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养娃日常 > 541长绮被罚

541长绮被罚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可想而知,当长绮听到私闯民宅视为盗窃,轻则仗三十,重则罚银百两、迁徙五百里的惩罚时,脑袋里有多蒙圈。之后还有偷听监视官员动静,踩踏官衙门楣匾额,窃取朝廷情报……

长绮忍无可忍终于开口了,“可是我既没有偷听监视官员的动静,也没有踩踏官衙的门楣匾额,我更没有窃取朝廷的情报,我做那些干什么?”

徐二郎一本正经的给闺女解释,“就拿你夜闯秦家的事情为例,秦府二爷秦明义乃当朝从五品盐运司副使,秦家三爷也是从四品的盐运司司运同。你在未经主人同意下私自进入,与擅闯无疑。这是没有被秦家人逮个正着,不然扣你一个偷听家世官员的帽子,你能狡辩的过?再有秦家老太爷虽已致仕,但秦家门楣上所挂“秦府”两字,还是先皇亲笔所书。当朝刑律第三百二十六条规定,践踏御赐门楣匾额等同践踏皇家威严,论理当腰斩。你说你没践踏门楣匾额,这谁又说得清?飞檐走壁对你来说都是小事,你从匾额上踏过也不稀奇。若是再有秦府中人佐证,你死罪难逃。至于窃取朝廷情报,还是那句话,秦府二爷与三爷左右江南盐运,盐铁乃国之柱石,你窥探二人,就等同于窥视盐政,又与窃取朝廷情报有什么区别?”

长绮想说爹爹那些话有些牵强附会,很多都不合理。但是爹爹那话一深想,好似还挺有道理。

一时间长绮就有些纠结了,她纠结的不是秦府中人当真会那么无理取闹?并不会,最起码上次见面上,秦府的二爷和三爷,对她还很和善,他们看着也不像是那种无理的人。而且爹爹还是辖制江南的总督,只要不是生死大仇,想来无人愿意和爹爹对上。

让长绮纠结的是,朝廷律法管的当真那么宽?就连坐在被人家墙头看风景都有罪?

朝廷的大人们这也太闲了吧。

街上每天有千百种犯罪等着他们量刑和制裁,他们却每天就抓着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不撒手,这可真是,尸位素餐!

长绮正在想七想八,就被爹爹敲了一下额头,“用心听,回头爹要考较你的。若是不过关……”

未尽之言徐二郎没有说出口,但长绮已经哆嗦了一下小身子,赶紧坐端正。

若是她考核不过关,爹爹就要绝了帮秦府请医的心思了。

虽然爹爹之前也没同意,只是代为递话给姐姐。但是想也知道,爹都亲自开口了,姐姐无论如何也要抽空过来一趟。

反之,若是爹爹撒手不管了,大姐再怎么医者仁心,也不会让爹爹不痛快的。

长绮被抓住了小辫子,整个人都老实下来。她再不乱琢磨了,却是如饥似渴的将爹爹讲的律法一字不差的记在脑海里。

长绮记性本就好,她平时只是懒得学,如今有了学习的动力,学习起来简直事半功倍。

无论徐二郎和瑾娘,对此都是满意的。然此时的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正是这时候夫妻两的逼迫,促使长绮将朝廷律法与《女戒》《女德》都学到精通。

这日后她的行事作为,再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可你仔细一瞅,就发发那里都不妥。这丫头擦边球打的贼棒,可你偏偏还说教不了她,只因为论起律法和女子的规范来,她的言行都合理得体,没有一丝半毫能让人指摘的。

这就很让人郁闷了。

不过事情总归都朝好的方向发展,且那是几年后的事情,如今且须提。

且说回当下,长绮翌日被驿站的车马接走,陈佳玉自然被惊动了。

她事后问了小鱼儿,小鱼儿没有透漏更详细的信息给她,只说长绮晚上不好好休息,出去乱转悠被她逮个正着。

陈佳玉也不是傻的,很快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她觉得长绮绝对不止是乱转悠那么简单,八成还做了其他出格的事情,不然不会劳动到小鱼儿亲自给二哥二嫂写信,将长绮带走。

不过长绮那孩子到底做了什么不妥的,她也不好仔细问,只是心里却更愧疚了。一来懊恼没看顾好孩子,二来也是懊恼府里的下人们不经心,不然不至于出现这种疏漏。

陈佳玉挺着肚子,将府里严格管束起来。而这空档,闵州的气氛更加紧绷了。

小鱼儿身边的仲秋是个特别活泛的丫头。这种活泛不是贬义词,说这丫头心思多,而是指代这丫头脑子灵活,嘴巴特别上的来。

她是个消息灵通的,小鱼儿平日里听到的消息,大多是她传递过来的。

因为消息传递的准确、及时、有效性高,小鱼儿愈发看重这丫头。也是以,平常基本不让她管事儿,只放任她与府里的丫鬟们唠嗑,但月钱却从没少过一文,甚至常常拿到额外的赏赐。

府里人因此都说,仲秋这丫头命好,遇到个好主子。不然换到别的主子身边,像是这种正经事不做,整天四处闲的嚼舌根的,那早就提着脚发卖了。

仲秋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样的闲言碎语听了不少,但她从不往心里去。她这“唠嗑”的本事,还是夫人身边的青谷姑姑特意传授她的,换句话说,她是奉了夫人的命令唠嗑。再有姑娘对自己疼宠有加,就因为自己过滤信息的能力强,常有赏赐下来。

她这也是靠本事吃饭,她也没有吃闲饭,所以她才不心虚。

这次仲秋和小鱼儿说的消息是,闵州府城的粮食和蔬菜肉蛋有涨价的趋势。布帛棉花之类的她还没去看过,不过也听府里小丫鬟说了,比往年要贵上几文钱。

徐府倒是会发棉衣,但丫鬟们中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卖身的,但也有签了契约过几年还要回家的。她们有家人父母,自然想给老人尽孝。再不济还有情郎相好,时不时也要送个棉衣、棉鞋、帕子、袜子之类的以表情谊不是?

正是丫鬟们的唠叨,让仲秋起了心思。

她可不是没见识的丫头,她从京城跟着小鱼儿去了辽东,又去通州,如今到闵州。说她和惊蛰是姑娘的左膀右臂一点不为过。

也正是因为经历过早先辽东的动荡,仲秋心思就多一些。

“不知道是不是奴婢多想了,总觉得这闵州就跟烧滚的沸水似得,好似滴里边一滴油,就能炸锅。”

何止炸锅啊,怕是快炸城了。

小鱼儿到底比丫鬟们见识多,当然,她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消息更多一些,可以佐证更多事情,所以这闵州城啊,是真的要乱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