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言情小说 >医学心理学 >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产生与发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临床心理学的队伍迅速发展,此时的心理咨询主要是为战士和退役军人以及遭受战争创伤的人群服务。

1930年以后,以人格为对象的心理咨询逐步发展,心理咨询的范围扩大到职业选择、社会适应、情感调适、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医疗卫生、经济生活等诸方面。不少医院、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

20世纪40年代,心理咨询已跨越医学和职业指导时代,转向于整个人格与个人适应领域。1942年,罗杰斯发表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以及后来的《求询者中心疗法》等书,提出非指导性咨询(noive seling)方法,几乎成为心理咨询的主流。

三、职业化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方法不仅起源于心理学,而且从教育学、医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汲取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咨询心理学的发展使心理咨询的职业化成为可能。

1949年,美国心理学会召开了关于训练临床心理学家的专门学术会议,制定了临床心理的职业原则,并决定对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评价、心理治疗和科学研究等三方面的培训。会后,又对个人开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执照问题和实际开业的技术水平问题作了补充规定。至此,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最终被确立。

1963年,美国总统签署了“有关设置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的文件,并由美国国会通过这一法案,计划在1970年建立500所心理卫生中心,由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护士和社会工作者联合进行工作,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目前,美国的心理咨询已遍及国民生计的各个领域,除学校、医院以外,社会福利机构、产业部门、军队等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社会上还有大量的个体开业者,甚至在**机构也有心理咨询工作者。

四、我国心理咨询的状况

在我国,20世纪40年代的北京、上海、南京、长沙、重庆等地一些医院、学校、儿童福利机构及医学研究机构,都有专职心理学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方面的工作。在50年代初,少数医院仍有医学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但后来因故中断了。直到80年代以后,心理咨询才有较大的发展。目前的心理咨询机构估计数以千计,可分为三大类:(1)开设在医院的心理门诊,以医学心理咨询为主;(2)开设在学校的心理门诊,以教育心理咨询为主;(3)设在其他机构或社会开业门诊,咨询范围因其咨询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及其他条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