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不赦 > 第358章 鬼说书

第358章 鬼说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天,阴雨霏霏,细如牛毛。

所以撑伞就显得有些没必要,可若不去撑伞,淋不多久,便要全身上下湿漉漉。

洋洋洒洒,千丝万丝风吹斜。

云泽一路往南,继而东行,途径一片高大茂盛的竹林,几十丈,上百丈,高耸入云一般,竹竿粗大,只是瞧不出这些竹树具体该叫什么名字,细细密密种在一起,低矮之处,甚至无法见到竹枝竹叶,需要一纵掠上极高处,才能抓下一把。

中间有这一条小河缓缓流淌,水势不算十分湍急。

或也该是某位大人物以通天手段将其挪至此间?

云泽来到河面上的一座石拱桥,双手揣袖,并未撑伞,因为已经淋雨走了许久的关系,所以全身上下都已完全湿透,发丝湿漉漉地挂着水滴,偏偏雨势又非很大。

到底撑不撑伞?

云泽想了片刻,最终还是体内血气一震,便将衣裳全部蒸干,一片白雾氤氲。

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再被这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牛毛细雨淋湿了身子。

却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竹林太过茂密的缘故,抬头望去,河面上,河道两旁的竹林当中,总是雨雾靡靡,或也正是因为雨丝太过纤细的缘故,所以落在河面上,落在竹叶上,并未带起丝毫声响,就反而导致这片竹林格外静谧。

河道另一边,有着一座凉亭,庭中摆有一张红枣木的八仙桌,桌上设有一把合起的折扇,一块刷了黑漆的醒木,一张叠放整齐的方布。

这幅光景,似曾相识。

云泽缓步走下石拱桥,来到庭前,在那错落有序的一张张桌椅之间,找了个最靠前方的位置坐下。

不多时,庭中便有一“人”,由虚化实,缓步走来,直到最后一步来到八仙桌背后,方才清晰传出最后一道脚步声。

是位身材高瘦的说书先生。

手里拎着一只鸟笼,搁在八仙桌的右手边缘,其中关着一只活蹦乱跳的黄鸟,叽叽喳喳,好不欢快。

说书先生甫一落座,便伸出一根手指去逗弄那只小黄鸟,过了片刻,才将目光望向下方,面忽然露出些许笑意。云泽身后,便离开传来一阵杂乱无章的喧闹声,回头再看,原本这空空荡荡的七八张桌椅条凳,此间竟是已经“人”满为患,桌上也已出现各种瓜果点心,一壶茶水,结果就是除了云泽所在的这一桌没有半点儿动静之外,已经林林总总多了约莫二三十人。

形象各异,衣着打扮尽都瞧得清清楚楚,却又唯独瞧不见具体面容。

像是糊了一团白雾一般,只有声音传来。

身材高瘦的说书先生取了折扇在手中,并不理会亭下喧闹,径开口道:

“色色色,千人过。君子失德,小人常乐。大丈夫也难过...”

啪!

醒木一落满堂静。

“美人关!”

说书先生面带笑意,啪的一声打开折扇,笑呵呵道:

“咱们这里,到现在已经说了不止多少故事,具体挖了多少坑、埋下了多少伏笔,说实话,在下也已记不住了,实在不行就在坑里呆着吧。”

亭下当即一阵哄堂大笑。

云泽挑起眉头,旋即双眼虚眯,望向亭中那位说书先生,后者似乎没有半点儿察觉,也或已经无法察觉,手中折扇扇了几次之后,再次合起,轻轻打在另一只手的手心。

“在下落脚此处说书讲故事,仰仗各位邻里乡亲愿意捧场,说实话,心里很感激,所以才会一改往日里行走江湖、四海为家的习惯,到了现在,就已经在这附近住了有些年头了,偶尔有人经过在下门前,总会停下脚步,询问在下,说书先生的这些物件,究竟是个什么用处,今儿个呢,在下也为各位解一解疑惑。”

一边说着,那说书先生便将手中折扇微微举起。

“各位来这儿的次数也已经不少了,都知道,在下的桌上就这么几样东西,折扇、醒木,再加一块手巾,这可不是抹布,别弄混了!至于这件鸟笼子,那当然只是在下的一点闲散喜好,养一养鸟儿,放松心情,不能算数,您各位要是真要将这鸟笼子也给算了进去,那在下还真是说不出它有什么作用。当然对于您各位来讲,听得厌了倦了,看一看鸟儿在里边儿扑腾,那也是个放松心情的好法子。”

“先说折扇。看着就是一把折扇,其实就是一把折扇,只是一旦到了咱们说书人手中,那就不仅仅只是折扇了。往常时候在下也与各位说过一些江湖异闻,其中免不了打打杀杀的情节,所以每到这种时候,一些有心的客人也就发现了,在下手中总是拿着折扇一阵瞎比划。嘿,当然是瞎比划,在下不过区区一介说书人,可不会江湖上那些打打杀杀的本事,所以也就只是尽可能像模像样地比划比划。”

“所以这折扇啊,这么一指,它就是一把剑,再这么一抹,那就是一把刀。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一把小小的折扇,那可是十八般兵器,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只要动作一出来,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说书先生眉飞色舞,说得唾沫横飞。

亭下适时响起一阵喝彩声。

云泽没有瓜果点心茶水,便手掌抹过气府,取了一坛烧口烈酒出来,趁着说书先生话音一顿,就举起酒坛,喝了一大口。

却抬头再看,那说书先生虽然张嘴,却又听不到半点儿声响,只能瞧见是将那把折扇暂且搁在一旁,拎起桌上那块刷了黑漆的醒木,轻拿重放,当然只是如此比划,毕竟醒木这个东西,在说书过程中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摔的,就像儒家讲究三纲五常一般,说书自然也有说书的规矩,一般是有关内关外两种摔法,关内便是定场诗的气口使用,正如方才这位说书先生一般,摔在最后三个字的前面,也或是在说书讲故事准备展开伏笔的时候,前面一句“书归正传”,后面才会摔一下醒木,目的当然只是在于提醒听众认真听。

早先途径嵇阳时,云泽也曾在高玊高老先生那里听说过这些事情,所以也曾知晓,其实说书人关于醒木的摔法,应该只有一种才对,就是说完了以后再摔,只是天大地广,很多规矩传着传着,自然也就有了不同之处。

所谓大同小异,便是如此。

但有一点却是定无不同。

便如高玊高老先生所言:一块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贤一块警儒教,天师一块警鬼神。僧家一块劝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艺论家门。

所以老辈说书人,才有那么一首定场诗: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眼前这位,应该也是老辈说书人。

却也不知,这位老辈说书先生,是否真的有些学问,知晓关内关外的说法。

云泽不急不躁,忽然伸手拍了拍胸膛,压下怀中那只“嗡鸣噪耳”的寻灵蜂,随后拎起酒坛,方才送到嘴边,就忽然听到亭中再次传来那位说书先生的话音:

“方巾就比较简单了,跟折扇一样,没有太多规矩,只是方便咱们这些说书人讲故事的时候,不会显得特别枯燥,可以用来包头,可以用来比划成书本、字画、圣旨一类的东西。当然如果自己没本事,再怎么比划,该枯燥的也是枯燥,听不下去。”

言罢,那位说书先生便将手中方巾重新叠好,搁在面前,重新取了折扇,开口笑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