便是石逢涧的妾室。先皇后过世时将大皇子和大公主托付与她,她便如亲母般倾力抚育,圣上甚为感念,多年来一直圣宠不断。她兄长吴慎曾助力石逢涧称帝,被御封为一品辅军大将军。

左手次位是三皇子盛王的生母和妃,是石逢涧做县公时娶的妾室。这位和妃娘娘比明贵妃要年长几岁,早年间圣上四处征战之时,她在乡野之间独力抚养三皇子,也吃得许多苦楚。

右手两位分别是四皇子的生母敏妃和六皇子的生母宣妃,这二人均是石逢涧称帝之后納选的妃子。

青桐正默默的低头思考这并不复杂的后宫结构,突然听到圣上对陈夫人发问,“我记得先国公还有个女儿吧,如今多大了?”

陈夫人心中一紧,脸上仍强作出镇定之色,“回陛下,青桐正是先国公遗女,已经十六岁了。”说罢给青桐使眼色,青桐只得上前一步,重新参拜。

“哦?”圣上遥遥望着青桐,忽一眼瞥见她腰间的玉佩,眉头一缩,“嗯,这是当年朕赏你父母的玉佩。”

青桐忙道,“正是,陛下所赐,未敢疏忘。”

“好,好,你父亲助朕打江山的情谊,朕也不忘。”圣上缓缓地说道。

太后听得圣上提起自己的侄儿秦深,也不免一阵悲伤。这个侄儿自幼聪颖,年少有为,最得族中祖辈疼爱。当日石逢涧要起兵谋天下,太后便荐了秦深共谋之。不想得了天下不久秦深就过世了。膝下的幼子也没能保住,只孤零零剩了青桐这个女儿。太后叹一口气,招手让青桐走至跟前,携手而泣。

青桐有些尴尬。父母相继过世时她尚在襁褓,并没有太多印象。这些年偶然思念父亲母亲,也不过是对着他们的遗物有所伤感,有些遗憾自己不曾记得他们的容貌,不曾喊出过父亲母亲的称呼。她自幼跟随秦治夫妇过活,同青榕等姊妹一起长大,在家中并未因血缘问题而受过任何委屈。因此她对父母早丧的体会并没有太过刻骨铭心。如今太后拉着她的手悲戚不已,她虽伤感,也只得暂暂压下,对太后温言劝慰起来。

圣上沉默了一会儿,也劝太后,“母后切勿过度悲伤,先襄国公对朕的情义、对江山社稷的功劳,朕不会忘,只是亡者已逝,母后若因追思过度损伤凤体,倒叫亡者不安了。秦氏一族,朕会好好照拂,保其兴盛。先国公的遗女,朕这些年疏忽了,日后也会多加顾惜。”又问陈夫人是否已许人家,陈夫人心中不悦,只得勉强回说,“年幼尚未定婚约之事。”

圣上点点头,若有所思,继而又扭头对太后道,“既如此,母后闲时也可留意挑一门好亲事,等她终身有靠,咱们也可向她父母交代了。

太后一面擦泪一面不住点头。青桐羞得满面绯红,却又不得不叩头谢恩。

内侍总管观察现场情形,早已揣测出了圣上的意思,便朗声传下一府的女眷上殿觐见。

青桐舒一口气,忙忙的从太后身侧退下,一溜小跑出了大殿。正撞上钟蕴立在殿门处,见青桐出来,便笑道,“姐姐真是好福气,竟能得到皇帝舅舅亲自赐婚,是如何修来的福分?快些说与妹妹听听。”

青桐虽然仍未从面红耳热中恢复,但也听出了钟蕴话里的嘲讽,正要开口反驳,只见回悠回雨姐妹拥上来,笑道,“走吧,叠澜池荷花已开,咱们看看去。”

钟蕴小嘴一撅,不屑道,“有什么稀奇,我们保宁侯府的荷花早都开过了。”

回悠回身笑道,“既如此,我们便自去了。”说罢拥着青桐去了。

青桐挣不过,只得随着言氏姐妹往前走。回悠劝道,“她向来如此,何必动怒,不理她就好了。”青桐只得作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