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乱武东晋 > 第八十四章 又封官

第八十四章 又封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司马昱当先说话:“关将军,今日请你来商议北府军征兵事宜,太后已经传下懿旨,你需要孤身去京口。”

  关子阳大惊,心道:“昨天太后的意思是北府军官同去,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自己一个人了?”

  “而且,这京口是郗氏的地盘,现在郗昙都没在场,他们几个能商议出来个鸟办法!”

  于是问道:“丞相,我一个人去,只怕……”

  太后打断了关子阳:“关将军莫慌,王尚书,你给关将军仔细讲讲其中关节。”

  八十岁的王正回道:“臣遵旨。”

  ……

  “你此次去京口,不必急于征兵,只需与当地的流民帅以及坞堡势力打通关系,取得信任即可。”

  “至于征兵成立北府军一事,暂且不急。”

  关子阳问道:“不知道我以何身份去京口?”

  王正看出了他的担忧:“你放心,朝廷组建北府军势在必行,只是现在时机还不够成熟,太后已经嘱咐过郗昙在京口照应你。”

  “啊这!”

  “搞半天,这北府军八字还没一撇,就先给自己弄一个大都督,需要自己去征兵不说,还不能随便征,还得自己先去跑跑关系……”关子阳心道。

  不过转念一想,历史中的北府军本就是377年才由谢玄建立起来,这也不过是朝廷提前多年的布置。

  说是组建,不过是重建郗鉴的流民军,使其官方化而已。

  不然谢玄又怎么可能短时间就建立起一只左右东晋甚至天下的虎狼之师。

  褚太后见关子阳面露为难,出言安抚道:“关将军,你可知哀家封你这个一品大都督,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关子阳连忙回道:“太后恩德,臣没齿难忘,臣不过是在担心,这京口地区自太宰郗鉴起,便一直就是郗氏的地盘……”

  郗鉴早在322永昌元年,率领流民南下,屯驻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那时候的京口广陵地区还是荒地,随着流民涌入,开始对两地开荒屯田。

  后来几十年间,不断又零散的北地士庶流民南下,郗鉴处以田宅安置,并且登记造册,纳入户籍,所以郗鉴在流民群体的声望是极其高的。

  郗鉴死后,除了他的子侄后人,当地的流民帅是谁也不服,所以现在朝廷虽然以荀羡为徐州刺史,不过还是以郗昙为其军司。

  京口广陵地区,除了郗氏以外的人都难于在京口扎根,而郗氏家族人物不管名义如何,总是在京口拥有实权,起支配地位。

  而最关键的是,郗氏推行‘冲退’政策!

  即是既不参与桓温与朝廷之争,也不参与北伐,但是会保障建康的安全。

  即是所谓的‘冲退’。

  褚蒜子笑道:“此事不用你担心,你只需要打入流民内部,与各流民帅打通关系即可,我已经传懿旨,封你为御史巡按,去徐州、兖州两地视察大小官员。”

  关子阳心中明了:“难怪郗昙没在,这是要背着他,派我去他老巢抢人啊……”

  “不过,这才352年,北府军的军魂,彭城刘牢之、刘裕两人怕是都还没出生……”

  关子阳怕自己一去京口,没个两三年怕是回不来,赶紧问道:“臣何时动身去京口?”

  司马昱笑了笑:“关将军不用着急,这件事事关重大,你现在名声虽大,但是没有功绩在,名望不足,朝廷还需为你铺铺路子,到时候自会通知你。”

  “臣有一事禀报。”关子阳向褚蒜子稽首道。

  褚蒜子道:“但讲无妨。”

  “臣家在涪陵,如今萧敬文叛乱,蜀地不甚太平,臣愿前往梓潼郡,捉拿萧敬文。”

  褚蒜子却没有回话,而是看向了司马昱和王正等人。

  司马昱道:“太后,臣以为关将军担心家中兵祸,有这个念头人之常情,只是如果要入蜀,需得大司马桓温点头。”

  “萧敬文势力盘踞梓潼郡多年,为祸蜀地,但大司马一直只是以凉州刺史司马勋与益州刺史周抚轮流围困,他如果愿意出兵,这萧敬文早已被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