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WIKI王座:熊彼特未竟的梦想 > 第16章 美国立基

第16章 美国立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熊彼特最近发现WIKI面板有个新的用法。

他捧着一本书,眼睛似乎盯着手上的书本看,实际读的却不是手上这本书的内容。

WIKI面板上搜寻到的内容可以投射在外,幻化成晶莹的虚拟屏幕上的显示。

这种幻化投射,熊彼特在几个家人面前试过,他们都发现不了。

这样当熊彼特在查看信息时,就不再会显得奇怪,只是容易给人一副手不释卷的书呆子形象而已。

不过,这无所谓啦,反正熊彼特立天才儿童人设,多点书呆子气没啥奇怪,反而将来运用讲不清楚来源的知识好解释。

历来不都是如此吗?

穿越者要用些出奇的新招,要么就假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师傅,要么就是假装曾经读过破烂不全的古本……

这阵子通过高端专业人才容易彼此有交集的特征,熊彼特从最初勉强能想起来的几个名字开始顺藤摸瓜。

有巨大潜力的未来大才已经搜罗了不少,且基本都能让能干的郝曼取得了联系。

候选人数量是否足够,熊彼特相信不是问题,只要他们扎堆之后能顺利出成果,必然能通过他们的社交网络放大吸引力。

这些大才出成果本就是早晚的事,放在一起更是能放大概率,但熊彼特更期待的是大爆发,而且他有相当的把握。

他发现这个时代的医学高端人才有点走极端,要么就是思想放飞没有界限,要么就是保守到自缚手脚。

保守的坏处不去说它,放飞到嗑可卡因、喝病菌汤……这让任何一位来自现代的人都难免觉得辣眼睛。

熊彼特想拿出来,且觉得必然能镇住这群聪明人的大杀器是循证医学。

如果没有熊彼特的插手,要晚至1992年才有戈登·盖亚特(Gordon Henry Guyatt)提出“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从其英文Evidence-based medie来看,直译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说白了就是“拿证据来”。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麦克马斯特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教授盖亚特的本意,显然是摆脱医生个人经验桎梏。

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

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患者。

结果往往因为各个医生对几种依据的权重更不相同,哪怕同一种病的治法都五花八门。

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因不为公众所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采用。

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长期、广泛使用。

循证医学的实践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依据。

其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相结合。

其中作为重点临床证据也是兼收并蓄:

主要来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trolled trial,RCT)和系统性评价(systematic 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多种来源的信息归并中,循证医学还把治疗研究依据按质量和可靠程度,分为可靠性依次降低的五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