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走出香江 > 第151章 内地发行

第151章 内地发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是明秀日报的结论吗?”

蔡致良道:“那倒不是,明秀日报的结论一直都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林清霞轻笑道:“没有了这些股民,你的报纸卖给谁啊?”

自从《英雄本色》上映之后,明秀日报因预测了股市冲击2000点,便在股民群体中威望日隆。而林清霞也知道,明秀报社是属于蔡致良名下的。

事实上,股民为报社贡献了至少三分之一的销量。

蔡致良随即建议道:“不止是股市,楼市也在大涨,风险相对小一些。你可以投资一些房产,收益也是不成问题的。”

“投资房产的风险也不小,前几年不就大跌了吗,好多人据说财富一夜化为乌有。那时我还没有来港城,也有听到这方面的报道。”林清霞说的是八十年代初香港的房地产大崩盘。

1981年底,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和英国谈判97香港的回归问题,国际资本闻风纷纷撤退,人们对香港的前途充满担忧,楼市在持续的火爆会后快速转冷,连跌3年。

蔡致良道:“现在大局已定,这一点你倒是不用担心。再说了,香港的房价虽然也有大跌的时候,但是从长远来开,却是一直在上涨。至少,肯定是能够保值的,你不妨考虑考虑。”

“你很看好香港的未来。”

“即将背靠如此广袤的市场,数以十亿计的人口,这就是本港未来的优势。或者说,我更看好内陆的发展。”

林清霞还要去新艺城,毕竟新片的拍摄还没有结束,不久便告辞了。

在香港大酒店股东大会落幕的第二天,刘鸾雄便在媒体上高调宣布,收购香港大酒店。

这条消息犹如一条混入股市之中的鲶鱼,原本已经低迷两个月的股市似乎瞬间止住了颓势,开始活跃起来,有了回暖的迹象。

而与此同时,百保利的罗旭瑞宣布收购国泰置业,股市顿时犹如滴进油锅饭沸水,顿时炸了起来。

沸沸扬扬之际,《秋天的童话》在北美上映五周之后正式下片,票房也只能勉强过40万美元。其实从第三周开始,原本的五十家影院便因为上座率低,而被消减了一半,等到第四周时,仅有华人社区周边的十几家影院还在放映。至于线下市场,则是完全卖给了发行方,好歹收回了3万美元,让这一次北美的发行之旅不至于太过于难看。

不得不说,北美确实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从手指缝里漏出来一点,便足以赚的盘满钵满。

仅仅作为制作方,此次以《秋天的童话》试水,必然是蚀本了,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蔡致良谋求的也不是作为制作方,而是发行方,但是外来发行方很难进入北美主流市场,更不要说他们这样的亚洲人。

此次制作方、发行方、院线方三家,最赚钱的就要数发行方了,拿走了总票房的三成。以至于蔡致良提议收购一家小型发行公司时,作为全程参与发行的江之强也没有提出异议。当然,大部分的资金还是蔡致良来出,江之强仅出15%的资金,具体由江之强来运作,与江之强的安乐影业,实现北美和香港的双向互动。

商谈完北美发行的事情,江之强道:“我想买下《秋天的童话》在内陆的版权。”

蔡致良一怔,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原本就是与安乐影业合作的初衷,忙问道:“你能将电影发行到内陆去?”

“你太高看我了,哪儿有那般本事。”江之强摇头苦笑,却又带着一丝得意,道:“只是安乐影业在内陆建了两家电影院罢了。”

“不是不允许外资投资电影院吗?”蔡致良有些好奇,此时的电影院还都是国有的,政策还没有放开。

“也就是稍微变通了一下,要不然也不会只有两家了。”江之强“哈哈”笑道。

“你还想要几家啊……”蔡致良暗自腹诽了一句。

在92年之前,是内地电影行业的黄金期,人们普遍有观影的习惯。直到九二、九三年之际,因影碟机的出现,全国总票房从32亿直接腰斩,仅剩余8亿。这种情况持续到了2002年,被称作“失落的八年”。

其实这种事也不需要找蔡致良,或许是即将成为合作伙伴缘故,蔡致良也不能小气,道:“以后蔡氏影业的电影在内地发行,都会优先授权给安乐影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